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一、前言. 「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文化是國家的根基」,語言與文化共生、共存(鄒嘉彥、 游汝傑,2007),語言滅亡,則傳統民族文化也將隨之消失,國家根基將受到動搖;然而臺灣固有的本土語言(閩、客、原語)隨著政權的更迭、政治的操弄,淪為次級語言, 導致語言活力持續下降(陳淑嬌,2003)。 為改善目前的語言斷層危機及提升語言活力,政府於民國107 年12 月25三讀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致力推動國家語言的保存及復振;希望藉由法源的力量,逐步修復因外來政權介入及霸權統治所壓制的臺灣本土語言與文化。 臺灣通行的閩南語一般稱為臺語或臺灣話,也有人稱為河洛語,有別於福建、廣東甚至新加坡、菲律賓所使用的閩南語(林慶勳,2001)。

    • 世上多少人講閩南語?「閩南語」是否等於「台語」?差異大到應該將台語獨立出來嗎?這個問題各有各的認知與說法,我們暫時先不討論。但從語言學的角度上,台語和閩南語基本上是出於同一脈絡,相似度極大。
    • 為什麼閩南語一定就是「母語」?台灣推行「母語教學」,似乎有一個盲點──雖然不是閩南人也可以選擇閩南語、不是客家人也可以學客家話,但社會氛圍卻有一種「敵我分明」的意識,例如:我是外省人,為何要學閩南語?
    • 學語言只靠課堂注定失敗。新加坡人的華語(中文)如何?他們已經努力推動華語運動長達 40 年,政府不但有系統的在小學教育上加重華語課程的比例,更透過砸大錢引進最新互動教材、創意教學,華語教學甚至深耕到幼稚園的雙語教育目標中。
    • 真正「該救的」,是少數民族語言。新加坡國歌是以馬來語演繹的,也因此多數新加坡人幾乎都是死背歌詞的──因為不會講馬來話。新加坡的雙語政策,也是英文 + 母語,所以在新加坡為少數的馬來語,並非通用的語言。
  2. 本研究主要是針對臺灣閩南語本土教育進行通盤完整的探討分析與研究釐清臺灣閩南語本土教育經歷鄉土教育海洋教育母語教育九年一貫十二年國教課綱以及沉浸式閩南語教學等等在教育政策與社會推動的洗禮之下長期發展蛻變的過程進而提出有效的建議以作為未來推行閩南語本土教育時合理有效的實施參考方針進而提升閩南語教學之品質與效能主要研究目的有: 一、釐清臺灣閩南語本土教育長期發展之過程。 二、提出有效的臺灣閩南語本土教育之教學理論,作為推行本土語課程之參考。 三、釐清教師或教師團隊,在從事臺灣閩南語本土教育時,遭遇什麼困難,以及如何克服。 四、探討臺灣閩南語本土教育課程時,學生的學習成果。 五、提出相關具體建議,作為未來教師教學及學校行政規劃參考之用。 關鍵字.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4年4月17日 · [來源請求] 由於閩南語教學在閩南學校遭到中斷1980後出生的福建閩南人多數只能講閩南語而不會讀寫閩南文因為他們所接受的是普通話教育。 那些會閱讀閩南文的人士多數是靠自己的努力在家裡或從民間學習閩南文。

  5. 本文先整理本土語言教育政策在國中階段推行的歷程,再說明高雄市國中本土教育實施概況,就高雄市推行國民中學本土語文教學中之閩南語教學情形做一概述,本文亦針對高雄市國中閩南語施行過程提供反思,並提出未來本土語文實施之策略建議高雄市的推動發展狀況,應該也是各個縣市推動本土語文的縮影,希望藉由這樣的整理,能讓有志之士更能了解國中端本土語文推動之過程,共同為本土語文未來的推動貢獻心力。 二、 國中本土語語言政策演變歷程. 語言政策更迭,國中本土語開課歷程略述如下: ( 一) 「國中課程標準」時期. 民國76 年政府終止戒嚴後,國內開始重視鄉土教育。

  6. 收聽. 為提升學生使用閩南語機會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從106年起辦理閩南語沉浸式教學計畫」,將閩南語結合學校本位課程及班級主題教學營造沉浸式語言學習環境從106至111學年度已有213校參加共計嘉惠全國483個班級學生。. 除透過多元的教學模式 ...

  7. 即時新聞. 課堂中學本土語 國教署推閩南語沉浸式教學發布單位國教署 聯絡人:王宥甯 電話: (02)7736-7497 電子信箱 :e-j266@k12ea.gov.tw. 為促進閩南語言發展教育部國教署自106年起開辦閩南語沉浸式教學計畫」,將閩南語結合學校本位課程及班級主題教學提升學生聽說的能力從第一年參與申辦的12所學校增長至今已有40校參加共計嘉惠全國377個班級學生其中除了小學之外亦在國中階段教師加入計畫以閩南語文作為課程語文之媒介增加學生對於語言學習之時間。 另鼓勵教師運用國語、閩南語漸進式進行教學,並讓學生使用閩南語表達,進而讓學生認同自己的語言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