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8月16日 · 羅大佑(1954年7月20日 — ),台灣男歌手詞曲作家編曲家作家醫師。 1976年羅大佑進入樂壇 [1],1982年發表第一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一推出就震撼了當時的臺灣社會,有人稱他在青年知識分子之間造成的反動思潮猶如「黑色旋風」。

  2. 2023年11月16日 · 70年人生搬19次家 羅大佑:在高雄,活得最像人. 羅大佑還在創作,年近70的他,疫情期間思索自己如何走上音樂創作這條路?. 他想起了高雄鹽埕區,那個愛河會流經的地方。. 羅大佑在高雄度過燦爛的年少時期,現再「回家」Long stay。. 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羅 ...

  3. 2024年9月2日 · 隔4年挺董事長愛徒在這開唱. 【緯來新聞網】70歲 羅大佑 將成為台北全新展演空間「Legacy TERA」首位開唱歌手,曾為羅大佑徒弟的北流董事長黃韻玲 ...

  4. 2024年8月16日 · 大佑 (1954年7月20日 —),台湾男歌手、词曲作家编曲家作家医师。. 1976年罗大佑进入乐坛 [1],1982年发表第一张个人专辑《之乎者也》,一推出就震撼了当时的台湾社会,有人称他在青年知识分子之间造成的反动思潮犹如“黑色旋风”。. [2] 这张专辑 ...

    • 飛沫裏存亡
    • 〈童年〉:遷徙少年(宜蘭.台北.高雄)
    • 〈鹿港小鎮〉:音樂知青(台中)
    • 〈大家免著驚〉:漂泊浪子(美國.香港)
    • 〈致觀音山〉:千禧旅人(台灣)

    世界各地COVID-19疫情仍未散去,音樂人得另尋出路,做出脫離舒適圈的抉擇,包括去年剛開完刀的羅大佑。他在「宜花東鹿」巡演特別改編舊作〈伴侶〉,這首歌當年為了SARS疫情寫下,開頭是這樣唱的: 「你看那序幕戰火的開場/突變了世界飛沫裏存亡/嶄新的世界陌生的旅航/迷失的春天/告別要堅強/難得和命運彼此捉個迷藏/解構的生靈交織的羅網」,如今聽來並不違和,不過對比當時,現下實際情況似乎是更嚴重了。 羅大佑說這些年,他看到人類與大自然之間,逐步演變成全面性的對立,「這是COVID-19帶給我最強烈的感覺,到現在為止,可能人類都還不知道能怎麼辦,結局還無人知曉。」但同時,這所謂嶄新的世界、陌生的旅航,卻也像是來自大自然的一聲呼喚,喚起羅大佑意識到天地之間,從遙遠的生命初始,就透過遷徙與漂泊,為他帶來...

    出生於戰後,成長於戒嚴,家中排行老么的羅大佑,父親是醫生。血液裡埋藏著重視從何而來的根性,他從小認定自己不只屬於現在這個時代,也是綿長的世代鎖鏈中,細微卻關鍵的一部分,這種對於家和土地的鄉愁,充分顯現在他的歌曲裡。 越戰期間,羅大佑的父親曾受委派去前線擔任軍醫。回台後,被調到宜蘭醫院擔任內科部主任,全家搬到宜蘭,那段無憂無慮的田園生活,在羅大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記,建構成〈童年〉裡的生動場景。羅大佑的父親喜歡音樂,並樂意讓小孩受音樂教育,於是羅大佑從小接觸古典鋼琴,之後自學吉他。 對羅大佑而言,彈吉他,尤其是彈木吉他,這件事情十分重要。「用數位確實可以做到許多事情,但選擇跟百年以前的音樂人一樣,靠近自然、抱著木頭與它發生共鳴,那個當下的我,感覺我的存在比較真實。 」 對羅大佑而言,彈吉他,尤其...

