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4日 · 2024-03-04. 今周刊 數位內容部. 今周刊攝影團隊. 禾聯碩老董蔡金土逝世! 通化街夜市起家、打拚 40 年堅持站在第一線,未來誰接班?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本土家電廠禾聯碩(5283)周日(3/3)發布重訊公告,從通化街夜市起家的家電老將、禾聯碩暨聯碩電器董事長蔡金土逝世,重訊中並未說明逝世原因,待召開臨時董事會後,將另行公告新任董事長人選。 禾聯碩. 通化街夜市起家的家電老將 蔡金土一手打造禾聯碩. 今周刊於 2019 年曾報導,從通化街夜市起家的家電老將蔡金土,一手打造的本土國產家電廠禾聯碩,給同業、通路的普遍印象就是採低價策略,但為什麼能創造高於水平的獲利表現?

  2. 2024年2月5日 · 從創業、分拆、和 100 倍大的華碩「合作」力拚到市值第三!. 研揚董事長 40 年的經營學. 聽研揚科技董事長莊永順說起一路以來的創業故事,彷彿親身經歷了台灣工業電腦(IPC)產業的發展史。. 1983 年,莊永順和他在惠普(HP)台灣分公司的 2 位同事劉克振(現 ...

    • 受教:懂得接納不同意見,否則難以繼續向上升遷。受教,乍聽是要求工作者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全部得聽從主管的意見。然而蔡恩全定義的受教,其實用英文「coachable」來表達更為精確,意指願意傾聽、接受不同的意見,同時能正視自己的不足,付諸實際的改變。
    • 挖掘新的熱情:透過學習新領域,重新找尋定位和動力。一件事情做久了難免會厭煩,蔡恩全又是怎麼解決這項難題?他在《微軟商學院》中指出,職涯要走得長遠,必須學會從既定的工作挖掘出新的熱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斷重新定義自己。
    • 不抱成見:不用刻板印象來識人,用於每個地方的職場文化。問到蔡恩全前往位在北京的微軟大中華區總部之後,職涯上還有哪些成長,他先笑著回答大家以為自己會去帶領中國團隊,但在總部其實包含來自世界各地的員工,講得最多的反而是英文。
    • 吃虧真的會占便宜:退一步換取更多信任。「創造被人利用的價值」是蔡恩全在書中直接點出建立人脈的關鍵,這項能力同樣陪伴他當上管理者,原因是多做並不代表吃虧,反而會讓對方產生「拿人手短」的感覺,甚至會更願意相信你是來解決問題。
  3. 2022年8月30日 · 日本京瓷創辦人、名譽會長稻盛和夫,24 日因衰老辭世,享耆壽 90 歲。這位有「日本經營之神」美譽的經理人,究竟有哪些獨到的人生、管理哲學?《經理人》帶你一次拆解「稻盛和夫經營學」的 3 大核心、成功思維:

    • 技術到位、洞察趨勢,用實力和真誠贏得信任
    • 勇於挑戰陌生領域,每一個困難都是學習
    • 密集「一對一溝通」,傳承企業核心價值

    Q:創業第一年就賺錢?

    A:我研究所專攻高分子材料(macromolecule),也就是複合材料,當時真的很有興趣,讀得非常透徹,也有了創業的想法。畢業後工作兩年,就在 1992 年創立「上偉企業社」(上緯企業前身),生產環保、高效能的耐腐蝕材料。 那時候台塑有一個溶劑,找不到容器裝,金屬也沒辦法,台灣沒這方面的技術。我就去提案、實驗,讓我的複合材料可以裝強酸鹼,他們也嚇一跳,說這麼難的東西你也能做出來。因為技術受肯定,我們第一年就獲利了。 創業初期,要攻進客戶的平台很難,我除了介紹一般性產品之外,也會直接去攻堅客戶最難的那一塊,有點類似你想攻一個山頭,碰到很多技術障礙,但是你直接拉繩上峭壁。把客戶沒辦法處理的事情解決掉,這招非常有效。

    Q:站穩腳步後,如何快速成長?

