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3月27日 · 今年2月14日,行政院原民會公布了《原住民族土地劃設辦法》。 乍看之下,原住民有了主張土地權利的管道,實際上,其中關於「傳統領域」的劃設規則仍然排除了「私有地」,讓許多原住民無法接受,從2月23日起露宿總統府前表達抗議,至今已超過月餘。 原住民族與漢人的土地觀並不一樣,「傳統領域」的概念不是「所有權」。 今天若有一塊民眾或財團的私有土地被劃入原住民傳統領域,它的所有權不會改變。 凱道上的原住民團體所訴求的僅是,當傳統領域要進行商業性的大規模開發時,例如興建大飯店或開採礦產,需徵求部落的知情同意。

  2. 2022年7月21日 · The Real Story【S2E133】 加分是優勢還是「原」罪? 成績之外,都市原住民在困惑與掙扎中走過的「成長痛」 根據2022年6月的統計,全台58萬原住民,將近4成9、約28萬入籍都市。 這集,我們將聽見兩位都原青年的成長故事。 圖非當事人。 (攝影/唐佐欣) 原住民考試「加分」,真的是一種「享受」嗎? 在社會標籤下,原住民族學生在就學後,無論是成績優異、半工半讀、難以追趕其他同學或甚至輟學,似乎都只被「加分」印象一筆帶過;然而,他們在成績之外的生命經驗是什麼? 又如何回過頭影響他們的課業? 毛弟父母是太魯閣族與鄒族,她則在基隆長大。 毛弟坦言認同之路痛苦而漫長,到大學以前根本不願意承認原住民身分,在都市長成一個「什麼(關於族群的事)都不知道的原住民」,直到大學才知道爸媽的族別。

  3. 2019年8月7日 · 小林村,許多台灣人第一次知道這個地方,便是在它從台灣徹底消失的那一刻。 10年來,死亡的陰影不曾片刻遠離小林人;重生的努力更是千迴百折。 痛失家人,已成永遠無可抹滅的夢魘;消失的家園,在遷村一分為三時註定難以完整重建;而透過國賠希冀由司法尋求人道的正義,則在差別化的判決中擊碎。 所幸還有,在創傷陰霾與現實考驗中,迸發的文化再生能量,展現絕地逢生的一線曙光。 10年後,《報導者》團隊進入遷移後的小林永久屋、走訪多位遺族,看見倖存下來的人,每一天仍是煎熬與考驗,他們的痛苦與焦慮從平復失去家園的創傷、到如何讓小林村「死而復生」,為自己尋根、為故鄉留根。 這場世紀浩劫透過時空對照,也更能檢視國家體系在災害防救與災區重建中的不義與缺失。 但也鼓舞人心的見證了,災難中成長的台灣人,有多麼強韌的生命能量。

  4. 2022年12月26日 · 台灣無人機作戰的理想與現實. 專訪「無人機國家隊」隊長羅正方. 確保戰時無人機供應鏈安全,100%國「機」國造該如何落實? 經緯航太董事長羅正方長年深耕無人機產業,加上他野百合世代的背景,跟民進黨部分要角熟識,讓他成為無人機國家隊隊長的適合人選,專門協助產業與政府之間的溝通。 (攝影/黃世澤) 經濟產業. 科技. 2022/12/26. 文字. 楊智強. 攝影. 黃世澤 林彥廷. 核稿/方德琳;責任編輯/張詩芸. 產業. 科技. 人物專訪. 軍事. 戰爭. 全民國防. 無人機. 經濟產業. 科技. 2022/12/26. 文字. 楊智強. 攝影. 黃世澤 林彥廷. 核稿/方德琳;責任編輯/張詩芸. 產業. 科技. 人物專訪. 軍事. 戰爭. 全民國防. 無人機.

    • 迷因、狗血與陪伴:台語八點檔吸引年輕觀眾的三位一體
    • 「即拍即播」流水線 vs. 跟時間賽跑的人們
    • 協力翻玩:年輕人用社群造出八點檔「邪典」次文化
    • 新世代讓「鄉土劇」迎來二次演化?

    網路社交平台Instagram(IG)有個專頁名叫「台八成果發表會」,裡頭有超過400張的迷因梗圖,素材全都來自台語八點檔。經營者八八(化名)是社工系三年級的大學生,目前IG已有接近2萬5千名的粉絲,她最初也沒想到此專頁能引起迴響。 八八說,台語八點檔常會出現荒謬片段,「大家會吐槽這個畫面怎麼長這樣,或是演員的情緒表達很有張力,看的當下就會想說,我看到考卷的情緒,跟演員拿到DNA報告的情緒是一樣的,」即便現實生活中沒有天天做親子鑑定,戲劇裡的情緒卻可以套用在生活情境,「我會把它們連結在一起做出來,但不會刻意,因為那是很自然而然的東西。」 吐槽和惡搞是看八點檔的特殊樂趣之一。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副教授楊乃女,10年前就研究台語八點檔觀眾的網路行為,她形容這是一種遊戲,透過二次創作得到更多參與感...

