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針對里醫院(醫)群聚感染現況,花蓮縣衛生局局長朱家祥接受《報導者》採訪表示,根據疫調,最初的指標性個案為工作人員,可能因為輕症或無症狀,在照護工作的過程中將病毒從社區帶進院內。

  2. 2016年10月12日 · 今年3月底發生內湖女童隨機殺人案後,士林地檢署在5月23日求處兇嫌王景玉死刑,經過數次準備程序庭,9月9日下午,一審合議庭在士林地方法院展開,除了檢方與告訴代理人、被告與辯護人,還傳喚為王景玉做精神鑑定的榮總精神部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劉英杰。 從鑑定資格、標的、流程,到結論判斷,坐在王景玉一旁的辯護律師黃致豪一波波的詰問,像驟雨掃向證人席上的劉英杰,「劉醫師,依照您的診斷,王景玉有嚴重的精神疾病,這部分我完全尊重您的專業,但我不明白的是,在鑑定報告的最後,怎麼會跳到他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結論? 」黃致豪強調。

    • 開創:七頂峰計畫的歷史意義
    • 過程:從衝突矛盾到共創紀錄
    • 效應:帶動台灣登山教育發展
    • 追尋:爬山不是送死,而是去發現為什麼要活著

    「這支隊伍,就像是美國NBA職業籃球聯盟選出的菁英明星隊。」台灣第一位無氧無協作成功登上8千公尺大山、世界第六高峰尼泊爾卓奧友峰(Cho Oyu,高8,201公尺)的伍玉龍,是七頂峰計畫的成員,也是隊中經驗最豐富的老大哥,他如此描述當年「七頂峰成員」。 七頂峰是指世界上七大洲的最高峰,2007年登山家郭與鎮成為台灣第一個完攀者。2009年歐都納七頂峰計畫,是台灣首支以團體名義攀完七頂峰的隊伍,當年隊中成員包括:1990年代台灣海外攀登先驅伍玉龍、1995年以24歲創下台灣最年輕登頂聖母峰(藏文為「珠穆朗瑪峰」,後簡稱珠峰)的江秀真、三鐵國家代表隊選手陳仲仁、爬完中亞3座7千公尺高山的黃博政、在美國學習冰攀的黃致豪、攀岩教練謝穎泝。 這個計畫能夠成功,不只是一時之選的登山團隊技能和意志,對台灣...

    比起完成七頂峰計畫、成功攀上世界第一高峰珠峰的伍玉龍、江秀真、黃致豪,以及加入「全球14座八千米巨峰探險計畫」、現正計畫挑戰世界第二高峰K2的呂宗翰、張元植,連志展的名字很少在媒體前被提及。 46歲的他,就讀政治大學期間開始接觸爬山,曾在婚禮前與女友花了30多天完成中央山脈縱走,笑稱自己就讀「登山系」,畢業後當過電視台登山節目企畫,現在選擇在宜蘭以友善農法種稻,自給自足。個性低調、不愛強出頭的他,正如登山領隊、基地營經理最需要的特質。 隊員專注地將視線投向巨峰,守在基地營裡的連志展,往往面對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甚至如「贊助商logo要不要露出來」、「氧氣瓶要買幾瓶」⋯⋯到訓練計畫、調解隊員爭執、山難救援政策,各種細瑣雜務就是他的日常。 七頂峰隊員黃致豪曾在2010年連志展著作《勇氣,在山盡頭...

    各方動員成就了七頂峰紀錄,而這支登山隊留下的資料,也成為下一代投入海外攀登重要的資料庫,帶動台灣海攀快速推進。2010年,登山家王健民僅花費349天就完攀七頂峰,創下當時世界最快紀錄。當年參與七頂峰的隊員,將山上看到的視野帶回台灣,如今也成為台灣最堅實的高山教育種籽。 2010年到2016年,連志展緊接著和歐都納展開「全球14座八千米巨峰探險計畫」,2013年則推出親民版的「八千米同學會」,請來定居美國的台灣知名攀岩家易思婷,扎扎實實地拉到東北角戶外岩場龍洞教攀登基礎;每年冬天親自帶隊到四川雙橋溝,學習冰攀技術,最後目標是到海外挑戰5,000多公尺高山。 連志展說,早期網路不發達,要獲取海外攀登資訊,只能聽前輩口耳相傳,甚至親自打電話到西藏登山協會探聽。現在資訊流通了,越來越多年輕人想出去探...

