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兆豐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 兆豐產險 、 兆豐保險 ,是一家總部設於 中華民國 臺北市 中正區 的 財產保險 公司, 兆豐金融控股公司 (兆豐金控)旗下 子公司 之一,前身為1921年成立之中國產物保險,為中國歷史最悠久之官方產物保險公司。 歷史. 1921年11月1日,中國產物保險成立,創建初期由 中國銀行 投資,總部位於 上海市 。 1949年10月,中國產物保險申請設立台灣分公司。 1949年12月,中國產物保險總部隨中國銀行 播遷台灣 。 1971年12月15日,播遷台灣的中國銀行 民營化 ,更名為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 ,以防止被取得聯合國席次的中共當局接收資產。

    • 1921年11月1日
    • 非上市公司
    • 中國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2. 兆豐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兆豐產險、兆豐保險,是一家總部設於中華民國 臺北市 中正區的財產保險公司,兆豐金融控股公司(兆豐金控)旗下子公司之一,前身為1921年成立之中國產物保險,為中國歷史最悠久之官方產物保險公司。

  3. 兆豐金融控股(簡稱兆豐金控、兆豐金),是臺灣一家具有官方背景的金融控股公司。 2002年成立之初為 交通銀行 成立的 交銀金融控股公司 ,旗下有交通銀行、中興票券、倍利綜合證券、國際綜合證券等4家子公司;2002年底將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 與 中國產物保險 納入後更為現名。

    • 概要
    • 歷史沿革
    • 國內外分行、海外代表人辦事處(代表處)及海外子銀行
    • 外部連結

    中國銀行、中國國際商業銀行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前身為中國銀行,其前身可溯至前清時期之大清銀行與大清戶部銀行。該行於1928年經國民政府核定為政府特許之國際匯兌銀行。 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國內行處暫停對外營業。1960年總管理處國外部在臺復業,仍為國際貿易與匯兌之專業銀行,並經辦一般商業銀行業務。1971年配合政府政策改組為民營銀行,並更名為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至2002年為因應金融跨業經營之趨勢,與交銀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整合更名為兆豐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再吸收合併同屬該金控公司之交通銀行,並更名為現行名稱。

    交通銀行

    交通銀行亦成立於前清時期,旨在輔佐路、電、郵、航四大要政之資金調度,民國初期並奉命與中國銀行共負中央銀行之任務,掌管國庫收支並發行兌換券。 1928年,國民政府公佈《交通銀行條例》,特許該行為發展全國實業之銀行,協助全國工礦交通事業之發展。 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遷臺,1960年復業。1975年該行被指定為工業專業銀行。1979年改制為開發銀行。1991年業務範圍擴及服務業。2002年為提升競爭力,擴大金融版圖,該行與國際證券公司共同成立交銀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與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合併。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

    大清時期 1. 1905年,清政府成立大清戶部銀行,總行設在北京西交民巷,並在天津,上海,漢口,濟南,張家口,奉天(今瀋陽),營口,庫倫,重慶,南昌設立分行。賈繼英為第一任行長。戶部銀行是中國歷史上繼中國通商銀行之後第二家銀行。 2. 1906年,戶部改為度支部,「大清戶部銀行」改名為「大清銀行」。 3. 1909年,大清銀行設立杭州,開封,太原,福州,長春,廣州,蕪湖,長沙,西安,雲南,江寧支行。 4.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大清銀行停辦。 中華民國時期 1.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大清銀行股東請求民國政府准許復辦,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任命吳鼎昌、薛仙舟為正副監督,在大清銀行基礎上籌建股份制中央銀行,遂於1月28日在上海開股東大會,議決成立中國銀行。因吳鼎昌與臨時政府財長周學熙不合,後由孫多森接手重建事宜。中國銀行章程一百二十條章程以及八局制度全盤仿效於日本銀行制度。1912年2月5日,中國銀行在上海市漢口路3號大清銀行舊址開業。孫多森擔任第一任總裁。 2. 1913年3月宋教仁被暗殺,袁世凱的善後大借款被公開,北洋軍閥和國民黨公開決裂,梁士詒將孫多森趕下台,中國銀行落入...

