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2日 · 臺北市第 7 選舉區立委當選:徐巧芯 ① 李承龍(中華愛國同心黨) ② 徐巧芯(國民黨) ③ 羅丹(台灣維新) ④ 陳韋安(無黨籍) ⑤ 許淑華(民進黨) 臺北市第 8 選舉區立委當選:賴士葆 ① 劉佩玲(台灣維新) ② 賴士葆(國民黨) ③ 王閔生(民進黨)

  2. 2015年3月6日 · 首先以學歷為基礎,學歷愈高則起薪愈高,但差距不至於太大,大多都在數千元上下;接著依據資歷的深淺開始往上加,資歷愈深的往上調的薪資也愈多,而這個差距可就大了,往往會差到數萬元之譜,由此可見資歷的重要性。

  3. 2024年2月26日 · 面試中找到合適的人選關鍵在於:人才必須夠瞭解自己,企業也要夠瞭解職位需求。 多數用人經驗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人選缺乏自我認知、不瞭解自己,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不夠釐清,只能在模糊的條件中以主管偏好找到自以為適合的人,結果卻伴隨著慘痛的代價。 以 A 為例,RiTE 人才適性測驗(Right-in Talent Evaluation)報告顯示其偏好挑戰性高的任務、擁有主導性及自信度高,更適合外商,尤其是美商企業以目標為導向,鼓勵創新,更適合勇於接受挑戰的員工。 然而,在主從關係分明的傳統產業中,A 反而顯得格格不入,甚至容易被排擠,太過直率的個性也被認為是以下犯上。 我觀察,主管用人常常出現 3 點誤區: 用人誤區一:仰賴個人主觀意識,缺少測評工具輔助.

    • 三大產業鏈,從門當戶對到鬆綁徵才標準
    • 企業擴大實習機會,鼓勵私校生趁早入行
    • 被上、中游壓著打,封測廠覓才現斷層
    • 苦幹實幹被看見,技職生成新寵兒
    • 高教、大學考招制度,應即時調整改革

    半導體涵蓋IC設計、製造與封測三大產業鏈,以往各取所需、相安無事,均能找到「門當戶對」的人才。 豈知, 2020 下半年反轉了。當時,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電資學院院長施天從已獲知,「大廠缺人缺到要放寬徵才標準」。果然,今年台積就主動到高科大洽談實習、徵才事宜。 台積更擴大與北科大的合作。北科大電資學院院長黃育賢說, 5 年前,台積派業師到電資學院開設「 28 奈米IC佈局」課程、引進實習生,近年因人才荒,首次開放工程、機電學院大四、碩士班實習機會。 而身為台中唯一培育高科技人才的國立科大「勤益」,十幾年前就開設「積體電路與系統應用」學程。去年台積、聯電也首次釋出電機、電子系實習機會。 大廠對國立科大拋出橄欖枝,還走進私立科大校園。「私立科大一直是封測業重要人力來源,打死都不相信台積會搶我的人,」...

    不只國私立科大,大廠連私立大學也掃一遍。中華大學資電學院院長連振昌表示,去年12月,台積、力積電、元太、緯創首次參加實習說明會,兩梯次共 150 位學生,擠爆會場。「目的就是要電機、電子系的實習生,以及馬上可上班的畢業生,」連振昌說,今年僅 30 、 40 位於大四上學期修滿畢業學分,以後會鼓勵同學盡早修完課,以便大四下可以實習。 今年春節前夕,台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參加在聯發科工作的學生婚宴,被告知「連國際IC設計大廠也只能招募到私大學生」時,歎口氣說,「沒辦法,台灣真的缺理工人才。」 中華大學的老師知道缺人,沒料到缺到這種程度。業界紛紛擴大實習機會,長期合作的聯電, 3 月 30 日再加開一場說明會,希望多招電機、電子系學生;緯創則與資工系合作,找到 20 個實習學生。 大廠一邊搶學生,...

