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得分
    籃板
    助攻
    本季7.3
    3.7
    1.6
    Timberwolves won series 4-3終場
    5月 19日vs灰狼
    L
    90 - 98
  2. 2020年1月26日 · 克里斯汀生逝世! 除了破壞性創新,他留給經理人的生涯規畫提醒.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教授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於 1 月 23 日因癌症逝世,享壽 67 歲。 他所提出的破壞性創新理論,以及相關的書籍,如 《創新者的兩難》 《創新者的解答》《創新者的修練》《創新者的 DNA》《創新的用途理論》 ,都對商業界帶來巨大的影響,更曾兩度被評為 全球 50 大管理思想家 的首位。

  3. 2018年3月5日 ·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如果你上過基礎的經濟學課程,課本一開始就會告訴你大部分的理論都奠基於「人是理性的」發展而來。 它假設人具有前後一致的偏好,會權衡得失,求取最大利益。 2017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 ‧ 塞勒(Richard Thaler)卻挑戰教科書,指出主流經濟學的這個預設不符合實情,甚至違反常理。 為了找出貼近真實人性的分析,他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探討人的經濟行為,發展出「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cs)」這個新領域。 塞勒的主張等於是向整個經濟學界宣戰,顛覆了大部分學者對「理性」的信仰,引起學界連番辯論。 他的論文指導教授舍溫 ‧ 羅森(Sherwin Rosen)得知他的研究興趣後,還叫他別浪費時間。 回歸學門初衷,研究人的經濟行為.

    • 迷思1:「需求金字塔」是馬斯洛提出的?
    • 迷思2:需求層級必須一層層進階?
    • 迷思3:生理需求未滿足不會想追求其他?
    • 迷思4:只要滿足需求,就會主動追求成長?
    • 迷思5:需求層次全部滿足,就不會再有其他欲望了嗎?

    在馬斯洛撰寫的論文或著作中,從未用金字塔圖或其他示意圖解釋需求層次理論,以圖表呈現的形式,皆是各領域專家、學者方便傳播的手法。 1. 金字塔型:以最廣為流傳的金字塔圖來說,其實是管理顧問查爾斯.麥克德米德(Charles McDermid)在 1960 年代於《Business Horizons》提出,用來闡述企業策略應滿足員工的需求,以此激勵人心。 麥克德米德認為,企業想要以最低成本激發員工的最大動力,就得先評估員工正處於什麼層次的需求,調整對應的福利措施,而金字塔展現的層級概念,恰好符合戰後美國社會提倡的資本主義,迅速為管理界接受。 2. 俄羅斯娃娃型:《顛峰心態》提及,英國人本心理治療學家約翰.羅文(John Rowen)認為,俄羅斯娃娃更貼近需求層次理論的階層概念,每一個娃娃都包覆了...

    如果以金字塔說明需求層次理論,容易落入闖關打怪的思考陷阱,誤以為一種需求獲得完全滿足後,另一種需求才會出現。 馬斯洛強調,人性的發展是漸進式的,不是一個需求滿足了才會進展到下一個層級。應該是假設基本需求 A 得到 10% 的滿足,需求 B 這時不一定會出現,而當 A 得到 25%,需求 B 可能浮現 5%,以此類推。隨著層級上升,愈高階的需求愈難達到,人們也會因為處在不同的工作、環境、生活狀況,又退回上一層的需求。 馬斯洛舉例,一個正常人的需求層級組成可能是 85% 的生理、70% 的安全、50% 的愛、40% 的自尊、10% 的自我實現,依據個人的心理狀態差異,比例並不固定。

    根據馬斯洛的研究,大部分的基本需求都是按照生理、安全、愛與歸屬、自尊、自我實現排列,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說,有些人會為了保有自尊,寧可失去工作,不為五斗米折腰就是這個意思;經歷半年多沒有生活費的日子,或許就願意放下自尊,重返職場也不一定。又例如,有人會從與他人建立友誼(愛與歸屬),獲取努力的勇氣,有人則是尋求別人的讚美(自尊),補給前進的能量。 換句話說,滿足基本需求的序列會因文化、環境、個人等因素,而有變化,就算同屬一個社會或同一個人,我們在成長的同時,重視的需求也會因性格和經驗的結合,改變優先順序。

