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吳念真 (1952年8月5日 — ),本名 吳文欽 ,筆名 念真 , 臺灣 影視 導演 、 編劇 、 演員 、 作家 、廣告人、 作詞人 及 藝術監督 。 1952年8月出生於 新北市 瑞芳區 猴硐 大粗坑( 九份 附近) [2] [3] ,父親 入贅 ,身為長子的吳念真, 過繼母系 ,從母親的家姓 [4] 。 現任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董事之一, 中華民國快樂學習協會 名譽 理事長 [5] 。 是首位 三金 (金馬獎、金曲獎、金鐘獎)全滿貫得主。 生平 [ 編輯] 早年生活 [ 編輯]

  2. 吳念真 (1952年8月5日 — ),本名 吳文欽 ,筆名 念真 , 臺灣 影視 導演 、 編劇 、 演員 、 作家 、廣告人、 作詞人 及 藝術監督 。 1952年8月出生於 新北市 瑞芳區 猴硐 大粗坑( 九份 附近) [2] [3] ,父親 入贅 ,身為長子的吳念真, 過繼母系 ,從母親的家姓 [4] 。 現任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董事之一, 中華民國快樂學習協會 名譽 理事長 [5] 。 是首位 三金 (金馬獎、金曲獎、金鐘獎)全滿貫得主。 生平. 早年生活. 1952年7月29日為吳念真的真實出生日,1952年8月5日則是吳念真 身分證 上所 記載的出生日 (早期台灣很多人認為,如果向 公家 申報小孩夭折,會使家中不吉,因此大多會等到一兩個禮拜後才去報戶口;如果夭折,就乾脆不報了。

  3. 2022年2月23日 · 吳念真家中有3位親人因過不了疾病生活難關憂鬱症選擇親手結束自己生命說到已逝的家人吳念真的音量變小了:「 人生一定有遺憾那已經不是難過而是落寞。 你會想說,這個年紀,應該有兄弟姊妹來聊聊天,但已經有兩個不在了。 人生很神奇,失去了某些東西,卻總能收獲智慧。 於是他常鼓勵遭遇挫折的人:「就算你明天被解雇了,也不用怕!...

  4. 2020年11月17日 · 提及吳念真除了全台灣最會說故事的人之外大眾可能亦會對他的正業感到好奇因為他似乎什麼都做過跨足電影戲劇舞台劇小說拿過四金除了金鐘金馬金曲也包含文化出版金鼎獎),大學自會計系畢業但從未走上社會期待的路卻給了他務實懂得成本分配的個性而會開始拍廣告也是因緣際會下爲朋友兩肋插刀卻也使自己莫名開啟廣告生涯。 看在他人眼裡或是定性不足,但這不就本世代斜槓青年的最佳寫照? 「過去我是無欲則剛,今日已變成盡其在我。 但每人對人生都有自己的定義。 「 我覺得人生苦短,什麼都想試試。 本次,我們有幸在一個午後與吳念真坐下對談,年屆 68 歲的他,專訪時侃侃而談的眾多故事,串接起一部台灣近代史,工人階級出身的他,來到人生此刻已別無所求,僅希望替年輕世代發聲。

  5. 2016年2月2日 · 明明不是自己選吳念真超熱血全為了他夢想中的女兒」,時代力量立委參選人洪慈庸。 這位超級助選員,還跑到花蓮幫民進黨參選人蕭美琴、綠社盟參選人曾柏瑜、社民黨參選人李晏榕站台,不同黨派卻都是新世代。 看不慣的人批評他劈腿助選,不懂他真正挺誰? 「年紀大了,會看見事情的本質,一個人到底從政目的是什麼,你一眼望穿,」六十三歲的吳念真不改犀利,他挺的人,「是對這地方真心去理解。 支持紙風車劇團跑遍三一九鄉、組快樂學習協會關懷偏鄉教育,在全台降雪的早晨,他和導演柯一正為街友下廚煮白菜滷、米粉炒。 廣告. 吳念真就是看不慣同屬上一世代的領導人無法聆聽人民聲音,弱勢族群永遠被擺在最不受重視的位置。 他相信,只有來自民間的人,才能聆聽民間的聲音,而台灣正在世代交替,新希望在年輕人身上。

  6. 2018年12月23日 · 有關吳念真自己的故事幾乎都要由少年時代那段從車站走回家的上坡路以及侯硐大粗坑的老家開始說起。 有時不免驚訝,這個「台灣最有溫度的歐吉桑」下半輩子的記憶和養分,都從那段崎嶇不平的泥土路上和貧困的村子裡孕育出來。 愛說故事的個性、說故事的能力和往後半世紀溫暖台灣千百萬人的力量,巧妙的濃縮在台灣東北角礦區長大的那個小孩子身上。 如果那些記憶是一部影片,配音自然是由台語構成的,而且就這樣原封不動的留在吳念真腦海裡。 如果把媽媽的教誨、爸爸的斥責、同伴的訕笑聲全配上華語,那就像吳念真所說,《戀戀風塵》一度為了在無線電視台播映,而被迫將配音全改為國語一樣的荒謬可笑。 吳念真曾經給我們的感動,無論是電影《多桑》、舞台劇《人間條件》《再會吧 北投! 》,還是保力達B廣告的旁白,絕大多數都使用台語。

  7. 2022年6月2日 ·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2日電導演吳念真做戲40年從台灣新電影電視劇舞台劇都曾經高度參與不過他最想拍的主題卻是上個世紀80年代對台灣影響深遠的一清專案」,因為裡面有太多動人的故事而且題材很在地也很國際今天是台北國際書展開幕第一天世貿一館展場黃沙龍舉行念真看台劇座談會由導演吳念真及作家劉克襄同台開講以新書做戲的人新台劇在路上為起點暢談台劇幕前幕後的故事。 中央社新書做戲的人 看幕後職人如何成就優質台劇. 產業篇》帶著台劇激戰世界串流 用心打造30年不退流行的戲. 吳念真「人間條件」走入人間凡塵 把劇場還給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