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5月18日 · 末代皇帝改編自中國最後一任皇帝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講述溥儀 3 歲登基後被圈禁在紫禁城內後加入日本滿洲國在日本投降後被下放勞改最終獲得特赦。 從天子到平民,溥儀的一生映襯著中國脫離帝制的歷史。

  2. 2016年5月24日 · 2. 圖片來源 / wikipedia. 讀歷史學商戰策略,打造全方位品牌行銷! 訂《經理人月刊》送《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品牌之父艾克終於說出的品牌王道》,優惠價2,000元,立即訂閱. 繼續閱讀 歷史 領導帶人. 訂閱經理人Google News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 >> 看更多. 追蹤我們. > **「向歷史學習的重點不在於論人物的成敗、論功過,而是看因果,把一件事從不同角度翻來覆去推敲一遍。 」** 很多人讀了鴻門宴這個故事之後,焦點都放在劉邦逃過一劫的結果,歷史評論家公孫策卻認為,應該.

  3. 2016年5月4日 · 吳起是先秦時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他曾服侍過魏國的君王魏文侯和魏武侯,並且將他和君主的對話寫在《吳子兵法》(後稱《吳子》)中,《吳子》是和《孫子兵法》齊名的作品。 在《吳子》〈圖國篇〉中提到,有天.

  4. 2023年2月19日 ·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跟主管搭車該坐哪個位置? 不同的輩分、不同的駕駛,部屬的座位順序也不同。 職場乘車禮儀,就在一些小小的細節。 以下3個跟主管搭車出門的問題,你都選對了嗎? 職場乘車禮儀小測驗 Q1. 和主管一起外出,搭乘有司機的公務車,位子該怎麼坐? A. 主管坐位子 2。 自己坐位子 3。 B. 主管坐位子 1。 自己坐位子 2。 選 A! 如果是司機開車的公務車,尊位應該是在司機的斜後方(上下車最方便的位置)。 這個規則適用在左邊駕駛,以及右邊駕駛的國家。 我們是左駕的國家,因此要讓主管坐在圖中的位置 2,自己則坐在位置 3。 除了搭公務車,很多時候也搭計程車;與長官一同搭計程車時禮儀也不可忽略,讓長官坐後座。

    • 「海瑞」是誰?
    • 以清廉聞名的海瑞,為什麼不受重用?
    • 張居正為何不用清官「海瑞」?
    • 張居正如何評價一個沒有政績的清官?
    • 從歷史學用人哲學

    明朝有個官員「海瑞」,被譽為清官,他在45歲才出來當官,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歷四朝。從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4年)在福建延平府南平縣當教諭(當時海瑞已經45歲),到萬歷十五年(公元1587年)病死在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任上,他與官場差不多算是打了半輩子交道,其間罷官和請求辭職就有好幾回。僅在南京任上的兩年之中,就多次請求告老還鄉;而賦閒時間最長的一次,竟達十六年之久。如果這樣算下來,海瑞踏入仕途三十三年,就有一半的時間是賦閒在家。

    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有好幾件事,但是都跟他的政績沒有太大關係,例如,大官出門是三班衙役,鳴鑼開道,但他擔任一位封疆大吏,卻自己騎了一匹瘦馬就上任,不知是標新立異、特意獨行,還是勤政愛民、與民同苦。由於他的行事風格與官場迴異,當海瑞被發佈調升為應天巡撫時,應天府不少官員紛紛請調他處或辭職,同僚大家不願跟他同朝為官;商人聽到他來了,不敢交易,因為如果他審的官司,一定是富人輸,窮人輸。在海瑞的當官任內,其實沒有太多政績可言。 海瑞在當淳安縣令時,有一次,鄢懋卿奉命擔任欽差,巡視浙江鹽務,鄢欽差事先明發通令,聲稱他自己生性簡樸,不喜歡送往迎來,因此凡事接待,應該以簡樸為原則,不可以過於奢華。但是當時所到之處,卻是處處逢迎,鄢懋卿似乎也沒有制止。 海瑞當時就一本正經地上了一個稟帖,稟帖上先照錄鄢懋卿通令...

    並不是所有嘗試改革者都失敗,張居正應該算是成功的典範,他的方法是「多用循吏、少用清流」。所謂「循吏」是把國家社稷人民放在第一位的官僚,而「清流」是把個人聲譽放在最前面的官員。在熊紹政的「萬曆首輔張居正」書中提到,真定縣令康立乾,因為府庫空虛,盜匪充斥,抓不勝抓,治安敗壞,為了籌畫建造一座大橋,康縣令立了一個政策,凡被抓的盜匪,要他們親戚來贖,這些贖金就用來蓋橋,不僅盜匪減少,又增加了府庫,這種人就是張居正所謂的「循吏」,超越法規規範,心中只想為百姓。

    另外,大家熟悉的清官海瑞,萬曆年間有一股聲音要張居正起用海瑞,但是張居正終究沒有再用,他說:海瑞是好人但不是好官,衙門斷案,都靠意氣用事,官司評斷,富人必敗,官場特異獨行,與同僚無法相處。如果再啟用海瑞,讓他擔任官職,他無法造福百姓(過去政績太差),但若給他閒差,社會又會抱怨為何放著清官不用,所以最好讓他悠遊鄉間,以成就他清官之名。 這是張居正對於「清官」海瑞和「循吏」康立乾迴然不同的看法。 清官是想成就自己清名的官,循吏是一個真實想替百姓服務的官。清官一定是能得到百姓的愛戴,但是他要的只是清名,反倒是為心懸百姓的官吏,常是不容於世道的。張居正敢於摒棄清官,啟用循吏,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在他執政的10年間,也是明朝最後的盛世了。但是張居正看清了海瑞,認為海瑞是不適合當時的官場,對於政績也沒有...

    張居正的用人哲學是「多用循吏,少用清流」,清流的官員為的是自己。西方的哲學家馬基維利在「君主論」中提到:選任部屬是最要緊的事情,是看部屬是否賢能,部屬賢能代表明君王是英明的,所以看主管是否賢能就看他們左右手(部屬)即可。那該如何識別部屬呢?如果你發覺你的部屬是「謀己」高於「謀君」,凡事都想要為自己謀利益,絕非良臣,也絕對不能信賴,因為你的存亡有可能操在他的手裏。 馬基維利的「謀己高於謀君」這個觀點與張居正的用人哲學「多用循吏,少用清流」,其實是有些異曲同工之妙,講的就是同一件事情: 主管用人要用的是要為國家與公司的人,而處處只為自己想的人,最好敬而遠之。

  5. 2021年1月7日 · 信陵君的「僕人領導學」|經理人. 戰國四公子,他最受後人景仰、部屬更願意賣命!. 信陵君的「僕人領導學」. 一位主管因為善待部屬,部下都樂意為他賣命。. 在主管調單位後,許多下屬希望跟著走,卻未能如願;而新接任的主管又與原主管的帶人方式 ...

  6. 2015年11月29日 · 步驟1:設身處地. 碰到事情的時候先想,「如果我是那個人,在這一刻,我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 讀過無數的案例之後,進展到下一個層次,就是在碰到問題的時候想,「如果是我讀過的那些人,他們在這時候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 」如果是秦始皇會做出什麼決定? 唐太宗會做出什麼決定? 孔子又會做出什麼決定? 那麼在決策時,你就有無數的智慧寶庫任你使用。 步驟2:揣摩通透. 碰到一件事,不是看一次就能明白。 很多學生問我,為什麼他自己讀《史記》,不能得到和老師一樣的結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