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追蹤全球正在被數位科技重塑的各類產業,認識因網路與數據而生的新物種企業,所有你該知道的,想要知道的都在這裡。 流線傳媒旗下共三個頻道,歡迎至我們的其他頻道逛逛: 品牌節目《科技橘子》 立即收看. 邀請科技影響力領袖群暢聊數位科技怎麼改造工作、生活,精彩點子無極限。

    • 江祖平1
    • 江祖平2
    • 江祖平3
    • 江祖平4
    • 開始研究「教育不平等」的起因是?
    • 如何蒐集資料觀察台灣的教育問題?
    • 在東亞國家裡,台灣的教育有何獨特之處?
    • 為何想研究教育的「城鄉差距」?
    • 社會學如何應用於或參與現實社會?
    • 推薦閱讀

    理想上我們希望學校教育是一個平等化的過程,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來到學校後,從不平等逐漸變成比較一致的。理想上是如此,可是有時學校教育並不是這樣,只是反應了學生家庭背景的不同,維持這樣的不平等、或加劇這樣的不平等。 我是學社會學的,其中一個領域是「社會階層」,也就是研究社會不平等。我們從文獻裡知道,影響一個人的職業地位,最重要就是「教育程度」。而影響教育程度最大的就是個人在學校的學習表現,包含數學、科學以及其他科目的表現。 個人在學校的學習表現不僅影響未來受教育的程度,也直接對未來的工作表現與收入有所影響。我在看到這個重點後,就聚焦在學生學習表現的研究,因為這對於學生未來是有重大影響的。

    我使用的資料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台灣本土、一部分是跨國的。 PISA 和 TIMSS 涵蓋數十個國家的中學、小學學生學習評量與調查,這些資料的蒐集是由跨國教育評量組織推動,建立收集資料的標準程序與作法,再由各國的大學研究團隊收集學生資料。資料定期釋出,提供研究者使用。 過去我是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TEPS)這項資料收集計畫的協同主持人,主要負責學生學習評量測驗的設計,以測量學生從國一到高三的學習成長。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TEPS) 是針對 2001 年的國中一年級與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做調查,各約兩萬個樣本,約兩年做一次追蹤調查,直到高三下學期。 問卷內容包含許多面向的問題,有學生、家長、老師、學校行政人員等不同問卷。除了調查問卷之外,學生還接受一組約 75 題的學習評量,測驗時間約...

    在跨國教育評量資料裡,我們看到表現比較好的、前面幾名通常都是「東亞」,新加坡通常都是第一名,接下來是南韓、日本、台灣、香港。我們會懷疑可能是因為我們有考試,把學校學習、考試看得很重,為了進入好的大學而需要補習。 但在 PISA 裡有一個評量不是數學、也不是閱讀,而是叫做「創造性的問題解決能力」,這在東亞的國家表現還是比較好的,這也就使得「你們只會考試沒有創造力」這樣的指涉不攻自破。 另外台灣有一個特色,在 TIMSS 裡,將同一年級學生的數學表現高低劃分為四項標竿,分別為進階、高級、中級及初級的國際標竿 (advanced, high, intermediate, and low international benchmarks)。 如下方表一所示,在 2003 年,台灣只有 16% 的小四...

    我發現大眾對城鄉學生學習表現的差距,存有一些刻板印象。 媒體對偏鄉學校的報導,加深民眾對城鄉差距的刻板印象。偏鄉成為民間教育團體熱情投入的對象,也是政府投入資源的特定對象與重點目標。民間教育團體與政府的作為,似乎都受刻板印象所影響。 但我認為:教育政策的制定需要有實證研究做為基礎。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討論城鄉差距,看的是台灣四年級跟八年級(國二)數學這科的表現。一般以為只要在偏鄉,學習表現一定會比較低落,都市就學生學習表現都會比較好,學校設備師資也會較佳。但透過研究數據,平均來看偏鄉或城市雖有顯著的差異,可是在都市或介於兩者之間中間地帶的城鎮,有更多學習低落的學生存在。 我們若只注意偏鄉,好像只要把偏鄉學習表現拉高就可以解決學習落差很大的問題,但事實上是沒有辦法的──因為大部分學習表現低落的學...

    社會學家要到處跑、進入不同場域去了解社會?還是關在自己的研究室裡面,埋首研究?我想是有不同的看法。就我來說,我沒有說社會學家應該要如何,但我可以說,目前為止我做了些什麼。 我使用蒐集好的資料,是來自於其他社會學家們進入場域、進入學校發問卷評量,甚至有許多不同國家的人把資料收集、整理好。這些資料是由一群專業團隊所建構的,數量龐大,具代表性,有良好的品質。我提出研究問題,分析這些資料,呈現一些研究發現。 這些研究發現通常不是在進入場域當下能夠一次看到的,而是必須運用資料才能呈現、使人信服的。 所以這是身為一個社會學家,我所做的參與,做出來的研究結果往往是沒有做的話並不會知道、要做了才知道的情形,幫助我們更加了解台灣學生學習的狀況,我是透過這樣的方式在呈現這些研究結果或我對社會的觀察。或許可以說是...

