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公元前246年,佛教傳入斯里蘭卡,到了公元12〜15世紀,又逐漸傳入東南亞的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及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金碧輝煌的佛塔與佛寺,是人們對南傳佛教國家的印象,《南傳佛教史》詳述南傳佛教兩千多年來,波瀾壯闊的弘法歷程,看遍國族興衰,看透無常流轉。

  2. 菩薩戒又稱「千佛大戒」,是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所受持。持菩薩戒的目的,即是實踐發菩提心、行菩薩誓願的精神,止一切惡、修一切善、利益一切眾生,鼓勵人人發心受持,成長自己、利益他人,建設淨土在人間。

  3. 2013年12月2日 · 《淨土直說》是第一本出版的作品,完整收錄老和尚對淨土法門的開示。 除了禪淨兩宗的思想老和尚也引用天台、華嚴、密宗等,以整體的禪佛教為視野,來說明淨土法門深廣的含攝。 淨土不僅僅在西方,心清淨了,所在之處即是光明佛土。 練習在念佛中觀佛相好,念到一心不亂,靈源老和尚直指念佛的心要,教你當下即在淨土中。 【一句佛號,正是打破自己貪、瞋、癡最快的方法! 前往《淨土直說》書籍專頁: http://www.ddc.com.tw/376market.asp. 果興法師導言及更多精彩書摘,請點此: http://www.ddc.com.tw/PrtShow.asp?Series=30&ClassType=1&CommId=5482.

  4. ( 本專欄由法鼓山助念團果東法師及鄭文烈團長悅眾菩薩們,就常見的臨終關懷和佛事等相關問題,提供正確的佛法知見和作法 。 問:如何為往生者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並且建立信、願、行三資糧? 並為往生者皈依。 答: 人在臨命終時,是最徬徨無措的。 如果他尚未信仰三寶,會到那兒去? 不知道何去何從? 茫茫生死大海,何處是歸宿? 所以對於人世間的事,牽牽掛掛,放不下,捨不得、離不開;因而恐懼、憂愁、害怕,在這樣情況下斷了氣,請問他們會升天嗎? 會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嗎? 不會的! 因為心中若仍是貪戀、恐懼、瞋怨、不平,是很難再生到人間的! 因此,為臨命終的人開示佛法是非常的重要,不論其神智清楚或不清楚。 為其介紹有一個莊嚴殊勝的西方極樂世界可以去,幫助他們安心,讓他們能夠充滿希望與光明而心生嚮往。

  5. 聖嚴師父表示,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將面臨更複雜的環境、面對更多的問題,如果只追求科技文明、物質享受,勢必越走越艱難,問題與苦難也越來越多。 只有回到人心、追尋人心的淨化,才能解決二十一世紀人類的問題。 聖嚴師父表示,「心五四」不是他個人發明的,而是釋迦牟尼佛所用的種種方便、善巧,所說的種種法,以達成淨化心靈為目的。 《維摩經》云:「隨其心淨則國土淨。 」眾生與佛本無差別,心不清淨是為眾生,心若清淨即是諸佛。 因此,「心五四」是佛陀的智慧,是一種觀念,一種心法,一種面對二十一世紀的生活主張、生活態度,也是新世紀新人類應該追求的「心生活」運動。 法鼓雜誌 116期 1999/8/15 第1版.

  6. 2012年11月19日 · 我們採訪了3個非常莊嚴的佛堂,分別是藝術家奚淞的心靈空間、花藝家李麗淑的歡喜道場、企業家蔡青樺在辦公室布置的一方佛堂淨土。 奚淞認為,人人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佛堂,「只要挪出一台電視機或一張沙發椅的空間,放張小桌子,好好地閱讀、鈔經等等,那就是與佛一起了。 是否也想為自己布置一個修行用功的小佛堂? 佛堂中法相莊嚴的佛像、智慧如海的經典、念佛持咒用的念珠,甚或一縷供佛的馨香,都讓人生起學佛信心,也是幫助修行的工具。 本次專題將帶大家了解佛堂中:「佛像」、「香與香爐」、「念珠」、「梵唄佛樂」的典故及意義,以及它們對學佛的助益,同時也提供相關的產品供大家選購。 佛堂,是一方沉澱心靈,觀照自我的所在。

  7. The Ritual Procedure for Bathing the Buddha. ①With palms joined, sincerely recite. "Namo (Homage) to original teacher Sakyamuni Buddha" 10 times. ②Recite the Verse of Bathing the Buddha in mind. "I now sincerely bathe all the Buddhas, who have cultivated pure wisdom, dignity, and virtuous merits. May sentient beings free themselves fr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