    交通銀行

    大清時期 1. 1895年,清政府發布興築鐵路《上諭》,以路權做抵押,舉借外債修築津蘆鐵路、蘆漢鐵路和粵漢鐵路。1904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提出贖回路權、自辦鐵路的主張。 2. 1906年,郵傳部成立,專門管理全國輪船、鐵路、電報、郵政事務。 3. 1907年11月,郵傳部尚書陳璧上書《擬設交通銀行折》,要求設立交通銀行,專門負責辦理輪船、鐵路、電報、郵政四個事業單位款項收付,籌款贖路。 4. 1908年3月4日,交通銀行在北京開業,資本總額白銀500萬兩,實收資本額250萬兩,分成5萬股股份,其中郵傳部2萬股、民間認購3萬股。李鴻章的侄子李經楚擔任第一任總理(總經理)。同期在香港、新加坡、仰光設立分行,在西貢設立代辦處。交通銀行是中國最早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的銀行。「交通銀行」四字由鄭孝胥題寫。 5. 1909年,交通銀行開始發行鈔券,第一版鈔券由商務印書館負責印製。 中華民國時期 1.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任命梁士詒為秘書長;5月梁兼任交通銀行總理。交通銀行開始和中國銀行共同承擔中央銀行職責。 2. 1916年3月,袁世凱稱帝失敗,被迫宣布取消洪...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2006年 1. 8月21日,兆豐金融集團旗下的中國國際商業銀行(中華民國金融機構代號017)與交通銀行(原中華民國金融機構代號003)合併,中國國際商業銀行為存續銀行,銀行合併同時更名為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Mega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Co., Ltd.),(中華民國金融機構代號仍維持為017),SWIFT BIC CODE仍維持(ICBCTWTP),合併後原交通銀行存款帳戶號碼由12碼配合調整為11碼,原中國商銀國內外分行存款帳號不變,SWIFT BIC CODE亦維持不變(例如:國外部SWIFT BIC CODE仍為ICBCTWTP007,紐約分行SWIFT BIC CODE仍為ICBCUS33)。 2. 10月30日,泰國子銀行「兆豐國際商業銀行大眾股份有限公司」增設之「挽那分行」開業。(SWIFTBIC Code:ICBCTHBKBNA) 3. 11月27日,澳洲增設「墨爾本分行」開業。(SWIFTBIC Code:ICBCAU2SMEL) 2007年 1. 5月21日,「倫敦分行」開業(SWIFTBIC Code:IC...

    亞洲

    1. 中華民國 1.1. 除臺東縣、澎湖縣、連江縣外,其他縣市均有成立分行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含香港) 1.1. 蘇州分行 1.2. 蘇州吳江支行 1.3. 崑山支行 1.4. 寧波分行 1.5. 香港分行 1. 新加坡 1.1. 新加坡分行 1. 日本 1.1. 東京分行 1.2. 大阪分行 1. 印度尼西亞 1.1. 印尼代表處(2003年裁撤、2020年申請中) 1. 馬來西亞 1.1. 納閩分行 1.2. 吉隆坡行銷辦事處 1. 菲律賓 1.1. 馬尼拉分行 1.2. 加洛干分行(2001年遭裁撤) 1.3. 蘇比克灣分行(裁撤) 1. 越南 1.1. 胡志明市分行 1.2. 海防辦事處 1. 緬甸 1.1. 仰光分行 1. 柬埔寨 1.1. 金邊分行 1. 印度 1.1. 孟買代表人辦事處 1. 阿聯 1.1. 阿布達比代表人辦事處(已遭裁撤/巴林代表處因此裁撤) 1. 泰國兆豐國際商業銀行大眾股份有限公司(MEGA INTERNATIONAL COMMMERCIAL BANK, PUBLIC COMPANY LTD.;為兆豐商銀海外的子銀行;原為曼谷分行成立於19...

    美洲

    1. 加拿大 1.1. 多倫多分行 1.2. 溫哥華分行 1.3. 華埠分行(裁撤) 1.4. 列治文分行(裁撤) 2. 美國 2.1. 紐約分行 2.2. 芝加哥分行 2.3. 洛杉磯分行 2.4. 矽谷分行 2.5. 休士頓代表處(裁撤) 1. 巴拿馬 1.1. 巴拿馬分行 1.2. 箇朗市區分行(裁撤) 1.3. 箇朗市區分行(裁撤)

    歐洲

    1. 英國 1.1. 倫敦分行 2. 法國 2.1. 巴黎分行 3. 荷蘭 3.1. 阿姆斯特丹分行 4. 北馬其頓 4.1. 馬其頓代表處(裁撤)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繁體中文)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網路銀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全球金融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網路AT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2023年3月13日 · 兆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100%). 网站. www .cki .com .tw. 兆丰产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 兆丰产险 、 兆丰保险 ,是一家总部设于 中华民国 台北市 中正区 的 财产保险 公司, 兆丰金融控股公司 (兆丰金控)旗下 子公司 之一,前身为1921年成立之中国产物 ...

  5. 兆豐金融控股(簡稱兆豐金控、兆豐金),是臺灣一家具有官方背景的金融控股公司。 2002年成立之初為 交通銀行 成立的 交銀金融控股公司 ,旗下有交通銀行、中興票券、倍利綜合證券、國際綜合證券等4家子公司;2002年底將 中國國際商業銀行 與 中國產物保險 納入後更為現名。

  6. 2021至2022年新冠疫情蔓延全台 [12],當時多家保險公司推出防疫險保單但2022年國內疫情持續延燒之際衛福部決定防疫政策由清零轉向共存 [13],防疫險理賠創下數百億元天價並發生全球獨有的台灣防疫險之亂問題。[14] [15] [16] [17]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