    【誰偷了我的血汗錢】經濟研究員用「2 大要素」破解:台灣 GDP 成長,為何薪水卻沒漲? 【氣候變化竟能影響政變】氣象學家研究中國氣象史,發現「1 種氣候」易讓戰爭頻繁 【原來幸福真的會放閃】成大最新研究「幸福時大腦會發亮」!與人互動產生的幸福感「高於個人功成名就」 (本文經合作夥伴 研之有物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從資料分析,看見「社會不平等」的根源—家庭與學校教育〉。首圖來源:研之有物。)

  2. 2018年2月7日 · 幾近滅村的巨大災變. 1862年6月7日 (同治元年五月十一日),約晚上九點到十一點間 (亥時),位於茅港尾的居民在正準備進入夢鄉之際,不知巨變即將到來。 倏忽間,怪聲巨響傳來、接著地面就如同巨浪來襲般翻騰滾動,除了民房一一倒塌毀壞,就連雄偉的廟宇。 茅港尾的天后宮,也無法承受劇烈的搖晃,災變重創了臺南的茅港尾 (位於今日的臺南市下營區),小小的千戶之地,震災當天便在此造成了172人以上死亡,而後續重傷的人們,也約有數十人不治身亡 (黃清淵,1953/茅港尾記略/震菑志)。

    • 江祖平1
    • 江祖平2
    • 江祖平3
    • 江祖平4
  3. 2017年2月9日 · 偷水滋養自己種植的稻苗在農業社會已屬於嚴重犯罪情節,台灣私法物權編說明: 毋論業主已未車戽入田,而他人擅自竊放以灌已田者,不論黑夜白日,按其所灌田禾畝數,照侵占他人田,一畝以下笞五十,每五畝加一等,罪止仗八十,徒二年。 可見偷水的罰責頗嚴,但官府對於番漢通婚卻實施比偷水更嚴厲之刑罰措施。 例如乾隆二年,巡臺御史白起圖等奏准: 漢人不得擅娶番婦,番婦亦不得牽手漢民。 違者,即行離異。

  4. 2016年12月9日 · 台灣住民的祖先,主要是來自於福建及廣東的移民,雖有各自不同的祖籍,但基本上分屬於兩大族群﹕閩南與客家。 閩南人主要是來自於福建的泉州與漳州,客家人則主要來自於廣東的潮州、惠州、嘉應及閩西之汀州地區。 台灣傳統聚落與建築是台灣早期移民的一面鏡子,反映了台灣當時的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變遷。 移民的原鄉以閩南最多,建築自然以閩南建築為藍本而發展,形成了閩南傳統式樣。 什麼是閩南傳統式樣. 閩南傳統式樣可以說是在考量閩南地域特徵,且在尚未受到外來文化影響之下,傳統匠師表現出來的風格。 地域文化的形成,事實上存在著一些觸媒,其中地理特徵、語言與宗教信仰與儀典都可以用來檢視閩南文化。 不過因為閩南地域環境多變,有沿海地區,平原地區,也有山嶺之地,因此也出現了不同形態的聚落。

  5. 2017年12月19日 · 呂赫若是台灣文學傳奇人物,人稱台灣第一才子. 這稱號或許有些過譽,不過他人帥又多才多藝,最後又因對抗國民黨加入台共的游擊隊,死在山上,其一生相當不可思議。 代表作〈牛車〉21歲寫成,便得到日本當時重要的雜誌《文學評論》的文學獎,這是篇當時流行的寫實主義作品,但技巧遠比其他人高端:故事描述駕駛牛車的主角,一家人如何被時代淘汰,當時有鐵馬也有汽車,沒人要雇用牛車運東西,導致主角一天到晚出去找工作,家裡卻越來越窮,窮到最後他老婆跑去賣身,他鋌而走險想讓牛車走平常不給牛車走的石子路,被罰款後繳不出來,鋌而走險偷東西被逮捕……

  6. 2022年1月17日 · 髂腰肌症候群(Iliopsoas syndrome),又稱腰肌症候群(Psoas Syndrome),是指因為髂腰肌過於緊繃而導致的不舒服。 想想看, 假如平常一坐就坐一整天,腰大肌完全沒有延展活動,會變得很緊繃,像根香蕉般的彎曲模樣。 這時若站起身,緊繃的髂腰肌則拉住了背部,導致下背痛,也容易受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