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駱以軍 (1967年3月29日 — ), 台北縣 (今 新北市 )人, 臺灣 作家,寫作文類以小說及散文為主,經常擔任各大文學獎的評審。 生平、寫作風格與評論[ 編輯] 台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學系文藝創作組學士、國立藝術學院(現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學研究所碩士。 駱以軍的作品包括小說、詩、散文及文學評論,曾獲多項重要華文文學奬,且作品多次獲選《 中國時報 》與《 聯合報 》年度十大好書,2007年並參與愛荷華寫作計畫。 大學時期從森林學系轉系至中國文學系文藝創作組,適逢小說家 張大春 、 楊澤 、 翁文嫻 等人於該系任教,駱以軍得以受到這群優秀的 臺灣文學 創作者啟蒙,開始創作,並參加該系文學創作社團「世紀末」。

  2. 2024年4月4日 · 您好,我是駱以軍。 在這裡向各位推薦一本新書,鄭穎的《戀物》。 這些年,一些朋友每每見到我的本人、見到我的小說,會問我一個問題,說:「您看起來長得這麼像鍾馗,您的小說又這麼恐怖,您的妻子扛得住嗎?

  3. 2024年5月12日 · 駱以軍召回年少時文學啟蒙時光, 面對生存的惘惘威脅,如何經歷讀小說「最初的撼動」! 透過26篇經典深談與讀者共情,

  4. 2019年10月2日 · 駱以軍認為,「寫作者一生最好的作品,很悲傷地可能只有三、四本,已最了不起了。 」而這三到四本好作品,尤其對從事極限運動般的長篇創作者來說,殘忍的幾乎只能發生在35到45歲這十年高峰期。 相信許多寫作者,面對自己原初的發動、衝動下寫的作品,總會和駱以軍一樣有感,「 看某些過去小說的篇章,有時會感覺到我人生之後的時光,再努力也飛不出那樣的型態了。 」對應之道唯一解,其實再簡單不過,「 我當然就不會回頭去看,你回頭看可能就不要活了,後面的寫難道都沒意義? 」 他自述那段像在一個95分以上的高原不斷「飆高」的時間,當時寫作的傲慢與狂妄,全都是要把自己逼到那樣的高度去飛行。

    • 駱以軍1
    • 駱以軍2
    • 駱以軍3
    • 駱以軍4
    • 駱以軍5
  5. 2022年10月1日 · 駱以軍提到楊澤的協助,將他脫離了咖啡屋與旅館,走向充滿舊文物的昭和町,他忽然感覺自己重新學習,因而這部小說中的空山場景與茶道,並非空穴來風,更重要的是他從中領悟:「重新建立的人與人的信任關係。

  6. 2018年1月19日 · 王德威:駱以軍「破洞」倫理的極致──《匡超人》. 在轉型正義兼做功德的時代,駱以軍寫的是你我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故事,只是這淪落的所在,是個有去無回的黑洞。. 破洞 空洞 黑洞. 駱以軍最新小說《 匡超人 》原名《破雞雞超人》。. 前者典出《 儒林外史 ...

  7. 2024年1月28日 · 話說1949年,福州一家百年壽山石名店「青芝田」的少東陳可,因當時經歷日蹂躪,後又國共內戰,福州市面凋蔽,年輕的陳可聽有人說,馬祖那邊有美,說不定可帶石頭去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