    A:我分成 4 個階段來看。第一個階段是 1992 年~1999 年,當時產品只有環保耐蝕樹脂;2000 年開始是地理擴張,以前只有台灣,後來進入東南亞、中國,年營收從 2 億大概做到 10 幾億;2009 年成長到 30 幾億,之後改成產品擴張策略,增加了風電葉片樹脂,2015 年達到第一個高峰,做到 96 億。 第 4 個階段是 2015 年之後,我們在風電葉片樹脂站穩了,發現碳纖維複材是趨勢,就找台塑合作,成立上偉(江蘇)碳纖複合材料公司,我們現在占 83.89%、台塑占 16.11%,結合台塑有碳纖維來源、上緯有配方技術的優勢,去年營收就做到 17 億。

    Q:如何研判商機和趨勢?

    A:當然平時會 study,高分子是我的本業,很多是靠自己對技術的判斷。另一個是創業以後,產品外銷到歐洲、中東,都是我自己跑的,會遇到很多人,我有一個能力是,把人家講的話聽到重點、記在心上。 還有,我對於趨勢掌握度滿高的,也有第六感,看上了就是看上了,背後靠著是長期專業判斷。以前我會在致股東書上,把未來走向寫出來,結果競爭對手拿去當「聖經」,後來只好寫得很模糊。

    Q:投入開發離岸風電的始末?

    A:上緯從 2005 年開始,在風電葉片材料就做得很好,隨著法規開始跟進,我也看到這波綠能趨勢,就在想投入離岸風場開發的可能性。2009 年,政府頒發〈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其中有「離岸風力發電示範獎勵辦法」,等於有了一個依據。 那時候我們資本額只有 8 億左右,做兩座示範風機,預估要 16 億,而且這件事沒人做過,遇到多少挑戰也不知道。2011 年,我就一個人騎腳踏車環島 12 天,思考到底要不要做這件事。這跟開發風電很像,所有人都不看好,很孤獨,一定要有耐力戰。 回來之後,我堅持要做。董事會說,要完成兩件事,一個是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一個是拿到政府示範補助辦法,我都做到了。

    Q:過程中都在處理複雜又陌生的問題?

    A:這裡面真的太多困難,我在新書《逆風而行向陽而生》裡面,交代的搞不好不到 20%。光是預算,就從本來的 16 億,暴增到 20 億,最後是 40 幾億。其中翻樁(把重達 800 噸的基樁,從水平狀態翻到垂直狀態,才能在海上打樁)失敗,就多花了 20 億,一天 1200 萬在燒,一拖就是一個月。 首先要處理人的問題,當時操船的是丹麥公司,負責翻樁器材是上海正華,但中國人不太遵守 SOP(標準作業程序),他們天天吵架。翻樁失敗時,甚至要發生人命衝突,還好我事先考了 3 個牌照,才能登船去安撫團隊。 接著,我們拚了命在亞洲地區找浮吊船,協助完成翻樁,問了新加坡、香港都沒有;韓國找到一個,又不能遠洋。好不容易找到浮吊船,又沒有吊 800 噸基樁的繩索,因為這種繩索是訂製品;在丹麥找到後,開始安排貨櫃,航空公司又說太重,不敢載,等於這條路又不通。 最後,我想到以前認識天津中海油(中國海洋石油公司),真的是死馬當活馬醫,沒想到他們願意幫忙,借出工程專用繩索。誰知道,海關說,繩索是安全器材,要先證明是安全的才能進台灣,建議我們「剪一段」做實驗,證明繩索確實可以承受 800 噸。問題是,繩索剪...

    Q:遇到挫折,沒想過放棄算了?

    A:應該說,這整個歷程困難不斷。挫折是你沒辦法克服它,才叫挫折。事實上,有太多事件都應該是挫折,只是說我當下透過努力不放棄,把它化危為安。真的太多了,只要半夜電話響,就不曉得又出什麼事了,那個心境感覺像《老人與海》裡的那句話,

    Q:結束離岸風場事業,回歸本業的規畫?

