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25日 · 貧民窟就像是城中之城」。 窮人被屏除在不平等的討論範圍之外,彷彿我們覺得富人跟中產階級的生計息息相關,而其他人包括窮人則可以忽略不計似的。

  2. 2017年11月29日 · 五年前首都綜合治理辦公室做過統計北京城光是朝陽海淀豐台石景山四個區就有超過70萬城中村人口最少十萬人在這次清退行動中流落街頭被轟出住所的真實人數很可能在30萬人左右其中一個城中村宣布清退了2300人乘以總計230個城中村這個算法會接近50萬人)。 一場在大量官方文件中清退低端人口為名的官方掃蕩顯示出太多問題那是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內中國社會可能要面對的結構性處境。 清掃「低端人口」行動中,看見官員晉升太快造成的問題.

    • 什麼是閩南傳統式樣
    • 台灣閩南傳統式樣建築的發展
    • 閩南傳統式樣重要元素
    • 台灣閩南傳統式樣代表性建築

    閩南傳統式樣可以說是在考量閩南地域特徵,且在尚未受到外來文化影響之下,傳統匠師表現出來的風格。 地域文化的形成,事實上存在著一些觸媒,其中地理特徵、語言與宗教信仰與儀典都可以用來檢視閩南文化。不過因為閩南地域環境多變,有沿海地區,平原地區,也有山嶺之地,因此也出現了不同形態的聚落。特殊的地理特徵是一個地域得以和另一個地域有所區別的基本因素。因為聚落的分佈、資源的取得與民生物資的分配,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取決於該地域的地理特徵。 閩南地區位居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境內山嶺頗多,位於台灣海峽對面的台灣也是山多平地少,又是海島;因而閩南地域可以說是山海交會之境,形成較為特別的地理特徵,進而影響人民的生活習慣與經濟生產,也影響到聚落與民居的擇址與配置,更會在宗教信仰上兼容有山海之神,產生許多不同類型的廟宇。...

    台灣閩南傳統式樣的發展,與十七世紀以降華人移民歷史有著密切的關係。 1661年(明永曆15年)春天,鄭成功率領大軍登陸鹿耳門,荷蘭守將在堅持數天之後終於獻城投降,結束了荷蘭人在台灣之統治,府城台南之歷史邁入明鄭時期,也開啟了閩南傳統建築在台灣的發展。 鄭氏治台後將赤嵌地方改為東都,並設承天府及天興萬年二縣。1664年(明永曆18年),鄭經改東都為東寧,並陞二縣為二州,曾設立了所謂「十字街」,把市街分成東安、西定、寧南、北鎮四坊,但實質環境只能算是一種初具雛型之傳統聚落,還稱不上有「城市」之概念。 而且因為明鄭時期之移民是屬於初期墾殖,經濟上較為拮据,不太可能花大筆錢於建築之上,所以房舍多數為簡單的建築原型,亦可能參酌原住民之建築,就地取材而建。 1683年(明永曆37年,清康熙22年)八月,...

    建築是台灣傳統營建環境之一部份。在源自於閩南文化的傳統建築中,從單殿到多護龍、多進之院落空間,甚至是城池城門的配置空間、建築座落的方位、民宅正廳與臥室之關係、民間信仰廟宇正殿與其他空間之關係,反應的不只是空間機能,還有對於空間的人生觀與宇宙觀,其中與其他漢人建築最大不同的元素為屋頂、構造系統、材料、工藝表現與特殊人文裝飾。 在造型方面,傳統的閩南式樣建築,每棟建築都有其獨特的造型,從較高等級的重簷歇山頂到常見的捲棚頂,從起翹的燕尾到平實的馬背,變化的屋頂與其上的裝飾系統多彩多姿,屋身的計劃與門窗的設計也是爭奇鬥豔,極富特色。不少都市中的廟宇,因為敷地不大,三川殿、拜殿、主殿到後殿之造型層級分明的連成一體,並於主殿達於高峰,天際線轉折起伏隨之變化,為台灣傳統建築中特色之一。 當然,不同的地區、...

    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是台灣最早興建的媽祖廟之一,肇建於約1563年(明嘉靖42年)。自清代以來,澎湖天后宮曾多次整修。1922年(日大正11年)此廟已經牆垣傾毀,乃由澎湖臺廈郊商會等地方仕紳集資重修,於次年完工,乃成天后宮今貌。 1979年(民國68年)澎湖天后宮管理委員會曾邀集地方人士組織籌建委員會,準備拆除年久失修的天后宮,並重建新廟。後因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之陳奇祿多方奔走協調,始免於被拆,並於1983年(民國72年)依原樣修復。此後亦多次局部整修,直至2011年(民國100年)再度進行大修。 在空間上,澎湖天后宮為傳統的三進五開間,三進主體建築由南至北依序為三川殿、拜殿及正殿與清風閣,各進之間留有天井作為中介與過渡空間,左右設有護龍與過廊,清風閣設有二樓,此格局由日治一直維持至今。 ...

  3. 2022年7月1日 · 新加坡從了無生機到花園中的城市」,目標是 2030 年市民從家步行 10 分鐘就到公園. 新加坡佔地僅 700 多平方公里,卻擁有超過 570 萬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摩納哥。. (圖片來源:Uwe Schwarzbach). 說到新加坡,多數人對她的第一 ...

  4. 2017年7月5日 · 它是—永和。 一味效法西方的都市計畫,證明了政府官員空有骨架卻毫無實踐能力的冷氣房政策,永和當然只有走向失控……。 (責任編輯:張芷菱) 曾經,有個構想中的花園城市,居民三萬人、公園佔九分之一的面積、道路迂迴在綠地之間。 現在,這個城市的居民有二十多萬人、公園只佔百分之一的面積、迂迴在水泥叢林間的道路像是迷宮。 這個構想中的花園城市,叫做永和。 1955 年公告的永和都市計畫,模仿了 英國郊區的花園城市 。 此種設計的另一個姊妹作,就是中興新村。 當時的設計者,以永和過去十年的人口成長率來推估未來三十年的人口,因此料想不到後來居然擠進二十多萬人。 設計者構想中的永和,大概房子都是獨棟別墅、擁有獨立的庭院與車庫。 而不規則的道路,可以讓開車者迂迴在廣大的公園綠地之間,享受閒情逸致。

  5. 2020年10月13日 · 許多舊市區隨著時代變遷而風華不再,而探究其中的問題,除了產業變遷、外移以外,要怎麼將人口留下來,居住品質亦是重要的拉力之一,而舊市區的振興與活化可以如何從制度面著手,優化建物,進而改善生活品質呢? (責任編輯:李姿萱) 圖片來源: Flickr. 文 / 時代力量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桃園舊市區的振興與活化,是許多老桃園人關心的議題,從火車站到景福宮大廟一帶,過去曾經百貨、戲院林立,盛極一時,但隨著時代變遷、建物老舊,居住人口逐漸外移而榮景不再。

  6. 2016年12月16日 · 臺北城內店屋的混血身世從亭仔腳看台灣殖民下的城市發展史. (本文摘錄經「遠足文化 」同意授權青鳥書店於 BuzzOrange 刊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推薦書名為《 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 》。. 【為什麼推薦這本書】. 尋訪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