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7月29日 · 江上剛是日本某大銀行的高階經理,埋頭苦幹 22 年,好不容易從小社員晉升到如今職位,但到了 49 歲時,他卻遞交了辭職信。 階級高,薪水優渥,為何說不幹就不幹? 他在新書 《五十歲之壁》 描述這段時間的心理掙扎: 在 50 這個「不高不低」的年紀,很多人會開始反思工作的意義。 雖然靠著年資積累可能得到管理職位,但如果沒有突出表現,也會遭諷「占著茅坑不拉屎」;乾脆辭職、另謀高就? 一想到未繳清的房貸和兒女的學費,心中又難免猶豫。 這個迷惘狀態被他稱為「五十歲之壁」—無形卻難以跨越的高牆—而站在這道牆壁前掙扎許久,他決定離職、換個環境試試。 沒想到,這是另一個挫折的開端。 中年求職變人力市場弱勢,盤點技能再戰一次.

  2. 2016年8月3日 · 你想過自己 40 以後、甚至 60、70 的時候在做什麼嗎? 人生的目標和價值觀會有所改變嗎? 64 還樂在工作的喜代村社長木村清,與 79 還在當 CEO 導師的新將命,分享了他們「40 前後」的工作態度和生活重心有什麼不同。

  3. 2021年3月30日 · 電影《人生剩利組》主角布萊德,是一名已婚、五十歲的NGO創辦人,有一個即將申請大學入學面試、具有音樂天賦的兒子,伴侶則是一名平凡的公務員,一家三口小康生活,看似歲月靜好。 年屆中年,看著身邊事業有成、比他富足闊綽、飛黃騰達的同齡朋友,布萊德開始質疑自己所選擇的生活。 延伸閱讀: 主管老是刁難你,該離職還是撐下去? 談《穿著Prada的惡魔》裡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他開始困於比較後產生的自我否定,終日消極卻也無能為力。 總想像:如果過上了這些發達好友們的生活,是不是就能揮別現在的不快樂? 電影中,他的兒子錯過了心儀大學的面試,布萊德只好硬著頭皮,求助於其中一名身分顯赫的友人,想透過關係再次安排面試。

    • 海外顧問返台創業,助品牌轉型
    • 疫後轉型新篇章,重掌線下體驗之必要
    • 回應時代脈動,以數位實現品味

    曾長年旅居英國、在歐洲擔任市場開發顧問的洪獻聰,擁有豐富的跨國商業合作經驗,跨足商業貿易、數位行銷、跨境電商、物流管理等領域。2013年,海外事業告一段落後,他回到台灣,發現台灣雖然有很多很棒的服務與產品,行銷火侯卻似乎還差了那麼一點。因此,2016年他創立了TGiLive居生活,在電商發展大舉起飛、充滿新機會的時代,以「品味而居,數位生活」的理念展現在一站式解決方案,包括數位整合行銷、跨境電商、Martech等,致力推廣將數位技術融入品味生活服務。 儘管市場上有許多數位行銷、數位整合方案的競爭者,但洪獻聰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優勢,「我們的思考邏輯不是B2C或B2B而已,而是從最終端的user需求出發,是B2B2C的脈絡,為客戶找到解決方案。」換言之,TGiLive居生活並非單點式、專案式的策略...

    走過疫情風雨的三年,洪獻聰認為疫後復甦也是重新洗牌的時刻,觀察到消費者紛紛回歸實體,以及許多零售業者也擴大展店的趨勢,品牌是時候重新掌握實體經營、形塑OMO整合體驗。 「實體不死,且更優化。」洪獻聰強調,數位轉型不是為了追逐新技術,更不能忽略線上與線下的結合,OMO全渠道的整合體驗是必然的發展方向。不過,有別於過往從實體思維出發,強調線下品牌發展線上行銷;如今必須做的是「D2L」(Digital to Land)的逆向路徑,意即原以線上發展為主的品牌,也必須增加實體體驗,掌握線下商機。 為了實踐D2L概念,TGiLive居生活積極探索實體與數位的結合。例如近期開幕的咖啡廳「lavi cafe #安居咖啡」,即是從線上VR虛擬店面出發,消費者可先在網站瀏覽咖啡廳氛圍,再選擇進到實體店面體驗;走...

    在疫情間,TGiLive居生活就曾展現應變能力,推出「居空間VR Mall」VR虛擬實境商城服務,透過線上實境店鋪及VR虛擬展間,為品牌渡過困難時刻,更獲得「金炬獎」十大潛力企業的創新設計獎與雲市集TOP 20資服業者青睞;如今疫情過去,「居空間VR Mall」服務仍獲得無數產業品牌的青睞,紛紛導入作為線上展示或數位典藏方案。 展望未來,TGiLive居生活的初衷不變,持續為各種企業品牌提供整合的數位轉型方案。這句話說來簡單,卻相當考驗團隊能耐,「傳統做法是有什麼、做什麼;但數位思維是結果先行,定好目標才能反推策略。」也因此團隊必須靈活多變,隨時因應趨勢與市場需求,端出兼具創意與成效的做法。而在洪獻聰的帶領下,TGiLive居生活勢必會持續帶來嶄新洞見與驚喜,令人拭目以待。 [本文由經理人整...

  4. 2017年11月25日 · 《赫芬頓郵報》創辦人的故事. 這正是發生在雅莉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身上的情況。 我第一次見到雅莉安娜,是在 2014 年退休協會主辦的「五十後人生」博覽會上,她告訴我,她可以擔任顛覆年齡想像的代言人。 她原本是成功的作家及評論家,2005 年在 55 歲時創辦了《赫芬頓郵報》,當時她並不那麼了解科技產業,但她知道網路是傳播重要訊息的最佳方式。 她努力學習新科技,和這一行的好手交流,她推出的「赫芬頓郵報」部落格在 2008 年被《觀察家報》(Observer)評選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部落格」。 Chicago Tribune.

  5. 2021年7月8日 · 然而,不少人可能會懷疑,55 以上的工作者,不僅體力不如年輕世代,而且一旦失敗,要付出的代價也更高,真的適合開展第二條職涯曲線嗎? 《StartupNation》說明,上述都是事實沒錯,但這個世代也有獨一無二的優勢,比如 長年累積的知識、經驗,以及廣大的人脈,都是可以拿到更多機會的重要 ...

  6. 2024年2月20日 · 數十年來主導哈佛大學成人發展研究的喬治.範蘭(George Vaillant)教授,在追蹤哈佛大學畢業生時,發現他們在 50和 60 多歲時的生產效率,比年輕時更高。 那麼,為什麼多數人都對「中年」抱持否定態度呢? 雖然無法仔細探究,但「中年危機」一詞應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有幾位學者針對中年危機進行過研究,正在經歷中年危機的人,大多表示他們對停滯、無力、不幸、無趣、懷疑或自我認同等感到苦惱。 或許這些都算是危機,但也是非常自然的現象,因為它們全都屬於發展的其中一個階段。 心理學家丹尼爾.J.李文森(Daniel J. Levinson),曾在其知名著作 《男人的人生四季》 (The Seasons of a Man's Life,暫譯)裡,針對中年心境做了許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