    即使需求層次的排序會不斷變動,所有的需求背後都能歸納2大類別:匱乏(deficiency)與成長(growth)。 馬斯洛主張,想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也就是追求更好的自己、更美好的生活,得先滿足匱乏,才有餘裕追求成長型需求。 馬斯洛認為,食物、安全、愛與歸屬和自尊是維持生命必須的要素,當這些需求缺乏滿足,我們會啟動防衛機制來脫離痛苦,甚至不惜傷害他人。唯有滿足了匱乏動機,才不會受到恐懼、焦慮、懷疑支配,進而衍生出成長動機,亦即自我實現,幫助我們探索人生,學會如何善待自己與他人,享受生命的樂趣和喜悅。

    距離馬斯洛首度發表需求層次理論 16 年後,他將人的需求從 5 個層次,擴展為 8 階段模型,依序為生理、安全、愛與歸屬、自尊、認知(cognitive needs)、美感(aesthetic needs)、自我實現、自我超越(transcendence)。 人首先會尋求基本需求(生理、安全、愛與歸屬、自尊)的滿足,生理得到安全感之後,動機強度逐步下降,轉向成長需求(認知、美感、自我實現、自我超越),也就是心靈的充實。 馬斯洛假定人天生有好奇心,對未知會產生分析、理解的衝動,認知需求在嬰幼兒晚期和兒童期最明顯。 從人類史上來看,也有不少人冒著風險或生命危險,堅持挖掘真相、創造改變。早期如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不畏教堂勢力,憑藉對宇宙的好奇心,研究並提...

  4. 2012年4月3日 ·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包氏國際負責人包益民在30歲以前,就擔任智威湯遜、李奧貝納的創意副總監,33歲創辦《PPaper》,上市熱賣十萬本,甚至被《Wallpaper》雜誌選為21世紀最關鍵的33位關鍵人物之一。 但卻在40歲時,完全失去工作熱情,變成「像是行屍走肉的人。 」在《商業周刊》報導中,包益民說起他如何重新找回人生方向。 創辦《PPaper》三年後,包益民發現公司碰上成長瓶頸,就算員工加倍,業績也不會加倍,讓他感覺到自己的局限,也很恐懼。 一個商品賣得好不好,「廣告設計不過貢獻五分之一,」廣告公司再怎麼棒,規模與獲利都有限。 40歲之後的3年,被包益民稱為「黑洞中的900天」,他瘋狂閱讀各種書籍,企管、金融、宗教、人生……試圖找出新方向。

  5. 2013年3月22日 · 分享. 收藏. 美國伊利諾大學教授斯溫(Swain)博士針對生涯規劃,提出著名的金三角圖形,認為人在做生涯規劃時,要考量「個人」、「資訊」及「環境」三個因素。 所謂的個人因素包括能力、興趣、性向、價值觀及健康狀況等,在「資訊」因素的部分包括產業發展趨勢及職業類別,「環境」因素則包括家庭經濟、家人期望、地緣關係、同儕團體和社會潮流等面向。

  6. 2012年6月5日 · 很少遇到一間公司,從最高階經營者到中階主管,都說著高度一致的共同語言──原來,超商人的專業不是各自所擅長物流、行銷或服務,而是能「融入顧客情境」;唯有如此,才發覺顧客的不方便。 **4800****家門市,「融入顧客情境」的經營實驗室. **為了廣泛蒐集、快速回應顧客的需求,7-ELEVEn從創業起點、甚至還在虧損階段,就開始一點一滴地打造起一套營運系統;其中最重要的三根柱子,就是門市布點、物流和資訊流。 在全台九千多家便利超商中,7-ELEVEn門市占超過一半,是第二名的兩倍。 但徐重仁認為,「最大的敵人不是競爭對手,而是瞬息萬變的顧客需求,」所以,4800家店、5千多名店員,個個都是總部的情報天線。 「別人靠猜的,但我們是透過直接與顧客對話、互動,找出『顧客需要什麼? 』」謝健南說。

  7. 2017年3月16日 · 雖然眼神交流的次數可以透過人為操控,但在說實話與說謊話之間,要保持穩定的交流次數,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通常人在說謊時,眼睛會有這 4 種反應:. 1. 經常會刻意增加眼神交流的次數,表現出真誠的模樣。. 2. 一旦被問到可疑問題時,「眼神交流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