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23日 · 現年42歲的吳怡農在2015年從陸軍航空特戰隊退伍之後曾在一年間做了將近100場的演講致力於推動台灣社會更加認識國防事務後來他參選台北市立委時引起矚目外界也開始注意其積極推廣的全民國防理念吳怡農向報導者強調

  2. 當年在美麗島雜誌發表文章時吳乃德用的筆名就是吳怡農」。 吳怡農參選引發熱潮後友人打趣告訴吳爸爸」,這位友人自己從政40年來的努力可能還比不過吳怡農參選4個月所帶來的旋風外界以為吳怡農在競選期間受到矚目的強化國土防衛以面對中國軍事威脅」、「專注提升軍隊專業教育等主張應是受到父親長期研究台灣民主發展的啟發吳乃德的看法剛好相反:「可能是我受到他吳怡農的潛移默化加上閱讀他關於國防的文章就不知不覺被影響了。 不論誰影響誰,吳乃德在新書中提出的「民族記憶」論述,已直接與「保衛台灣的決心」扣連在一起。

    • 日常的為難感
    • 作為局外人的疏離
    • 旁觀偶像粉絲見面會
    • 大選過後,「同胞」還是「敵人」?
    • 絕望情緒之外,不要對人失去信心

    台灣同學經常會討論政治議題,從香港、台灣大選、《反滲透法》,到發生在身邊的大陸遊客破壞連儂牆的事件。作為一名陸生,我時常會生出某種「為難感」,這種為難一方面是由於我在參與討論時,會不由自主地擔心自己某些話會不會踩到「政治紅線」,另一方面是台灣同學在言語中將大陸作為一個外在的巨大威脅,是需要對抗的存在。他們在談論「芒果乾」(亡國感的諧音),他們在談論他們認為的「國」,而我所處的共同體則被視為「敵人」,我自然便感到為難。 後來我發現,在這樣的討論場合裡,原來不只是我會為難,台灣同學亦感到為難。有心思細膩的台生會在自習的時候問我,陸生會對課堂上的政治討論感到不適嗎?我想這因人而異。或者是當我好奇地詢問他們大選想要投誰時,有同學會用小心試探的語氣,帶著點抱歉的口吻,猶疑地說自己支持蔡英文。 隨著選戰...

    圍觀選戰是種社會觀察,無論去到哪邊的場子,我都只想沉默地觀察周遭人群的行為,無意表達自己的意志。畢竟這也不是我的選舉,儘管每個陸生乃至大陸人都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 舞台上、電視裡、社交網絡中的政客們在說些什麼,這不難知道,我更樂於在大街小巷觀察普通人,不管他是衝在第一線的「鋼鐵韓粉」與「辣英粉」,還是左右擺動不知道投誰、也不關心政治的「中間選民」。不過依然會有許多朋友再三囑咐我不要去綠營的造勢場合,並且一定要戴上口罩和帽子。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解,我照做了。在這之前會有台灣同學向我分享每次活動的時間地點,希望我可以每個場合都去看看,「會看到很多好玩的現象的,別太擔心,台灣的監控和人臉識別技術不太發達,」他這樣說道,話裡帶著些諷刺意味。我苦笑,但不得不承認他說得對。 去韓國瑜造勢場合的那天,天氣...

    在我前面站著的選民看著50多歲的模樣,為了投票剛從洛杉磯飛回來,她帶著全家人一起來到現場,父親在旁邊坐著輪椅。於是這一家子推著老人的輪椅來到我前面時,嘴上不斷重複著「借過借過,抱歉抱歉」。 坐在後邊的選民是個祖籍黑龍江的大爺,他為了搶個好位子,早早就來了。大爺是個堅挺的「韓粉」,韓國瑜宣布參選後在台灣各地舉辦的造勢活動,無論颳風下雨,他一場也沒落下。大爺操著他的北方口音,向我展示他和暱稱為「范香港」的河南朋友的微信聊天窗口,「看,朋友剛和我說,要是蔡連任,大陸就要武統台灣了。」 現場還有相當多人,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將自己的身分白紙黑字地亮出來,毫不費勁地讓人知道這個信佛,那個信耶穌;這是「韓家軍鐵騎護衛隊」,那是「中港溪後援會」。「博士專區」裡坐著的大概都是博士,因為每張凳子都貼字條說「真博士...

