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6日 · 4/3 台灣花蓮東部海域在早上 7 時 58 分發生規模 7.2 地震,這是自 921 大地震後台灣遇過的最強地震,無論處在台灣哪個角落能感受到強烈晃動,甚至還有不少建築物結構受損、倒塌事件頻繁傳出。. 而標誌著台灣的台北 101 大樓裡懸掛著一個 660 噸重的鋼 ...

  2. 2021年8月5日 · |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觀點. 在高速率、低遲延的 5G 應用情境中,低軌道通信衛星能做到什麼比光纖網路更快更好的服務? CO 肥皂箱 2021-08-05. (圖片來源: wiki ) 文/詹婷怡(前 NCC 主委)

    • 人類試圖從渾沌中找出規律,這是我們理解世界的認知機制
    • NBA 的投籃研究:沒有「手感」這回事,它只是錯覺
    • 覺得有手感的原因:人類「低估」連續進球的機率

    哲學家斯賓諾莎在 1677 年有句描述物理現象的名言:「自然界憎惡真空。」三百年過去,這句話似乎也能解釋人的天性。人類生性厭惡空白,想建立各種模式,從中尋覓規律、發現意義,結果時常徒勞無功,混亂處處可見,意義無處可尋。我們生來渴望意義,想預測事物的結果,反倒因此從無序中「看見」秩序,從雜亂無章中看見規律模式。 我們凝望毫無規律可言的天體,從月球表面找出一張人臉,從火星表面看見各種紋路。父母倒著聽十來歲子女的音樂,堅稱從混亂噪音中聽見撒旦的訊息。某位男子替重病纏身的兒子祈禱以後,望向病房的木門,從此堅稱他在門板上看見耶穌的臉,如今每年仍有數百人造訪那間病房,對此神蹟嘖嘖稱奇。賭徒聲稱在擲骰子之際會感到熱流或冷顫,據此改變押注目標。 斯賓諾莎的那句話十分吻合人類天性。自然界並不「憎惡」真空,不會...

    「當我打得順的時候,會油然升起信心,你覺得好像沒有人擋得住你。進第一球很重要,最好是空心球,然後你會進第二球……你感覺自己無所不能。」——沃爾德.B.弗里 弗里是一名 NBA 選手,他這句話反映幾乎每一位球員與球迷對「手感」的認知。手感是指在籃球場上進球(或不進),並因此得以持續進球(或不進)。一般認為,球員在連進幾球以後會精神放鬆,湧起信心,「打得很順手」,接下來更有辦法進球得分。反之,接連不進以後,球員會「手感變冷」,精神緊繃,遲疑猶豫,接下來幾球也難以命中。 這其實源自社會各界對於「成功會帶來成功」與「失敗會導致失敗」的認知。在某些方面,確實如此。比方說,如果資本雄厚就有許多賺錢手段,因此財務成功以後,往往變得更加生財有道。藝術作品本質飄渺,在藝壇成名能大幅影響世人對作品的評價,因此成...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連續進球的機率並未高於正常概率,並不表示球員的表現取決於機率。進球與否取決於許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攻守雙方的球技高低,但有一個因素確實不會影響進球,或者說沒有可見的影響,那就是先前一球或數球的進球狀況。這是我們的研究結果。 撇開我們的研究不談,明明手感並不存在,為何許多人卻信以為真呢?我們想到至少兩種解釋。首先,許多人抱持先入為主的看法,無法正確解讀眼前的現象。由於一般認為信心會影響表現,許多人連一場籃球賽也沒看過就先認定有連續進球的現象,從而影響看球的感受,對連續進球或連續不進印象深刻,對兩者頻繁的穿插交錯卻視而不見。或者,一旦球從籃框彈開的常見場面出現,如果那名球員上一球有命中,他們會認為這一球「差點投進」,如果那名球員先前幾球接連落空,他們則認為他的手感顯然冷到不行...

  3. 2018年8月17日 · 新北市在地深蹲協會理事長、代表時代力量參選新北市議員的曾柏瑜,最近在臉書上發表 【市議員在幹嘛——隨堂小測驗! 】 ,有鑑於大選快要到了,但選民不一定真正了解自己選區的市議員平時在做什麼,所以他希望透過這個測驗讓更多選民關心並監督市議員,這也是繼他上次發布「 新北市議會第二屆第 7 次定期會監督報告 」之後,又一次的監督議員行動。 來看看有哪些考題吧! 嗯⋯⋯怎麼才第一題就有點難啊? 最普通的應該是選民陳情吧? 但好像也有聽過哪個議員說過要用觀落陰的方式決定政策⋯⋯不管是哪個選項,議員為了爭取民意,常常發揮最大的想像力使出絕招。 記得一次的任期是 4 年,但議員有沒有連任的限制呢? 最後 d 選項「一輩子做不夠還可以給兒女做」看起來滿扯的,但怎麼覺得很有可能啊?

  4. 2021年1月13日 · 生活報橘. 「想增加運動強度,增加重訓重量就會有效果嗎? 」骨科醫師解惑:健身新手常見的 5 個問題. 元氣網 2021-01-13. 圖片來源: Unsplash. (本文經 元氣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想要增加運動強度 增加重訓的重量就會有效果嗎?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剛開始嘗試健身時,新手總是有許多疑惑,常見的問題像是:增加重量是不是才有運動效果、重訓前後要不要進食、⋯⋯,讓土城醫院骨科醫師楊正邦來一一解答。 (責任編輯:陳致加) 文 / 聯合報 記者張睿廷 報導. 許多人為了改變體態、增加肌力,下班後就去健身房重訓,但若專業知識不足,或沒有專業教練在旁指導,很容易導致重訓效果不佳或是受傷情形發生。

  5. 2016年9月19日 · 韓國電影屍列車系列爆紅,讓許多人開始思考為何台灣拍不出類似的電影。 而這個問題的答案,事實上正一併回答了網友爭論不休的問題──人文學科為什麼重要?

  6. 2021年2月2日 · 台大管理學院教授郭瑞祥認為,人生比企業更需要創新管理,他將企業理論應用在真實人生中,在波士頓馬拉松這場經典賽事,郭瑞祥體悟到哪些人生哲學? (責任編輯:林蕙) 文/台大教授 郭瑞祥. 我喜歡長跑。 一開始練跑,是為了健康,後來也發現,跟一群好友練跑,竟可以跑著跑著,跑回青春。 而這幾年我更明白,每一回的起跑,都讓我們離開原地,都讓我們成為更不一樣的自己。 最深的體悟該是2018年的波士頓馬拉松。 不僅比賽過程宛如一場冒險,我最大的收穫更是在起跑線之前,與終點線之後。 波士頓馬拉松(簡稱波馬),是許多跑友們心中的經典賽事。 原因是要跑波馬,繳交報名費只是基本,關鍵是先前有無十分傑出、直逼專業選手的跑馬成績,故也可以把波馬,想像成馬拉松界的奧運賽事,只錄取頂尖的長跑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