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3日 · 檢方調查,大立光自 2005 年起向 MVTec 購買 HALCON 軟體,2018 年底起,研發部門姓總處長指示暫緩合法採購,研究破解軟體,大量拷貝安裝至公司內部電腦。

  2. 2024年1月17日 · 輝達推出的繪圖晶片(GPU)堪稱 AI 的引擎,隨著 AI 成為顯學,公司股價一路飆漲,現已是全球第 6 大公司。. 創辦人仁勳也因此成為 2023 年的話題人物,他 1963 年在台灣出生,他不只成就了市值破 1 兆美元的帝國,還是矽谷在位最久的執行長(30 年)。. 旁人 ...

  3. 2024年2月5日 · 晶片大廠輝達(NVIDIA)的創辦人仁勳,不僅被外界尊稱為「AI 教父」,同時也是科技業在任最久的執行長(30 年)。 他樂於分享公司業務,更表示自己做著一份非常有趣的工作、被優秀的人群簇擁著。 仁勳作為創業家、經營者,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之處? 擁抱失敗|讓受挫的經驗為下一個產品鋪路. 仁勳將擁抱失敗的工作態度融合到企業文化中。 輝達創立於 1993 年,當時處於 3D 遊戲的萌芽期,繪圖晶片市場尚未成熟,產品竣工才發現無法安裝到電腦的硬體,是極有可能的。 1995 年,輝達的第一個產品 —— 顯示晶片 NV1 推出後與微軟系統不相容、無法打進主流市場,即為當時大環境的一例。 輝達也因此面臨倒閉危機,必須解雇 7 成員工。 延伸閱讀: 曾遭霸凌、跳級完成高中學業…

  4. 2024年1月9日 · 「當時台灣還沒有自己的機器人,都是國外廠商。 」黃識忠表示,彼時的機器人必須由軟體工程師操作電腦,讓手臂了解位置在哪裡,才能下指令動作,等於手臂歸手臂、電腦歸電腦。 反映在供應鏈,手臂商只出手臂,如果客戶有特殊應用,需要視覺系統再和外接鏡頭廠商合作,即使是世界工業機器人 4 大家族:瑞士 ABB、德國庫卡(KUKA AG)、日本發那科(FANUC)和安川電機(YASKAWA),亦皆採此做法。 達明當時有兩條路可走,一是依循 4 大家族現有產品功能,以低價取勝;第二條路看是否能找出市場痛點,研發新產品。 「我們選了第二條路。 」黃識忠指出,當時觀察到市場缺乏結合視覺和手臂的產品,就算不少廠商宣稱自家的機器人有視覺功能、可以認知環境,卻很難落實到應用端。

  5. 2024年6月3日 · AI 將引領新一波產業革命,「IT 產業不再只是製造電腦,而是變成為各產業生成『智慧』的工廠。. 」輝達(NVIDIA)執行長仁勳在昨(2)日的演講中提到,NVIDIA 的目標是開發一套 AI 系統(AI 工廠),幫助各行各業加速應用生成式 AI。. 仁勳在 5 月 26 日抵台 ...

  6. 2023年11月27日 · 今(2023)年 5 月,輝達(NVIDIA)成為全球第七家市值突破 1 兆美元的企業,包辦世界 8 成以上的 AI 晶片設計。. 為何能在強敵環伺的半導體業勝出?. 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仁勳坦言,這是因為輝達比其他公司更渴望成功,「我的生存意志,強過了幾乎每個想殺 ...

  7. 2024年6月4日 · 台灣科技生態系的重要性. 黃仁勳接受 TVBS 專訪 時表示,台灣的科技生態系是全球獨一無二的。 從製造晶片到組裝電腦,每一個環節都能在台灣找到最佳合作夥伴。 台灣擁有包括台積電、鴻海、廣達、華碩等一系列世界頂尖的科技公司,這些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著無可取代的角色。 黃仁勳特別感謝台積電,指出台積電是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半導體製造廠,並稱世界需要一個擁有像台積電般絕佳客製化能力的 AI 製造廠。 除了對台積電的高度讚譽,黃仁勳也表達了對其他台灣合作夥伴的感謝之情。 他強調,NVIDIA 的成功離不開這些夥伴的支持與合作。 特別是在AI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與台灣科技公司的緊密合作更顯重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