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9月23日 · 恆器使用的地瓜原料是來自雲林水林的台農57號,專收不符市場規格的格外品,製作的第一步驟就是清洗。 李志榮說,「以前格外品只能給豬吃或請人幫忙處理掉,等於是心血和成本都直接丟掉。」但現在恆器訂單讓李志榮年增 50 萬收入,讓格外品有用處、有價值,李志榮更期待,恆器地瓜酒不只 ...

  2. 2015年8月30日 · 6. 果汁. 果汁讓血糖上升的速度比任何食物與飲料都快,這是因為果汁中沒有任何蛋白質或是纖維質,所以很快會讓血糖飆高。. 身體是不需要果汁的,我們希望你吃一片水果,這樣有咀嚼的過程,比較容易讓人滿足,而且,水果中所含的纖維質會延遲醣分在體內 ...

    • 薄利多銷的事業,沒有輕忽小訂單的本錢
    • 面對塑膠袋普及危機,從水果套袋再次崛起
    • 8 成獲利投入製程優化,研發自動化設備

    速食業肯德基、摩斯漢堡的防油紙袋,零售通路如統一超商的防油紙袋,以及全台 1000 家早餐店的防油紙袋,都由壯佳果生產。 盧壯興經營客戶的哲學是大小通吃、照單全收,目前他們有約 1 萬 5000 個客戶,紙袋規格多達上萬種。盧壯興說明,一個紙袋平均 3 毛錢,注定是薄利多銷的產業,所以不能挑客戶,即使 5 萬元、10 萬元的採購單,也不可怠慢,「再小的客戶,對我來說也跟肯德基一樣。」 目前,商用紙袋貢獻了壯佳果 70% 的營收,其餘 30% 是水果套袋,「但別小看這 3 成,這才是我們的發展根基。」盧壯興說。 盧壯興的父親在 1950 年成立公司時做的是麵包紙袋。到了 1960 年代,石化產業起飛,塑膠袋盛極一時,取代了傳統麵包紙袋,公司營收一落千丈,員工剩下 9 人,一度陷入經營困境。 面...

    他感覺自己找到市場缺口,飛到日本拜師學藝,再回台精進、研發水果套袋。以台灣氣候來說,水果套袋必須禁得起梅雨、颱風、猛暴雨、西北雨、病蟲害,要設計對應的保護功能。光是紙袋怎麼做到防水、袋口怎麼設計,比較不容易破裂;裝兩顆以上的水果,袋子是否會「失衡」,這些學問,他前前後後就鑽研了 40 年。至今,他們擁有 40 項紙袋專利、53 個商標,例如具防曬及隔熱功能的水果套袋。 不僅如此,套袋還會影響水果的熟度與色澤,連帶到水果賣相、價格,「所以做一個袋子,我還會考慮陽光的折射程度,讓它多透一點光,熟成度更均勻。」盧壯興解釋。 台中市高接梨產銷班長趙道仁種植高接梨超過 10 年,大都採購壯佳果的套袋,「可以說,他們是傳統紙袋類的台積電!」他表示,盧壯興一年會到山上產地超過百次,親自找問題,接著改良套袋...

    穩定水果套袋生意後,這 10 年來環保意識抬頭,減塑運動興起,許多商家重新用紙袋,讓他再次進攻食品紙袋。此時,先前研發水果套袋的技術,能延伸到食品紙袋上,因此跑得比別人快。 例如,水果套袋講求防水、透氣,換到麵包紙袋上,也是相同道理,「要把袋子做成複合式的開窗袋,加上一定數量的氣孔,法國麵包才不會變成牛皮麵包。」 嚴格控管產品的加工流程,也足夠符合食品紙袋要求。例如員工的指甲是否夠乾淨、紙漿的來源是否來路不明、印刷油墨有沒有符合食品或醫療法規,是否含有對人體不好的化學元素……。也因此,壯佳果領先同業,拿到森林管理委員會(FSC)(表示產品來自良好管理森林)、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HACCP)(保證加工流程系統的食品安全)、ISO 22000(食品安全衛生管理)等認證。 走過 70 個年頭,均衡...

  3. 2018年2月9日 · 旗下共有7個餐飲品牌,51家分店,2017年1~11月累計營收達21.82億元。. 乾杯從一家小店發展至今,19年來成長為海內外共51家分店,包括旗下自創品牌乾杯、老乾杯、黑毛屋,在台代理一風堂、KUA`AINA等共7品牌,2016年乾杯集團合併營收近19億新台幣、2017年1到11月 ...

  4. 2019年7月22日 · 一杯手搖杯的背後竟可以打造股王,鮮活果汁-KY 來自於台灣,但在中國大陸崛起,攻城掠地,目前,光是它底下的經銷商客戶所供應的大陸當地合作的代表性連鎖餐飲系統客戶品牌,就有 100 多個,其中台系品牌包括 COCO、50 嵐、85 度C、快樂檸檬等知名手搖飲料,全是終端客戶,分布在華中 4 萬多 ...

  5. 2007年7月30日 · 老實樹是連環泡節目裡的一個單元在主持老實樹之前胡瓜是個跑秀場的小主持人但他訪問大牌從來不害羞幾乎什麼問題都敢問。 所以我就有個想法:「由他來訪問大牌,當大牌一講『瞎話』時,後面布景的大樹就會全部垮下來。

  6. 2022年7月11日 · 藥華藥苦熬 16 年,如何靠一顆藥讓市值漲 80%?. 創辦人曝「忍辱負重」內幕. 全球金融市場猛跌,對比去年 6 月底,台股至今下修幅度超過 16%,但同期, 台灣生技產業市值卻逆勢向上增加 7% 左右 ,即使疫情對類股的助漲效應逐漸淡去,但以今年 6 月底來看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