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友達和群創則是建置大量的再生能源躉售給台電獲取大量利潤,卻將其自身再生能源使用進度置之不理。 傳統產業欠缺再生能源轉型目標,減碳之路漫長

  2. 2024 年世界環境日 由沙烏地阿拉伯主辦活動,主題為 「修復土地,對抗沙漠化和乾旱」(Land restoration,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 resilience),呼應當地與全球越來越嚴重的土地和氣候問題。. 「聯合國生態系統修復十年」(UN Decade on Ecosystem Restoration)倡議中,2021 年 ...

    • 什麼是「內部碳定價」?
    • 為什麼全球及臺灣企業紛紛實施這項制度?
    • 兼顧經濟與氣候,臺灣須制定完善碳定價制度

    所謂碳定價(Carbon Pricing),是為排放的二氧化碳訂出價格,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作為計價單位,計算碳排放的成本費用。截至 2021 年 4 月,全球已有 64 個國家及地區在轄內施行碳定價,涵蓋全球約 21.5% 的碳排放量。例如歐洲、中國、新加坡、韓國、加拿大、日本東京及美國加州,皆有應用碳排放價格資訊作為碳權交易或碳費徵收的基礎,可見碳定價在淨零碳的路徑上不可或缺。然而,在沒有實施碳定價制度的國家及地區,難道企業就只能坐以待斃嗎?事實上,為了因應全球淨零趨勢,不少企業早政府一步「自救」,實施「內部碳定價」。 內部碳定價(Internal Carbon Pricing,ICP)則是指企業將排放溫室氣體的「外部成本」內部化,在企業內部訂定一個排碳價格,並向排碳的相關單...

    根據 CDP 報告,截至 2021 年 4 月,全球 500 大企業中,已有接近一半(226 家)企業正在使用、或規劃於未來 2 年內採取內部碳定價;而臺灣也有 128 家企業已經、或將在 2 年內實施內部碳定價機制,以進行減碳工作,這數據比起 2019 成長了42%。 這項數據顯示,許多企業在因應政府碳定價規範、邁向低碳經濟、增進能源效率、鑑別投資機會等面向考量下,開始或準備實施 ICP,以獲得經濟效益。

    ​​企業制定內部碳價,可以知道在碳排上花了多少費用,也可能會增加企業成本。這是否代表同時也會削弱企業的競爭力?事實上,臺灣產業相當倚賴出口貿易,若越早意識到國際碳邊境稅及碳費制度對產業帶來的衝擊,便能越早化危機為轉機,踏入減碳行列,回收效益。因此率先展開內部碳定價的企業,反而有可能會佔領先機,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然而臺灣目前尚未制定完善的碳定價制度,再生能源發展更是進展遲滯,難以滿足企業需求。而根據綠色和平於 2022 年 5 月發布的《2022 臺灣中小製造業碳管制意向調查報告》,許多企業希望碳定價可以更高,以建立更完整的低碳基礎設施、協助產業轉型。企業的積極回饋,也反映了他們需要政府提出更加明確的政策方向及執行措施。 現階段《氣候變遷因應法》即將進入黨團協商階段,綠色和平也將結合民間力量...

  3. 越多人關心海洋的現況,改變的力量就越大!邀請您與親友分享 文章訊息、加入連署、訂閱電子報 和 加入LINE好友,掌握全球與臺灣海洋的最新消息,與綠色和平一起推動永續的海洋政策和行動。 參加綠色和平推廣活動

    • 友達24091
    • 友達24092
    • 友達24093
    • 友達24094
    • 友達24095
  4. 作者: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小組. 氣候危機迫在眉睫,為了阻止地球持續升溫,全球必須在 2030 年減碳至少 43%,以實現 2050 淨零排放。. 因此,這個十年將是行動的關鍵時刻。. 因應 2024 總統大選,綠色和平透過研究調查、直接行動、政策遊說,要求各黨派 ...

  5. 5個拯救氣候的海洋無名英雄.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海洋界有哪五大高手,能儲存碳並協助減緩氣候變遷? 我們要如何保護這些儲碳高手,才能讓海洋維持調節氣候的作用? 連署支持海洋保育倡議工作. 氣候危機當前,每日驚人的新聞頭條下,總還有解方,乾淨的再生能源正刻不容緩地取代煤炭、石油、瓦斯等高碳排的化石燃料,森林吸收和儲存二氧化碳的碳匯(carbon sink)也正受保護。 碳匯指能從地球的大氣中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一個區域或是棲息地,能幫助減少全球暖化的影響。 不過,您知道海洋也是強大的碳匯嗎? 當全球和您我都在力抗氣候災難之際,海洋生物也與我們共同奮戰。 小至不起眼的浮游藻類(planktonic algae),大至雄偉的鯨魚,都能儲存碳,作為碳匯。

  6. 淨零碳排(Net Zero Emissions)指的是在特定一段時間內,全球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量和人為移除的量相抵銷後,使其結果為零。 也就是說,淨零不代表完全不排放,而是以極大程度減少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並透過再生能源發展、能源轉型、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等方式抵銷碳排,難以抵銷的部份,就以負碳技術. 、自然碳匯等方式抵銷排放。 (延伸閱讀:碳中和是什麼? 跟淨零排放有什麼不一樣? 臺灣要如何做到淨零排放? 淨零碳排的核心目標,就是阻止地球持續升溫。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呼籲,全球如果要將平均升溫控制在攝氏 1.5 度內,必須在 2030 年減排至少 43%、在 2050 年實現淨零碳排。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