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4 天前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一般外科主任黃郁創表示疫情後旅宿業和餐飲業開始復甦不少民眾外食邀約不斷大吃大喝各式腹痛腸胃疾病問題不斷在醫院門急診出現膽結石甚至膽囊炎就是其中一個大宗。 黃郁創指出,造成膽結石的成因有很多,與種族、性別(女性較高)、懷孕、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病患者、腸道手術後及缺乏運動有關,但最主要成因是飲食習慣。 黃郁創解釋,膽囊位於右上腹,肝臟下方,肝臟製造膽汁經由膽管至腸道幫助脂肪消化,而膽囊位在膽管旁可儲存膽汁,就如同位在長江旁的洞庭湖一樣,可調節長江水量(雨季吸水儲存,旱季則出水),如果喜好常食用高脂肪類食物,膽囊就必須不斷儲存、收縮,這會造成膽汁被濃縮而過飽和,就會形成膽砂、膽石。

  2. 5 天前 · 顏佐樺建議,想要做好腸道環境的保健,可以從日常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做起,用餐時細嚼慢嚥、飯水分離,有助於提高食物在口腔和胃部的消化效率,促進上消化道消化。 同時可適量攝取酸性食物,消化不良可搭配一點酸性食物,如蘋果醋,可刺激胃酸分泌,或食用木瓜、鳳梨等天然消化酵素,另外就是避免食用過多精緻加工及易脹氣食物,以維持腸道菌相平衡。 養成每日排便習慣也很重要! 顏佐樺強調,醫學上定義三天一次排便為正常排便狀況,但每天排便才是健康的指標,若有排便不順的情形,可以進一步探討是否是水分攝取、油脂、膳食纖維或運動量不足等。 另外,也要適當釋放壓力,避免久坐。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錢都也爆「蛞蝓」在菜盤上蠕動 衛生局衝現場查出4衛生缺失!

  3. 4 天前 · 研究顯示,有一些共同的危險因子,可能導致食道癌與口腔癌的發生,包括檳榔、菸草、酗酒、長期營養不良及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等。. 尤其,有檳榔、菸草和酒精等三者使用習慣者,其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的風險較不使用者高達10.5倍。. 賴建仲說,臨床 ...

  4. 5 天前 · 沈思/退休公務員 台灣公益揭弊暨吹哨者保護協會創始人、台灣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指出,距離2017年8月12日全國司法改革總結會議,會議中承諾針對公部門儘速推動吹哨者保護法之立法,也對私部門推動公益通報者保護法之立法,結果已經過了2470天,吹哨者保護法不僅是司法改革會議對人民的承諾 ...

  5. 5 天前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桃園日前頻跳電,為關心該地區供電穩定措施,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5)日赴桃園市視察「台電公司桃園區處穩定供電作業」時表示,感謝全體台電同仁為穩定供電所付出的辛勞,安全穩定的供電,是政府對人民的承諾,政府做台電同仁後盾,也期勉共同落實為 ...

  6. 5 天前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立法院昨日從白天到深夜續審國會職權修法,院外有逾萬人集結,同時傳出有黑道出沒要對付立委,因此警方特別嚴加防範;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今(25)日指出,國會改革即將迎來最後一哩路,台灣終於迎來第3次 ...

  7. 5 天前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清國與法國1884年為爭奪越南宗主權而展開清法戰爭,當外交協商陷入僵局時,法軍決定對煤礦資源豐富且守備薄弱的台灣基隆發起攻擊,今年這段歷史戰爭迎來140周年紀念。為深入了解這一歷史事件,「基隆Podcast」主持人余治明特邀淡江大學歷史系教授李其霖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