    A:過去上緯大部分的發展,都是靠我自己對業界的判斷,現階段看起來還算正確。未來,我要將我這部分的能力,轉到底下的人。 現在我成立策略併購小組,也執行員工個人發展計畫(IDP),一級幹部都要念 EMBA,費用公司承擔,這些是外界知識的部分。更重要的是,我每周都會跟幹部 one on one(一對一)溝通,一次大概半小時,沒有設定議程,就是觀念溝通,看他遇到什麼問題,例如說他有個決策百思不得其解,來跟我討論。 這個效果很大,以前我剛提出 2025 年營收要做到 300 億元,他們都不相信,現在團隊就相信了,因為裡面一些細節不是隨便提的,我是有依據的。例如說上緯切成三塊,新材料每年要增長 12.5%;第二個碳纖維要做到 100 億,錢從哪裡來,我會細部探討;然後 M&A(企業併購)我要有 100 億,這部分我要怎麼做,也跟他們講。

    Q:如何讓員工相信願景是可行的?

    A:第一個要評估自己的能力,有多少能力喊多少事。過去這十年,我們都跟大公司交易,總是會學到大公司的做事方法和眉角。 當有過這種經驗,你提出願景,是比較面面俱到的,細節都會被考量到,之後再不斷地跟員工溝通。我會先丟出一個 open topic(開放議題),他會來問我為什麼。如果你不跟他講,他可能認為可行性不大;但你跟他講,他就會去判斷。

    Q:如何將信任、信譽這些抽象特質,傳達給部屬?

    A:應該是像張忠謀說的,公司競爭到最後是公司文化的競爭。公司文化的形成,是領導者個人的判斷價值,內化成管理,包含對內、對外。對內就是對員工、股東很誠信,或是你做事情很嚴謹;對外是對供應商、客戶也是一樣原則。我都會跟員工說明我為什麼這樣決策,判斷基準就是公司價值。 我們的企業文化圍繞在品質、誠信、創新、勤儉,前兩年我們有個活動,叫做公司文化落地。所謂的落地,就是一項一項談,我會舉很多例子說明公司的價值,先定義,由員工研讀、提意見,再做總結。 例如,品質是什麼意思,我會告訴員工,「品」是三個口,要讓大部分客戶都說你不錯;這中間又包含產品和人的品質,我認為人品非常重要,比如你對下、對上、對客戶要展現什麼樣的行為準則。「質」的意思,就是斤斤計較,不能因為事情小就不理,我會給非常多案例,讓他們讀。 今年我們開始做員工文化認同的評分,做這個絕對不是假象,我最討厭沒效率的事情,只要做就要做很到位。

  4. 2021年4月29日 · 並不是每個人老了都會討人厭。有人成為可敬的耆老,有人卻為老不尊。這其實是需要高度自覺的事,中老年人不一定要努力贏得年輕一輩的欣賞,但至少不要讓自己的人格崩壞。 試著理解他人眼中敬而遠之的「歐巴桑」、「歐吉桑」,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也滿有趣的。

  5. 2021年6月8日 · 一家公司的員工平均年齡 55 歲,公司創辦人為了永續經營,提出二代和各級主管接班計畫。 然而,計畫實施兩年後,檢討報告指出,接班人的能力沒有明顯提升,關鍵問題在於「主管不放手」。 前方領導 VS. 後方領導,二元對立的管理陷阱. 哈佛大學教授琳達.希爾(Linda Hill)曾引述前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的話,「未來最有效能的領導者將是由後方領導,而不是從前方領導。 」曼德拉也曾說「領導人就像是牧羊人,他待在羊群後面,讓最機靈聰敏的羊走在前頭,其他的羊則尾隨在後,羊群始終不曾察覺到,一路上都是後方的牧人在引導他們。 希爾把類似曼德拉的領導方式稱為「後方領導」(leading from behind)。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