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5月9日 · 他語重心長地對學生說,在教科書外的真實世界,其實存在許多灰色地帶,無論有多少把關機制,都可能淪為橡皮圖章,「 真正的守門人就只有你自己。 」聰明的解決方案和詐欺往往只有一線之隔,自己犯下的過錯在於:規避法條背後的道德原理。 他說:「法條愈複雜,愈有漏洞可鑽。 我該問的問題,不是有什麼法規,而是法律背後代表了什麼意義? 」(The more complex the rules,the more opportunity. The question I should have asked is not what is the rule, but what is the principle.)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 操弄盈餘兩手法:誇大當期或未來利潤
    • 現金流的盲點:在營業與投資活動間偷渡
    • 績效指標「很多變」,數字也可能說謊

    一些沒有誠信的經理人,主要透過兩種手法來操弄盈餘,一是「誇大當期盈餘」,像是認列更多營收、延遲認列費用;二是「誇大未來盈餘」,比如隱瞞今天的營收,或是把未來的費用放到當期,美化下一期的獲利數字。 以史上最大會計詐騙案安隆(Enron)為例。安隆破產之前,營收成長迅猛,毛利卻非常微小。會有這種奇怪的組合,就是因為安隆認列更多營收。一般經紀商促成一筆價值 1 億美元、佣金 1% 的交易,會認列 100 萬(1 億 X 0.01)美元的佣金為營收和毛利(經紀商幾乎沒有直接成本);安隆則是反過來計算,毛利 100 萬不變,但誇大營收是 1.01 億美元,並虛構出 1 億美元的商品賣出成本。兩者相減毛利依舊是 100 萬,公司沒有多賣,也沒有多進貨,只是在報表上做手腳,營造出驚人成長的營收。 半導體大...

    安隆案爆發後,投資人漸漸認知到,公司可以透過「超前」認列營收或隱藏費用來操縱收益,這讓他們轉而依賴 「營運現金流」 數字。所謂的營運現金流,是指一家公司進行「營業活動」的現金變化,就是賣產品賺多少錢、生產花多少錢。它與「投資活動」和「融資活動」創造的現金流,一起被列在「現金流量表」上。 問題在於,相對於投資活動和融資活動,投資人更在乎營運活動所創造的現金,甚至有些投資人只看營運現金流。因此,一些「聰明」的經理人發現,只要他把現金流入的項目,從投資活動和融資活動轉移到營運活動,就能快速抓住投資人的眼球。 舉例來說,網飛(Netflix)在成立初期,是一家郵寄電影租賃公司,最大支出是買進租給客戶的 DVD。照理來說,DVD 是網飛的存貨,所以花錢買進,代表營運現金流會減少。不過,網飛認為 DVD...

    薛利指出,損益表、現金流量表代表一家公司「過去」的財務狀況。但只要經理人提供正確的資訊(營收、成本、現金流),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數字都能用來預測未來。不過,為了更精確的評估公司,一些投資人想要更多資訊,最好跟未來有關;所以管理層開始給出一些能反映公司近期經營表現的數字,像是績效指標。 較具代表性的績效指標是「替代營收」,就是跟近期銷售、未來需求與定價能力有關的訊息。舉例來說,航空公司可能揭露載客率(load factor,座位被填滿的比例)、入口網站可能會公開付費點擊(paid clicks)數字、零售業和餐飲業則是同店銷售(same-store sales,同等面積店面的銷售額)。 問題在於,績效指標通常不在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涵蓋範圍之內,所以即使同一家公司,每年的計算方式可能都會不一樣...

  2. 2022年8月12日 · 50分鐘的演講精華實錄. 「張忠謀為什麼可以 6 點回家? 」從開會報告開始學效率. 在訪談中,尚義談及張忠謀給他的震撼教育,起因是他的一個好奇點:張忠謀事情那麼多,為什麼可以每天 6 點回家? 尚義 1996 年被時任台積電總經理曾繁城邀請去當研發副總,每天都忙到晚上 9、10 點才回家,他心中出現疑問:「張忠謀背負的責任比我多太多,我只需要顧好研發,而他需要顧好生產、銷售、市場、與政府的關係、媒體和客戶,需要把這些全部都顧好,他怎麼可能每天六點就回家? 後來,他開始偷學張忠謀的「秘密」,想變得跟他一樣有效率。 首先是簡報,業界最重要、而且是聽報告的人不知道的事才講。

  3. 2021年9月9日 · 一度被喻為「女版賈伯斯」的伊莉莎白.福爾摩斯(Elizabeth Holmes),曾以血液採檢技術創業,吸引許多重量級投資者注資、公司市值一度飆破 90 億美元,然而這項技術卻被揭穿造假,福爾摩斯因此被控 12 項詐欺罪,並在今(2021)年 9 月展開為期 3 個月的審判 ...

  4. 2016年9月6日 · 網路上同時會出現多種雜音攻擊你有可能混合上述所有的類型慈濟此次遇到的攻擊主要在兩種 醜聞與爆料內部不滿與黑函而網路上雜音多是以糟糕的體驗為主例如師兄師姐搶資源回收慈濟醫院趕走病人會員勸募過激之類

  5. 2012年10月15日 · 1970年代,李嘉誠有意以收購進行企業擴張,他屬意當時香港最大的上市公司「和記黃埔集團」。但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在那時的市值僅有6.93億港幣,與市值高達62億港幣的和記黃埔相比相差甚遠,想以小博大,簡

  6. 2023年2月18日 · 2016 當媒體揭露這件醜聞時富國銀行怪罪並解雇 5 3 百名員工因為他們參與了這些作業然而不久後便真相大白這些不只是某個特定地區的個人不當行為而是公司內的企業誘因結果敦促員工繼續增加他們的銷售業績盡可能多賣產品給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