    2020 年 8 月,從銘傳到明新擔任校長的劉國偉感受最深:銘傳以商管學群為主,每年有幾個會計職缺就不錯了,到明新時,巧遇半導體人才荒,業者拜會的第一句話就是,「有理工學生可以給我嗎?」 去年底,景碩科技在明新附近蓋第三廠,一口氣要 3000 個學生,電機、電子系各與景碩合辦產攜專班,提供 90 個實習生,仍供應不求。 劉國偉比喻,聯發科、台積位於紫禁城內,大廠原只用第一環的台交清成學生,二線廠及封測業對接二、三、四環學生,現在大廠連七環的航太維修工程師都搶光,不在內的新八環,如高中職電子科年輕師資也被挖角當工程師,年薪是大學教授的二至三倍。 2021 年,有私立科大電機系主任陪封測廠到高中辦說明會,學生提問,「一定要電機、電子科學生嗎?需要具備什麼條件?」主管回答:「只要願意動手做就可以,...

    根據 104 人力銀行調查, 2021 年第四季,半導體業人才缺口創 7 年新高,想進半導體的求職者,平均可分 3.7 份工作,是整體「求供比」 1.7 份的二倍多。 半導體職場熱絡,連帶提升私大、科大理工系所註冊率,今年龍華工程學院平均註冊率 99% 。高科大電資學院院長施天從也隱約發現,有點迎來第二春的感覺 ,「高科大電資學院近三年碩士招生愈發競爭,今年報名人數比前年成長近 50% 。」 誰也想不到,人才荒意外讓技職生成新寵兒。施天從認為,台灣半導體傲視全球,人才是靠大學、技職體系共同分工培育而成,缺一不可。技職重視實作精神,早在諸多領域默默貢獻,只是一直被忽略,現在終於被看見了。 儘管從研發、製程到設備工程師都不足,最缺的還是輪班的設備工程師。據台積工程師指出,設備工程師仍以國立碩士生...

    此時,政府如不調整高教、大學考招政策,影響不只半導體,而是所有製造業。張耀文憂心說,半導體植基於數十年產官學三位一體、緊密合作所建構的理工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結晶,培育量多質精具競爭力人才。現正走向「自殺式的教育與升學制度」,後遺症已顯現,會讓人才荒雪上加霜。 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指出,去年台灣ITA(適用資訊科技協定的高科技產品)出口占 55.49% ,如果除了台積,都面臨資金排擠、人才短缺,這已是國安議題。就像2014年的功夫驚悚片《一個人的武林》。江湖上出現一位絕頂高手(指台積),固然是武林之福,如造成其他高手走投無路,那會是寂寞的武林?還是endangered(瀕危)武林? (本文出自遠見)

  4. 2022年9月19日 · 因緣際會接獲遠傳電信的工作邀約,2018 年 9 月出任遠傳轉型長,帶領轉型辦公室;2019 年升任總經理。. 將近 4 年過去,井琪連續於 2021~2022 年,獲得美國財經雜誌《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頒發的亞洲電信業「最佳 CEO」第一名肯定,也應證 ...

  5. 2014年7月24日 · 不妨回想一下,我們從小到大在學校所受的教育,幾乎都是由老師出題,每個題目都有標準答案。. 到了高等教育,則有教授提供案例研究(case study),讓學生從過去的經驗中找到答案。.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步入職場之後 ...

  6. 2018年10月11日 · 1. 受教:懂得接納不同意見,否則難以繼續向上升遷. 受教,乍聽是要求工作者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全部得聽從主管的意見。 然而蔡恩全定義的受教,其實用英文「coachable」來表達更為精確,意指願意傾聽、接受不同的意見,同時能正視自己的不足,付諸實際的改變。 當你具備這樣特質時,自然有更多人願意教導你,進步速度也會增加,建立起更堅固的人際關係。 而良好的人際關係,就能決定一位工作者的成就。 他提到一位過去的部屬,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 這位部屬的工作能力很強,對自己非常嚴格,待人處事卻不夠圓滑,經常會不顧場面指責主管或同事,即使他的邏輯正確,仍然沒人想和他溝通。 無論他到哪個產業服務,都彷彿有天花板,難以升遷,「原因就在他無法和任何人合作,更不用說帶領團隊。 不過,要怎麼避免自己步上這樣的後塵?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