    「雖然有課業和畢業壓力,但我把醫學放得比較後面,所以醫師執照我考了三次才考過,哈!沒辦法,音樂才是我更有興趣的嘛!」那時的羅大佑,並沒有雄心壯志要創造時代經典,但在寫歌時,永遠是全力以赴的。 當年音樂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不比現在,有醫生這條後路,讓羅大佑做起事來更創新大膽。首張專輯《之乎者也》在動盪不安、時代正在改變的1980年代初誕生,對比快接近尾聲的校園民歌運動,一個被視作知識份子的醫生,展現其對於缺乏自由的抗議,一推出就造成轟動。 《之乎者也》開場曲〈鹿港小鎮〉,唱的是有感城市快速變遷,造成從前農村景象不斷流失的感慨。羅大佑哼起〈Hotel California〉的吉他獨奏:「當年創作〈鹿港小鎮〉的間奏,其實是有模仿也有創新。我們冥冥中聽過的音樂、看過的風景,不自覺會用到創作裡,但之中必...

    《之乎者也》的成功給了羅大佑很大的信心,接續的專輯《未來的主人翁》、《家》都獲得很高的評價,但在《青春舞曲》演唱會專輯推出後,他飛到紐約,消失了一陣子,接著來到香港。 特別的是,羅大佑的歌曲,常常會重製成國、台、粵語三種版本。羅大佑悠然解釋,同屬中文系統的國、台、粵語,相對適合玩出一些有趣的東西:「〈心肝寶貝〉台語唱的是母親的愛,可是袁鳳瑛的粵語版卻能唱成是愛情;〈皇后大道東〉在香港傳唱度很高,但我們仍然可以思想起故鄉,再玩一個台語版的〈大家免著驚〉。」他笑說,當然也有投機的地方,在香港做事就是要努力賺錢,否則怎麼蓋得出唐樓錄音室? 1990年代,羅大佑在香港創辦音樂工廠及錄音室唐樓。「宜花東鹿」巡演音樂總監朱敬然,彼時才剛入行,在唐樓錄過Beyond、林憶蓮及杜德偉的專輯,他說:「那個錄音...

    羅大佑一路遷徙漂泊,直到八年前返台定居,住在台北。作為旅人兜兜轉轉了大半輩子,他意識到台北對他而言,並非〈鹿港小鎮〉裡唱的「台北不是我的家」,反而更是真真切切滋潤過、養育過他。 「大家現在或許會聊到《天橋上的魔術師》,公視花了好幾億去把中華商場『蓋回來』,但當年我住在萬華唸小學的時候,中華商場甚至還沒有蓋起來。當時的淡水河邊也沒有圍欄,那是一個台北城還在勾勒樣貌的時候,萬華曾經是城區發展的緣起,那是我們這一輩人才見過的西區風華。」 2017年寫下〈致觀音山〉,呼應長在萬華的生命經歷,羅大佑致敬與遠眺的,是空間、時間,也是過去到現在與未來的自己。從寫下時代的歌,到紀錄自己的根,羅大佑的音樂未曾失焦,大半生的漂泊與火花,都在努力找回「人的本質」。 在不久之前,Facebook宣布改名成Meta,...

  5. 羅大佑 Lo TaYou. 38,185 likes · 373 talking about this. 昨天的童年・今日愛河人間 這條回家的路,像是一個圓 繼續,往前,走下去 ⇢ ⇢ ⇢ ⇢ ⇢ ⇢ 串連起「原點」與通往「未來的風景」 #羅大佑官方帳號.

  6. 2017年7月27日 · 睽違華語歌壇13年的音樂教父羅大佑,回家了。 定居台北3年後,在5歲女兒、50年老同學、還有陪伴他長大的觀音山身上,63歲的羅大佑找到了他一生追尋的歸屬感,也終於出了新唱片。 此刻,再度傾聽羅大佑,他蒼勁的嗓子不再像咑咑咑的機關槍,而像一波波沁涼的海浪,輕輕包圍燥熱的人心。 「給我個溫暖的,滿懷著溫暖的,不願紛爭的家庭;讓窗外有藍天,綠草也如茵;再來點白雲;給我些溫暖的,體諒而堅強的,彼此保護的心情……」羅大佑唱著。 有人說,羅大佑少了稜角,過氣了,不是當年的黑色旋風羅大佑了。 但他自剖,就是要把激情拿掉。 沒有妥協的音樂堅持. 曾經,每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都有羅大佑的歌迴盪在耳際。 廣告.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