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白沙屯媽祖進香的的特色是只有「起駕日」、「刈火日」與「回宮日」為每年農曆12月15日下午擲筊,每年天數、路線皆不固定,信徒宣稱這是媽祖指引轎夫行轎前進。 歷史 [ 編輯] 向北港進香的習俗在白沙屯拱天宮建廟之前已存在 [1] 。 咸豐 晚年 白沙屯 居民有鑑於媽祖神像長年輪值奉祀於爐主家遲遲未有禮拜殿堂,村民倡議集資創建,於同治二年(1863年)建成拱天宮,成為地方信仰中心。 1930年經一甲子的風雨剝蝕土埆結構已漸斜傾,有失禮神誠敬;地方信士提議,為使廟宇堅實穩固,改以磚石修建。 2003年首次舉辦白沙屯文化藝術季。 2008年8月4日, 苗栗縣政府 將白沙屯媽祖進香登錄為 苗栗縣文化資產 。 [2] 2010年, 中華民國文化部 指定白沙屯媽祖進香為 國家重要無形文化活動資產 。 [3]

  2. 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為臺灣 苗栗縣 通霄鎮 白沙屯拱天宮信眾代代相傳之民間宗教儀式,每年來回徒步約300-400公里之間。 介紹與歷史 [ 编辑 ] 介紹 [ 编辑 ]

  3. 2024年3月28日 · 白沙屯妈祖进香的的特色是只有“起驾日”、“刈火日”与“回宫日”为每年农历1215日下午掷筊,每年天数、路线皆不固定,信徒宣称这是妈祖指引轿夫行轿前进。 历史 [编辑] 向北港进香的习俗在白沙屯拱天宫建庙之前已存在 [1]。

  4. 白沙屯拱天宮 ,是位於 臺灣 苗栗縣 通霄鎮 白沙屯媽祖廟 ,其 徒步進香 活動為 中華民國無形文化資產民俗類 。 每年往北港進香總是吸引大批信徒跟隨,沒有固定路線和日期。 廟宇沿革 [ 編輯] 白沙墩拱天宮設廟歷史可追溯至 乾隆 年間。 根據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資料,聖母祠(今拱天宮天上聖母)以業主身分,於1901年(明治34年)11月10日向日治時期的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時任局長 後藤新平 ),提出台中縣 苗栗廳 苗栗二堡 白沙墩庄 土地申告書,其土地產權理由書詳細記載,此係陳柏樹(查白沙墩九房陳朝合家族渡台第2代,現為祭祀公業法人苗栗縣陳盛林)於乾隆年間向後壠社番給墾,當時庄中公議,踏為聖母祠(今拱天宮天上聖母)之業,每年將其田園贖佃議交管理人收存,以作天上聖母香祀。

  5. 白沙屯媽祖進香 主条目: 白沙屯媽祖進香 通霄鎮 白沙屯拱天宮 每年以徒步的方式至北港朝天宮求取北港媽祖的萬年香火,來回約四百公里,至今已經有200年的歷史。

  6. 2024年(民國113年),財團法人臺中市大甲鎮瀾宮年底舉行建醮,2023年(民國112年)2月11日(癸卯年農曆正月21日)已於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廟前廣場舉行「歲次甲辰年大甲鎮瀾宮重修慶成祈安七朝清醮預告上蒼」典禮,因預定日期2024年12月1日(甲辰年

  7. 4 天前 · 改革開放後民間信仰逐漸恢復、加上兩岸交流頻繁,媽祖信仰重新活絡。又因為媽祖信仰中獨特的「進香、刈火」習俗,台灣各媽祖廟為求增加本身與祖廟的連結,紛紛前往湄州捐獻資金興建宮殿或牌樓等建物,使湄州島上的媽祖宗教建築迅速增加 [11]。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