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22日 · 蔣尚義表示在台積電公司的事情遠比個人事情重要在那 20 人團隊中有位因工作就近在新竹租屋的經理因為赴美任務急迫便將退租後續處理以及存有幾百萬台幣的存摺一併交給秘書那種捨我其誰的精神至今令他印象深刻。 「但那是以前台積電員工才有的,年輕一代已沒有那種精神了,現在年輕的台積員工不再那麼努力了」蔣尚義說道。 以台積電正在美國亞歷桑那州投資興建 5 奈米廠,預計 2024 年量產的事情來看,台積電在美招聘員工以當地薪資水準計算,而台灣外派的員工則以台灣薪資計算,當員工得知 2 者給薪制度的有著差別的懸殊待遇,就群起跟公司爭取要比照美國員工的薪資行情才願意前往。 讓蔣尚義認為,當初那種不計個人代價的拚命精神,不復存在。

  2. 2019年6月11日 · 董事長郭台銘並未出席,會議交由 4 位董事候選人主持,包含鴻海副總裁暨亞太電信董事長呂芳銘、S 次集團總經理暨京鼎董事長劉揚偉、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副董事長李傑、鴻騰精密董事長盧松青。 對於外界最關心的接班人議題,劉揚偉證實,未來鴻海將在董事會下設立 9 人組成的經營委員會,成員包含盧松青、呂芳銘、劉揚偉、李傑、鴻海副總裁暨財務總長黃秋蓮、鴻海財務長黃德才、富士康執行總經理林政輝、B 次集團負責人姜志雄、夏普董事候選人林忠正等人。 未來,各項決議會先透過 9 人小組討論,再交由董事會的董事們做最終決定。 「新的運營模式,思考將更細膩、全面,繼續領導龐大的鴻海集團,」劉揚偉說。 鴻海採取 9 人經營小組,與外界的猜測如出一轍。

    • 「張忠謀為什麼可以 6 點回家?」從開會報告開始學效率
    • 台積電為何厲害?「願意花時間」
    • 「去中國是錯誤的決定」背後含意:無法大展手,才變成錯誤

    在訪談中,蔣尚義談及張忠謀給他的震撼教育,起因是他的一個好奇點:張忠謀事情那麼多,為什麼可以每天 6 點回家? 蔣尚義 1996 年被時任台積電總經理曾繁城邀請去當研發副總,每天都忙到晚上 9、10 點才回家,他心中出現疑問:「張忠謀背負的責任比我多太多,我只需要顧好研發,而他需要顧好生產、銷售、市場、與政府的關係、媒體和客戶,需要把這些全部都顧好,他怎麼可能每天六點就回家?」 後來,他開始偷學張忠謀的「秘密」,想變得跟他一樣有效率。 首先是簡報,業界最重要、而且是聽報告的人不知道的事才講。 一開始,一場 30 分鐘的簡報,蔣尚義表示,身為工程師的他只會說流水帳式的報告,先說問題,再說實驗方式,接著是數據,最後是結論。「如果你這樣向張忠謀報告,你就麻煩大了。」他笑著回憶,張忠謀會罵人,甚至撕...

    蔣尚義加入時,台積電還是僅成立十年的小公司,甚至,他一度想要拒絕邀約,認為去那裡工作沒保障,直到看到鉅額股票簽約金才回心轉意;而現在,台積電已經成為全球追捧的最重要企業。 台積電是怎麼彎道超車的?日前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 CNN 專訪,被問到類似問題時,他回說,其他人其實也做得到。蔣尚義的答案也類似。 2001 年,台積電成功自主開發 0.13 微米系統單晶片銅/低介電係數製程技術,是業界第一個,開始讓其他半導體公司刮目相看。當時,一些同業問蔣尚義:「我們需要兩年才能開發出一個製程,你們為什麼一年或一年半就做到?」語帶玄機懷疑台積電是不是竊取客戶技術。 「我的晶圓廠的晶圓研發速度比你的快,因為我的研發工程師是三班制,你只有一班制。因此,你一天有 8 小時研發晶圓,我一天有 24 小時。就算...