    1月11日晚,蔡英文憑藉破紀錄的817萬張選票宣布連任,遂有大陸的同學在微信群裡表示,自己來台灣後最大的轉變是不會再把台灣人當做同胞了。 作為一個大陸人,哪怕從來不看中央衛視的春節聯歡晚會,也八成會對「兩岸一家親」的話語爛熟於心。兩岸關係在官方話語中常被比喻為家庭倫理關係,大陸是「祖國母親」,台灣是「失散的兒女」,台灣人民是血水相融的同胞,遲早要回到「母親的懷抱」。每年台灣大學舉行的春節祭祖大典也在傳遞著華人同根同源的傳統儒家宗族思想,現場的僑生與陸生要一同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鞠躬三次,這是我在大陸都不曾體驗過的儀式。 拋開宣傳話語,與台灣人相處確實和與日韓等地留學生相處時感受不同,由於文化和外表上的接近性,我不容易察覺到我們其實生長在不同的政治體制裡。 來台灣之前,我會想應該會有很多台...

    大選前後,我常聽到「絕望」一詞,「韓粉」說他們很絕望,蔡英文支持者說他們很絕望,在陸讀書的台灣年輕人說他很絕望,天天說著武統的網友也在說他很絕望。 我相信每個鮮活的人哪怕置身群體之中,他們都可以有著作為人所認同的價值,群體之間能通過對話謀求基本共識,而不只是差異。歷史也不只是一個個事件堆疊起來的宏大故事,而是每個具有活力的主體的歷史。如果時刻把個體作為人來看待,而不是用標籤簡單區隔彼此,塑造敵我對立,輕易地被仇恨蒙住雙眼,那大可都不必絕望。 借一位老師說的話便是,不要對人完全失去信心,否認主體間溝通的可能。失去信心是一種自負,是集體暴力的藉口,也是更大災難的開始。

  3. 2020年1月11日 · 北台灣台北市雙帥對決」,國民黨形象牌蔣萬安擊敗民進黨明星級新人吳怡農。 民進黨吳思瑤在亂局中擊敗國民黨汪志冰。 同樣出身市議員的民進黨高嘉瑜勝國民黨李彥秀。 從時代力量轉為無黨籍林昶佐再度擊敗國民黨林郁方。

  4. 神農獎得主滄松,見證台灣鳳梨的改造之路。 (攝影/林彥廷) 走進嘉義民雄的松山村與三興村,在台灣水情持續拉警報的3月午後,滿坑滿谷的鳳梨依舊朝氣蓬勃覆滿整個山坡。 這是依靠鳳梨維生的小村落,靠鳳梨養出了4個神農獎得主。 一望無際的鳳梨田,配上霧霾籠罩的灰濛天空,有著典型的中南部氣候,旱澇分明,夏雨冬乾;一陣微風,夾帶著乾燥細碎的紅壤土迎面而來。 在松山村種了40年鳳梨的農民,指著遠方的甘蔗田說,這裡降水少、較乾旱,沒什麼可以種,以前台灣還製糖時,這裡曾種滿了甘蔗。 糖業沒落後,農民曾將希望寄託在麻竹筍,做成筍乾和罐頭外銷,但成本不敵東南亞等人力低廉的國家,最後也只好放棄。

  5. 2017年3月27日 · 原住民「傳統領域」指的是原住民原本的生活領域,包括部落所在地、耕地、獵場、漁場、聖地等等,也包括海域與河流,但數百年來隨著外來政權的進入,這些土地屢遭侵奪。 今年2月14日,行政院原民會公布了《原住民族土地劃設辦法》。 乍看之下,原住民有了主張土地權利的管道,實際上,其中關於「傳統領域」的劃設規則仍然排除了「私有地」,讓許多原住民無法接受,從2月23日起露宿總統府前表達抗議,至今已超過月餘。 原住民族與漢人的土地觀並不一樣,「傳統領域」的概念不是「所有權」。 今天若有一塊民眾或財團的私有土地被劃入原住民傳統領域,它的所有權不會改變。 凱道上的原住民團體所訴求的僅是,當傳統領域要進行商業性的大規模開發時,例如興建大飯店或開採礦產,需徵求部落的知情同意。

  6. 2019年9月17日 · 921的震爆點位於九份二山,山的東西兩側,地方創生的命運大不同。. (攝影/逸驊). 921大地震後,時任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擔任召集人的「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簡稱全盟)扮演連結政府與民間資源的關鍵角色,災後補助38個社區成立「社區聯絡站」,由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