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顯微鏡的構造 相關

    廣告
  2. 畫質清晰 操作便利 資料易於傳輸共享. 品質監控最佳利器...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和原理. 一般的 生物顯微鏡 主要由物鏡、目鏡、鏡筒、載物台和反射器組成。 透過物鏡放大載物台上的物體,即可透過目鏡觀察到放大的影像。 數位顯微鏡 則使用CAMERA和光放大器將即時影像輸出到顯示器。 望遠鏡也有類似的結構,用於觀察遠處的物體。 望遠鏡用物鏡接收來自恆星或其他遙遠物體的光,並透過目鏡將折射光調整到焦點。 顯微鏡則設計為將光發射到物體上或穿過物體,並用物鏡和目鏡放大透射或反射的光。 圖:使用生物顯微鏡進行放大觀察的原理. 顯微鏡優點. 生物顯微鏡具有多個放大倍率不同的物鏡,可對樣本進行精確成像。 放大倍數是物鏡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 但是顯微鏡的性能不僅取決於放大倍數,解析度也是另一個重要因素。 解析度是指能夠分辨出相鄰兩個物點間的最小距離的能力。

  3. 顯微鏡 泛指將微小不可見或難見物品之影像放大,而能被肉眼或其他 成像儀器 觀察之工具。 日常用語中之顯微鏡多指 光學顯微鏡 ,放大倍率和清析度(聚焦)為顯微鏡重要因素。 顯微鏡是在1590年由 荷蘭 的 查哈里亞斯·楊森 及其子所首創。 顯微鏡的類型有許多。 最常見的(和第一個被發明的)是 光學顯微鏡 ,其他主要的顯微鏡類型包括 電子顯微鏡 、 掃描探針顯微鏡 等。 發明 [ 編輯] 最早的顯微鏡是1611年在 荷蘭 製造出來,發明者是亞斯·詹森,荷蘭眼鏡商。 同時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也製造了顯微鏡。 後來有兩個人開始在科學上使用顯微鏡,第一個是 義大利 科學家 伽利略 。 他在1611年通過顯微鏡觀察到一種昆蟲後,第一次對它的複眼進行了描述。

  4. 光學顯微鏡原理及其應用. 少年的顯微情事. 放大鏡vs.顯微鏡. 放大鏡(Magnifying glass)用以放大物體的凸透鏡,是顯微鏡的雛形。 透鏡. 一整塊的透明物體(玻璃)。 鏡面為圓弧形。 摸上去非常平滑,不會凹凸不平。 部分放大鏡不使用凸透鏡,例如菲涅耳透鏡,也可達到相同的效果。 用處. 放大影像:把放大鏡放於物體前適當距離即可從透鏡內觀看被放大的影像。 但留意物體實際上並沒有被放大。 另外放大鏡也不能放大角度。 聚焦取火:在強光照射下,透鏡的焦點部位能會聚光的能量,在焦點位置物質可能會變焦或著火。 Q1: 試繪出菲涅耳透鏡Fresnel lens 的表面形貌, 並解釋其工作原理? 歐洲野牛的眼睛. 南極蝦的複眼構造. 生物的眼睛. 蜻蜓的複眼. 的構造.

  5. 一般來說顯微鏡大都是指光學顯微鏡光學顯微鏡依設計的不同又可分為正立顯微鏡倒立顯微鏡又稱倒置顯微鏡和解剖顯微鏡又稱實體顯微鏡或立體顯微鏡);又有偏光顯微鏡又稱為岩石顯微鏡礦物顯微鏡或金屬顯微鏡用以觀察岩石礦物及金屬

  6. 結構照明顯微鏡是一種基於技術的高解析度顯微鏡能夠克服光學顯微鏡中因為光繞射極限而造成的有限解析度。 原理 以往由於光的繞射極限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被限制在200 nm或更大

  7. 光學顯微鏡的基本結構 (二十世紀90年代): 1. 目鏡(又稱為接目鏡或眼透鏡) 2. 物鏡轉換器. 3. 物鏡. 4. 粗調旋鈕. 5. 微調旋鈕. 6. 載物台. 7. 光源. 8. 光闌和 聚光器. 9. 推進器(又稱為推片器) 光學顯微鏡 (英語: Optical microscope 、 Light microscope )是一種利用 光學 透鏡 產生 影像 放大效應的 顯微鏡 。 由 物體 入射的 光 被至少兩個光學系統( 物鏡 和 目鏡 )放大。 首先物鏡產生一個被放大實像,人眼通過作用相當於放大鏡的目鏡觀察這個已經被放大了的實像。 一般的光學顯微鏡有多個可以替換的物鏡,這樣觀察者可以按需要更換放大倍數,也就是增加放大倍率,放大倍率是由目鏡倍率乘上物鏡倍率所得來的。

  8. 三、細胞觀察. 複式顯微鏡構造和功能比較表. 構造名稱. 功能與特色. 目鏡愈長,放大倍率愈少,因此目鏡長短和放大倍率成反比。 物鏡愈長,放大倍率愈高,因此物鏡長短和放大倍率成正比。 旋轉盤. 用來更換不同倍數的物鏡。 光圈. 控制進入視野中光線的量,具有調整光線之功能。 反光鏡. 平面鏡 低倍用。 凹面鏡 高倍或視野太暗時,可用凹面鏡增加亮度。 粗調節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