    走進挑高的攝影棚,上有滿滿燈光、下有諸多線路,這是電視機的另一邊,觀眾看不見的製造工廠。 台語八點檔的常態是今天拍、明天播,極限時可能還壓縮在同一天裡。為了不開天窗,每日拍攝都有3至4組團隊同步進行或輪流接力,2組棚內、2組外景加快拍攝速度,棚內場景隨著劇情變化拆除或新建。龔美富說,《台灣霹靂火》時代的編組只有現在的一半;此外,為了讓演員拍一次就搞定且利於後製,棚內拍攝都是4機作業,以便捕捉不同的角度和鏡位。 首次接下台語八點檔的演員許明杰,過去也有偶像劇拍攝經驗,但他坦言八點檔的速度跟壓力是其他戲比不上的,「沒有可以給你等待的時間,因為攝影師在等你、導播在等你,所有人在等你,大家只想趕快拍完、趕快下班。」許明杰形容八點檔就像戰爭,沒充足時間準備就得提槍上陣。 軋戲的時候,早上6點出外景,中...

    台語八點檔前進網路戰場是不得不為的策略。 龔美富表示,網路社群討論確實能帶動電視收視率成長,尤其三立八點檔的觀眾群有6成都在55歲以下,是最受影響的一群,「聲量和收視率是成正比的嘛,昨天討論區特別熱,曲線就會特別高,表示年輕人沒有出去玩。有時候八點檔會變成一種話題,第二天上班或上課的時候,就會講到昨天的橋段,熱度就會愈來愈熱。」 關於成為網路討論的熱點,許明杰算是經驗老道,由黑翻紅的滋味他嘗了兩回。 他飾演的顏聖元最初是和女主角戀愛的正派角色,但不討網友喜歡,引來演技不佳的批評,甚至直接到他個人Facebook留言謾罵。台語八點檔演員被網友人身攻擊不是新聞,許多演過「壞女人」的演員都曾因觀眾太入戲而被針對,許明杰說,演正派還被罵得一文不值就很少見了。 網友的「指教」讓他決定來個翻轉,「那時候...

    原本目標群眾是中高齡族群的通俗劇,卻因逐漸綜藝化和網路社群的高互動性,成為年輕世代翻玩的對象,佔比逐漸提高的年輕觀眾讓台語八點檔有了不同以往的形象。 至今仍有人習慣將台語八點檔稱為鄉土劇,即便它從早期描繪台灣鄉土民情的戲劇誕生,如今也有了迥異面貌。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生陳誼安深入分析鄉土劇文本,她指出以2000年為界,台語八點檔有巨大轉向,透過提高中、英文的比例、去除「台味」元素來打造更「時尚」的形象,除了希望把戲劇銷往國際市場,也是為了拓展台灣的觀眾群。 如果說,2000年是製作方由上而下發動台語八點檔的第一次演化,20年後的現在,年輕人的積極參與帶給它第二次轉變的可能,他們由下而上提升了觀眾參與的重要性,讓戲劇為他們的偏好服務。 今年37歲的成遠(化名),大學時就熱衷於台語八點檔,隨著...

  5. 2018年2月22日 · 潘小俠. 自台灣社會開始邁入街頭運動狂飆的80年代,潘小俠便投入紀實報導攝影,並以此為職志,記錄對象從街頭抗爭弱勢到關懷原住民,以至歷史性的白色恐怖都為他所關注。 這個計畫採訪拍攝了228位受難者、遺族及家庭,以「肖像攝影」等獨特敘事帶領觀者直視與接近每個故事,當然,每個故事早已超越個別故事自身,成為台灣當代歷史與文化圖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脈絡。

  6. 2021年2月26日 · 他們在山頂前等待著所有雪巴一起站在山頂上,不會自私的說誰是第一位,那是令人感動的,他們共同創造了自己的夢想跟故事,為了在這世代留下他們的足跡跟印記,可以和自己的家人朋友同胞說明如何從生存跳脫到夢想,而這一步走得是如此艱辛。 我為曾一起相處過的雪巴人感到開心,也期待台灣人也可以跳脫框架,逐漸跟上國際腳步,不斷反省自己,並勇敢的朝夢想前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