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7日 · 最近讀了 《陰影探索 我的療癒日記》 ,書中有幾段話很打中我。. 像是羅伯•強生曾說過的,「除非我們有意識地去面對,否則我們會一直投射自己的陰影到另一個人或某件事物上,這樣我們就不必為此負任何責任了。. 我們無意識地將自我的某些面向 ...

  2. 2016年1月14日 · 1. 執行能力: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懂得與人協調. 「執行能力」牽涉的層面相當廣泛且細膩。 首先,要能掌握不同事物間的輕重緩急,要懂得階段性、循序漸進推展的道理;執行事物時,必然會產生與其他人溝通協調的需要,因此溝通技巧與方法不可或缺。 事物的推展不可能靠一個人就能完成,必須懂得宣導的技巧與方法,並且知道如何把一群人組織起來,分工合作將一件事物「做出來」;由於執行事物必然牽涉到「人」,所以對於人的行為模式與心理特質的認知也很重要…等等。 諸如上述種種,都屬於「執行能力」的範疇。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2. 學習能力:有心追求成長、反覆自我檢討. 至於「學習能力」,則是專業知識、執行能力兩方面能否精進的關鍵所在,可謂個人能力的基礎源頭。

  3. 2021年6月24日 · 2021-06-24. 心理諮商師 石原加受子. 本文出自. 買書去. https://xframe.io/photos/55945. 對別人過度在乎,你的心也會累! 心理諮商師:別做「錯誤的忍耐」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關於工作,大多數的人並不是出於這種「我超想工作」的單純欲望,而是將之當成責任和義務,認為自己必須工作。 即使覺得疲累、身體不舒服、或是心裡難受、覺得悲傷還是提不起勁,也必須忍耐著完成任務。 但是,如果像這樣忍耐著,在意他人和外界的事情,自己最重要的心情,卻會逐漸變得看不見了。 延伸閱讀: 心累了,想好好休息? 向主管反映壓力,一定要注意的3件事. 在意他人、壓抑自己,情緒難找到出口. 如果在感受痛苦的同時,還沉默服從,就不會產生工作真好的心情。

  4. 2020年1月13日 · 1. 面對新挑戰的焦慮. 職務轉換期和面對新挑戰時,像是新工作、新專案、新課程,會開始焦慮,因為缺乏自信,會突然害怕自己無法應付挑戰,冒牌者症候群就會惡化。 如果不導正對自己的看法,認可自己的能力,並擁抱自己的成就,就可能會在同一個工作好幾年,卻仍然覺得自己是冒牌貨。 2. 自己的期望和他人看法有所矛盾. 當你的期望和你認為別人對自己的期望出現矛盾時,就會出現我永遠不夠好,不符合其他人的看法,你的結論是他們錯估你的能力,於是覺得自己是騙子。 3. 對自己的標準太高. 對自己設下的標準和對自己表現的評價落差太大時,冒牌者為自己設下的高標準,以及內心的負面思考,是問題的兩大部分。 你認為自己必須做到最好,不管在職場、人際關係、家庭生活都要完美無缺。

  5. 2017年3月21日 · 工作的意義,不是為了施展抱負、追求更好的生活!. 執行長教會我的職場哲學|經理人. 工作的意義,不是為了施展抱負、追求更好的生活!. 執行長教會我的職場哲學. 轉眼間,從學校步入職場已經十六過去,回顧這十六年,看到許多自己的荒唐、無知、徬徨與 ...

  6. 2021年6月25日 · CEO這樣找到人生導師. 《財星》(Fortune)報導,美國 500 大企業中,有近 70% 實施師徒制;在台灣,商業雜誌《Career》2006 年調查,76% 上班族曾在踏入職場時,受過職涯導師照顧。 師徒制原意是工作場域上的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指資深者傳授智慧與知識給經驗較少的同伴的過程。 「mentor」(導師)一詞是從古希臘神話人物曼托爾(Mentor)的名字延伸而得。 曼托爾在國王參加特洛伊戰爭期間,在宮中輔佐王子鐵拉馬庫斯(Telemachus),所以後來「Mentor」就引申具有指導、陪伴的意味。 後來也有企業在內部建立正式的 mentor 制度,所以如今師徒制涵蓋正式與非正式的人際關係。

  7. 2016年10月7日 · 什麼是「得」,什麼是「失」?. 跟莊子學思考. 編按:暢銷書 《正是時候讀莊子》 、 《穴道導引》 作者,臺大教授蔡璧名,將她在兩岸熱烈好評、超過三十萬點閱觀看的「莊子」線上課程重新整理成 《莊子,從心開始》 一書,以淺白的語言,契合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