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2月23日 · 1996年出道的彭佳慧以一首相見恨晚道出無疾而終戀情的苦澀用溫柔堅定的歌聲唱出女人的心聲撫慰了曾經受傷的我們。 By 周彥均 2021-06-22

    • 媽,好希望妳對自己更好一點
    • 試著理解:原來,這是她「愛」的方式
    • 用她習慣的方式愛她、對她好
    • 這一次,換我理解妳、關心妳

    在資源相對充裕的現代社會中,許多子女可能相較於他們的父母輩而言更重視生活品質,更願意活在當下享受生活;但是對於他們的父母而言,尤其是母親的角色,時常凡事以家人為重,相對地比較捨不得花錢對自己好、不敢好好放鬆,可能也鮮少談及自己真正想做的理想。 你也曾經思考過,是什麼樣的原因或心境讓母親總是將家人擺第一,默默辛勞地在背後付出嗎? 林佳慧提到,其實這與華人文化有非常強的關聯性,「尤其在我們父母輩裡,集體文化是非常強調所謂的『一體性』的,一體性就是我們家需要很團結、我們家族需要很團結,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母親的身上背負著角色框架與角色義務感,林佳慧也分享了學員案例:「他們的媽媽可能是很厲害的女強人,在事業上發展地非常好,可是他們的媽媽時常在升職時就猶豫了,因為她的角色義務感會跑出來,她會覺得...

    林佳慧認為,其實希望媽媽對自己好一點這件事,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著急」,「因為一旦你著急,其實又回到『共生』的狀態了,這裡面會有很隱微的東西是:我覺得懂得享受生活、懂得照顧自己的人比較好,所以妳要練習做這件事。」 所謂的「共生狀態」,其實就是彼此不斷地希望能找到一個「最好的共識」,但其實因為生長背景不同,與母親的想法之間或許總是會存在著落差,而無論是價值觀的落差,或是生活方式的差異,其實有些落差是沒有辦法找到共識的,這時更重要的事或許就是尊重媽媽和自己彼此間的差異。 「你覺得她一生都為家庭付出很辛苦,可是真的嗎?可能在她的視角裡,這樣的生活其實帶給她非常大的滿足,但有沒有痛苦?可能也是有的,可是為什麼她還是選擇了這樣的生活?某種程度,她在那裡頭可能感覺到很大的『親密需求或自我價值的滿足等等』。...

    其實對於有些心思較細膩的母親而言,有時我們的「仔細觀察」,會是親近母親更好的一種方式。林佳慧也分享了自己的例子:「我自己這幾年有做一件事情,我發現我媽其實會看書,但是她看的書需要非常白話。所以我就挑了一些心理師的書,那些書裡面其實就在講女人如何好好地照顧自己、如何好好愛自己。我給了她很多本,其實我知道她前面其實沒有在看,但是到近期,我發現是因為我給她的書不太合她的胃口。我就去觀察什麼原因她不看,到最近我給她一本書,我就看到她自己翻翻翻,翻了之後還會跟我分享;或者是我上廣播,我就會傳連結給她,她就會去聽,所以當我們真的去觀察我們的爸媽,這裡面就真的會有認識,當你去認識了之後,就比較可以提供給她一些東西,你想傳達的東西,用這種方式也是能夠讓她知道的。」 母親的愛其實就藏在日常,可能是早晚掛心的耳...

    在成長的過程中,母親總是能準備滿桌我們喜愛的菜色,生日時記得我們愛吃什麼口味的蛋糕,甚至一個眼神,就能看懂自己為了什麼而煩心憂愁。現在,我們也想成為最了解母親的那個人。 在越來越成熟,甚至也為人父母,開始有更多能力照顧自己的爸媽以後,有些人回過頭來,卻不曉得自己的媽媽究竟喜歡什麼、想做些什麼,談論到更了解母親想法,林佳慧也和我們聊到,除了從旁觀察,想讓不擅於表達自己想法與喜好的母親慢慢開始聊聊自己的感受與心情,其實「卸下心防、打開自己」是很重要的事。 而卸下心防、打開自己很大的一個前提,其實是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能夠用舒服、自在的心情,去和媽媽聊一聊她心裡的感受。 或許因為習慣了照應著家人所需,大部分的母親鮮少主動談論自己的需求與喜好,林佳慧認為有時「直接詢問」母親她想要什麼、喜歡什麼...