    然而,除了技術,連志展總覺得台灣的登山者似乎還少了些什麼,「可能是視野吧,那是一種看待山的態度,例如只是保守的爬傳統路線,少了探險、創新的精神。」 他認為這和台灣的教育風氣偏向保守有關。早在2003年,他便和朋友開設「輔導員」訓練課程,培養野地教育師資,這兩年則進一步將課程更系統化,讓輔導員實際引領國中生上山,在艱困的環境中學習克服障礙。 連志展的課堂從來沒有標準答案,他會叫學員印下等高線地圖,指定集合地點,接著就放生。學員只能看著被尖刺黃藤淹沒的山傻眼大叫:「這哪裡有路徑?」 4月中的一個週末,連志展帶著學員到宜蘭中嶺池山區訓練,前一晚他們才遭大雨襲擊,淋得全身濕,隔天一早又被指定要沿著雜草叢生的路徑,上到中嶺池集合。 學員穿著前一天就被雨水浸濕的鞋子,踩下泥巴坑瞬間發出「噗嗤」聲,每個人...

  3. 2020年3月12日 · 17年前籠罩全台的SARS風暴,造成和平醫院封院,多名醫護人員與民眾死亡,又浮上台灣人的集體意識,並在當年慘痛的教訓中,誓言絕不重蹈覆轍。 然而,已是歷史名詞的和平封院,對親歷現場的3位醫師而言,記憶仍縈繞不去。 在這個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傳染病隔離禁地中,他們分別展現抗命、行動、書寫3種不同的生命選擇,持續在當下現實中迴響。 一、池上:「在那個時代,我們兩個早就是冤魂了! 夫妻兩人如常散步到不遠的大坡池,沿路迎來鄉民親切的笑臉,招呼聲不絕於耳。 「醫師」已是池上鄉民最熟悉的醫師,從花生哽喉到蜜蜂螫傷,從蜂窩性組織炎到老年慢性病,在這個離大醫院遙遠的小鎮,多年來他耐心又仔細地替在地人處理各式疑難雜症。

  4. 2019年6月23日 · 穿山甲是全球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但是在鸞山,幾乎所有居民都看過牠的蹤影。 「我們叫它『鸞山的寶貝』,」袁宗城一談起穿山甲,臉上不自覺露出驕傲的笑容,因為鸞山是全球穿山甲保育模範生,連日本NHK電視台都曾慕名來台採訪。 然而,這個讓鸞山驕傲的寶貝,並不是從一開始就這麼受到部落和台灣人的重視。 事實上,僅僅在50年前,台灣曾是穿山甲的地獄,每年有6萬隻穿山甲遭獵捕,一度面臨絕跡威脅。 長期研究穿山甲的屏東科技大學生物資源所博士生孫敬閔,到穿山甲棲息地探查。 (攝影/蔡耀徵) 台灣曾是世界級穿山甲皮革輸出國.

  5. 2022年12月15日 · 這齣首度直面漢人移民台灣歷史的作品與悲憤的集體情緒匯流成巨浪,乘載著台灣人對自身命運與腳下土地的認同與關切。 明年(2023)雲門為了紀念成立50週年,將由新一代的舞者重新詮釋《薪傳》,在正式演出前夕,《報導者》訪問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與舞者的排練現場,近距離記錄這個傳奇作品與新一代舞者的互動,並探詢孕育其時代氛圍於當下的啟示。 交扣的雙手,置於左腹,身體某處開關像被開啟,腰與臂堅定地從側身轉正,如等待啟航的船,與視線徑直朝著同一個方向,轉瞬間,肚臍前的雙手撐開,全身之氣集於丹田,「喝! 」一聲,從指尖到腳踝,身體呈45度撐開,一股看不見的反作用力使雙手隱隱然顫抖著,像是在力抗橫陳前方比人還高的巨石。

  6. 2017年7月17日 · 2017/7/17. 文/婉窈(台大歷史系教授) 圖為作者參與製作的清玉女士競選文宣〈與我同行〉(1980/11) 轉型正義. 解嚴. 歷史. 最近常在思考為何在台灣很難落實轉型正義。 我認為我們遇到一個結構性的生態問題,很難解決。 讓我們想想鄰國最近的一個例子。 劉曉波被關到癌末都快沒命才被保外就醫,然後他的妻子長期被非法(請畫重點)軟禁,兩人瘦得令人心痛。 但是,如果你是十幾億的強國國民之一,在你成長過程中,你沒聽過六四,也沒聽過劉曉波等維權人士,即使聽過,你沒理由認同這些危害國家的壞人。 然後,你在服膺黨國及其相應給予的庇護下過著很不錯生活,甚至有了「完勝」的人生,如到美國留學買房,進可攻退可守等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