    他也首次揭露,為何多年前去中芯?原來是台積電老同事、時任中芯執行長邱慈雲邀他,兩人爸爸是同鄉好友,因此他在徵求張忠謀同意後決定去幫忙。 但他在訪談時表示:「去台灣是正確的決定,去中國是錯誤的決定,」更一度重言:「那是我做過最愚蠢的事情。」 為什麼?他去年底辭去中芯職務正式退休,因為身分尷尬,中國方不太信任身為美國公民的他,他也透露,正是是因為無法大展身手,才讓他的行為變成錯誤決定。 「你是否做出正確的決定取決於結果。如果結果很好,就是一個很好的決定;如果沒有成功,那就是一個糟糕的決定。」他說。言下之意是,如果美中之間的半導體競爭沒有如此激化,讓他難以發揮,他其實並不會對去中國的決定感到後悔。 相關文章/ 帶領公司團隊進軍元宇宙NFT市場,你需要三個關鍵思考 如何凝聚團隊向心力?打漆彈、辦運動...

  3. 2007年1月15日 · 這家位於休士頓的能源公司,在2001年10月時,還是一家每年營收達千億美元、排名美國第七大的企業,而且還與美國現任總統喬治.布希(George W. Bush)關係良好。 無論從財務表現上、政商關係上,安隆都是處於巔峰狀態的公司。 然而,不到兩個月後,安隆宣告破產,堪稱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企業崩盤;而安隆也自此成為貪婪與貪污腐敗的同義辭,一系列企業崩盤風潮中最醜惡的濫觴。 問題出在哪裡? 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資深記者艾臣瓦以電影情節般的敘事方法,厚達742頁的篇幅,來述說安隆的故事。

  4. 2021年3月30日 · 2021-03-30. 元鴻法律事務所律師 陳慶鴻. pexels. 被高薪挖角,卻遭原公司提告? 跳槽到同業前,先搞懂競業條款和營業秘密法.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在各產業中,挖角的消息屢見不鮮,但有些挖角的舉動,小心會觸法。 今年 3 月,新北地檢署懷疑「智鈊科技有限公司」及「芯道互聯有限公司」以高薪挖角台灣人才,指揮法務部調查局大動作搜索兩間公司。 高薪挖角,帶著客戶和製程資訊投靠對手,可能會有什麼問題? 這次的事件又有何特殊之處? 高薪挖角延伸的營業秘密戰. 首先,要了解《營業秘密法》的規範。 其實不只跨國的挖角,國內各家科技公司間的營業秘密戰,早已打得如火如荼,競爭公司相互挖角研發人員,互控對手侵害自家營業秘密等,時有所聞。

  5. 2023年7月10日 · 《淤泥效應》 把這些繁瑣的行政流程,形容成「淤泥」,相較於推力,它是一股阻力,讓人們不願意或較難完成某些事情。 延伸閱讀: 淤泥效應是什麼? 拖垮員工效能,組織該如何改善? 從 4 象限例子找出解決方法. 類似的效應也常出現在企業中,例如,消費者上網訂了某個產品,想退貨卻被轉接一堆語音電話,歷經冗長流程導致他們最終放棄退貨。

  6. 2013年12月13日 · 2013-12-13. 撰文 陳清稱. 【危機處理利眾公關顧問董事長嚴曉翠 偵測、回應、檢視,3階段管理危機.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企業在危機發生前的準備不足,一旦出事很容易就會崩潰。 」利眾公關顧問董事長嚴曉翠指出危機事件發生時正是考驗企業經營思維與價值觀的關鍵時刻。 許多企業在面對危機事件時,急忙在第一時間內透過媒體採購壓制新聞,或是在律師建議下對消費者、公權力採取強硬態度,這種做法只會弄巧成拙,讓事件愈演愈烈。 整體而言,危機管理(crisis management)應包含「危機前」「危機時」「危機後」3個階段,凡是只關注危機當下的處理技巧、應付媒體關係的企業,將很難妥善面對危機事件。 危機前:偵測警訊,積極溝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