  2. 2019年10月24日 · VO 精選好書 2019-10-24. 圖片來源: Unsplash 。 《VO》導讀: 根據心理學研究,感情中的兩人如何修復關係,正是影響他們是否會繼續走下去的關鍵因素。 心理學家瑞克.韓森則認為,即使是在一段相互支持的感情中,也需要兩人一起不斷修復,找到最適合彼此的相處模式,他推薦一種「修復關係」的練習,給在愛情中面對誤解與爭執的你們。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心理學家 瑞克.韓森、商業顧問 佛瑞斯特.韓森. 騎腳踏車的時候,我們很自然會一下傾斜到這一側,一下傾斜到那一側,而一路上我們必須不斷地進行修正,才能繼續前進。 無論是與朋友、同事、家人還是伴侶之間的關係維持,也是一樣的。

  3. 2019年9月16日 · VO 精選好書 2019-09-16. 《VO》導讀: 「一個人快不快樂,有50%由基因決定,有10%因境遇而起,還有40%可以透過行為和想法增進我們的快樂! 快不快樂其實並非天生,而是可以透過日常練習來掌握自己的快樂。 一起來打造屬於自己的快樂方案,並在生活中實踐,啟動一生的幸福計劃。 (責任編輯:張筑雅) 文/正向心理學權威 索妮亞‧柳波莫斯基. 「我給你們的建議是:別去問因果,別去問前途,趁盤中的冰淇淋還沒融化之前,趕快享用它。 」 ──懷爾德(Thornton Wilder) 父母常告訴小孩要乖,為的是讓他們長大後能成為一個品性端正的成人,和負責任的公民。 老師常告訴學生要努力學習,這樣他們才能拿到好成績,考進好的大學,找到不錯的工作。

  4. 2019年12月30日 · 1. 深呼吸. 首先找一個地方坐下來,雙腳著地,肩膀放鬆,盡量保證身體是挺直的。 然後做3到5分鐘的深呼吸。 為什麼要做深呼吸,目的是 讓我們的身體的肌肉可以放鬆下來,我們混雜的思緒可以平靜下來 。 有很多時候我們做深呼吸的方法都是不正確的,怎麼可以保證我們是正在做深呼吸,你在呼吸的時候可以把你的手放到你的肚子,就是你的肚臍的下方,如果你在吸氣的時候,你的肚子會像是一個脹氣的氣球,然後你再呼氣的時候,你的肚子會像漏了氣的氣球的話,你做深呼吸就是做對了。 2. 覺察情緒. 接下來你就可以問自己:「我最近關心、煩惱的問題是什麼,我對這個問題的感覺是怎麼樣的,是傷心生氣還是難過。 我們可以慢慢的去感知這個情緒,去感覺它在我身體的哪一個部位。

  5. 2021年5月6日 · VO 精選好書 2021-05-06. 【 VO 編輯部推薦語】. 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看到他人失望的眼神,內心就會浮起「內疚感」?. 諮商心理師蘇絢在新書 《立下界限》 分享告別「內疚感」的心法,摘錄幾個方法如下,一起學會對別人說「不」。. 文/璞成心理學堂總監 蘇 ...

  6. 2019年12月26日 · 文 / 諮商心理師、自我療癒心理專家 蘇絢慧. 「人格原型」是指我們內在之中,都存在著集體潛意識所形塑的人格面貌或版本,導引我們活出某些特質、鍛鍊出某些能力,也從歷練中學習身而為人所該面對的成長課題及任務。 從榮格的理論來了解,「人格原型」存在於跨人類種族、文化的集體潛意識之中,並以本能、直覺而衝動的方式出現。 在我們未意識到之前,我們的潛意識都含有這些人格原型的存在。 這些集體潛意識的人格原型包含了社會文化和歷史習俗的內涵,也具有某些宗教或神話的隱喻。 此理論所涵蓋的面向和層次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兼具東西方的神學及哲學發展基礎。 人格原型,是一組含有固定思維、情緒感受及行為特徵的模組,透過「人格角色」的呈現,影響著我們對生活的適應力,及遭遇的問題和情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