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臺灣擁有豐富的植物資源,許多具有發展應用的潛力。豐富多樣的原生植物中,或許有因應氣候變遷的耐逆境種原、豐富的營養與機能性,以及營造農田生態的關鍵。其中也不乏具有香氣或特殊氣味的植物。大家若能認識了解、適度應用和永續利用,便是最好的保種方式之一。

  2. 羅勒為唇形科羅勒屬( Ocimum )的植物,本屬約有160種,為一年生草本或多年生小灌木。 原產於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而後則廣泛分布於南美、北美、非洲和歐洲等地區。 本屬植物自古以來在世界各地皆為廣泛使用的料理或藥用植物,栽培面積仍持續增加,因為香味濃烈、品種多樣、葉色變化多等特性,在各國的廚房花園(kitchen garden)都能見到,為常見的香草類蔬菜。 除了精油產業、食品加工的原料外,近年亦因料理趨勢傾向使用新鮮香料,使低碳足跡之在地生產鮮葉需求更為提升。 本屬最常見的物種是羅勒( O .basilicum L.),在傳統醫學或各國料理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 「零飢餓」的核心精神與實踐作為
    • 落實「食農教育法」實踐「零飢餓」
    • 永續發展的未來從餐桌開始

    糧食安全是人類的基本生存權,然而,消除飢餓涉及廣泛,包括了農業資源投入、農村發展、社會保護和機會均等。《2020年全球飢餓指數報告》(The 2020 Global Hunger Index Report)以聯合國提出的「零飢餓」8個細項指標,針對全球的政策加以檢討。就此8項指標整體來看,永續發展的「零飢餓」目標包括了幾個核心精神,一是闡明「不挨餓」的基本人權,包括人人皆能獲得安全、營養和充足的食物,尤其須特別關注兒童、青少年、孕婦、哺乳婦女及老年族群的營養需求,以及貧窮地區因營養不良而引發的健康問題。二則是,推動農業糧食體系轉型,從長期、包容性經濟成長和提高韌性的角度看待發展。 新冠疫情、氣候變遷和國際局勢緊張,糧食系統與這些危機交織在一起。《2020年全球飢餓指數報告》以「One Hea...

    對照於前述國際趨勢及倡議,實踐「零飢餓」目標事實上與推展「食農教育法」有高度的關聯性。2022年5月4日公布施行的《食農教育法》,明定推動的六大方針「支持認同在地農業、培養均衡飲食觀念、珍惜食物減少浪費、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深化飲食連結農業、地產地消永續農業」,對於「珍惜食物減少浪費」,提出了「實踐在地農產品消費、減少食物浪費、食材減量及減少剩食」,以及「確保食品安全、糧食安全,促進農地、農業用水與其他資源合理及循環利用,致力於國民穩定取得糧食」等目標。《食農教育法》就執行面來看,除了農委會,教育、環境、文化、原住民族、科技研究等部會都需共同參與執行,推動的對象涵蓋家庭、學校、政府部門、農民團體、食品業者、社區、民間團體等,幾乎全民都包括在內,臺灣食農教育的推動邁向了「全民食農教育」的嶄新里...

    達成「零飢餓」永續發展目標,你我、個人能做什麼?1990年代,新自由經濟主義興起,許多國家開始逐步取消市場干預,在食物民主與食物主權的呼籲下,「食物公民」(Food Citizen)的倡議受到重視。相較於過去,「消費者」被認為是很少參與食物生產與加工歷程的被動角色,「食物公民」的概念主張:公民參與農業,將被動的「消費者」轉變為積極的「食物公民」。食物公民的任務,包括了積極關注糧食系統的議題,能根據來源、生產方式和生產者來選擇食物,採取具有社會和環境意識的決策行動,支持永續發展。具體來說,你我可以在食物選擇和行動中展示出同理心,關心糧食安全相關訊息,力行在地永續消費,避免使用生產過程大量耗費資源的食品,選購從農場到餐桌運輸距離短的在地生產食物、友善環境生產的當季食材,支持地區小農。 「呷飽未?...

  3. 農委會立下目標,2027年的木材自給率要提升至5%,要達成此一目標不僅得種對樹種,還得選育基因優良苗木進行人工林的商業栽植。 農委會林試所精選2種闊葉樹種:相思樹、櫸木;以及3種針葉樹:香杉、臺灣杉、臺灣肖楠,並將導入經濟性人工林規劃,即可提升國內的木材自給率。 林試所指出,以人工造林方式提高木材自給率,有幾項達成要件,包括:樹種組成單純、履歷清楚且生長可預期、要適合臺灣的地域環境。 林試所所長張彬表示,臺灣30年前的人工造林,欠缺完善規畫,造成現在人工林的樹木利用率不佳,規劃人工造林時要考慮現在種植樹種的選擇及管理,否則將影響未來2、30年的木材利用效率。

  4.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9日應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COP)項下「千分之四倡議聯盟(4 Per 1000 Initiative: Soils for Food Security and Climate)」邀請,以創始會員身分透過視訊方式參加「千分之四倡議日」第五次高峰論壇,說明臺灣守護土壤健康與因應氣候變遷所 ...

  5. 自從《有機農業促進法》通過後,全臺有機及友善農業蓬勃發展,其中聞名世界的臺灣茶在有機農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20年更被訂為臺灣有機茶元年。而全臺有機茶區有許多分布於水源保護區及生態保育區,有機茶農們辛勤耕耘,透過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不僅傳承了茶業文化,更為在地生態 ...

  6. 臺南市開元市場的燕巢芭樂攤位面積不小,由兩個攤位連成L型水果攤,從零售水果攤商轉業成為專業芭樂果農,現在幾乎一個月只擺攤一天的蘇慶吉說,自產自銷賣芭樂有個好處,客戶可以直接跟你反應芭樂的口感與甜度表現,獲得回饋後,有利快速調整芭樂樹的施肥及給水方案,種出消費者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