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1日 · 綜合全球上百份實證研究,科學家漸漸了解,大自然對人類的身心靈有5大功效: 1. 心血管系統. 為了了解自然環境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日本千葉大學醫學教授宮崎良文2000年招募了一群受試者,隨機分為2組,分別去森林裡和都市裡散步,之後再做交換,4趟行走前後都測量受試者的心跳、脈搏、血壓;結果發現,森林浴前血壓高於標準值的受試者,回來後血壓降低;血壓低的人回來後血壓升高;脈搏也一樣。 「大部分藥物功效都是單向的,要麼就吃升血壓藥,要麼就是降血壓藥,很難會有一種刺激是有雙向調節效果的,」台灣大學森林系副教授余家斌指出。 2.

  2. 2024年1月3日 · 這篇文章可以用聽的. 點擊播放. 00:00 00:00. 1x. 去年3月初阿里山森林遊樂園區的深處國內第一條森林療癒步道正式啟用從不傷害生態的建造方式到解說柱的設計都試圖帶領步行者與大自然互動感受林木之美同時變得更健康。 2024-01-03. .文 / 歐陽辰柔. .出處 / 天下雜誌. .圖片來源 / 邱劍英攝. 字級. 收藏. 分享. 有意思的祕境,通常需要多走幾步路,才能到達。 從阿里山森林遊樂園區的沼平車站出發,避開成群的觀光客,進入祝山林道,大約徒步1公里之後,右手邊會看見一座低調的石碑,上面刻著「水山療癒步道」。 從這裡開始,手機就收不到訊號了。 早上來走步道,陽光充足。 四周都是紅檜林,可以聞到淡淡木香。 圖片來源 / 邱劍英攝.

  3. 2022年10月12日 ·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屬於重大傷病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體內的免疫系統出現不正常的反應攻擊體內的正常組織通常從關節開始侵犯隨著病程進展患者的其他器官也可能出現多種併發症包括皮膚眼睛心臟肺臟腎臟血管等。 台灣類風濕性關節炎盛行率為0.3~0.4%,女性的發病率約是男性的3倍,所有年齡都可能發生,好發於30~50歲。 推薦閱讀:皮膚紅疹種類一次看! 濕疹、蕁麻疹、病毒疹等6種紅疹. 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 雖然名稱中只提到關節炎,但此症的症狀表現方式極其複雜,全身的正常組織都可能受到異常的免疫系統攻擊。 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 關節症狀: 初期會出現關節僵硬,嚴重會出現韌帶斷裂,指頭扭曲變形,多發生在兩側同一區塊的關節中。

  4. 2023年3月14日 · 本文盤點台北幾處最受歡迎、適合長輩爬山的階梯步道,有林蔭且涼爽,讓你輕鬆健走親近大自然,內附台北捷運完整登山地圖。

  5. 2024年1月8日 · 2024-01-08. .文 / 陳蔚承. .諮詢專家 / 亞洲大學中醫科主任陳志昇、仁生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渝仁. .責任編輯 / 黃玟綺.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板機指是什麼? 原因為何? 板機指正式名稱是「手指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主要發生在手指接近手掌的交界處,尤其常見於大拇指、中指和無名指;由於使用手機的時間愈來愈長,食指發生板機指的機率也愈來愈高。 在中醫上,板機指屬於「傷筋、勞損」的疾病,亞洲大學中醫科主任陳志昇表示,手指屈曲的結構包括了屈指肌肌腱及滑車系統,如同一條繩索(肌腱)通過好幾個鐵環(滑車系統),正常繩索應能在鐵環內流暢地滑動。

  6. 2020年10月15日 · 首頁 / 健康焦點 / 醫療 / 長照. 瀏覽數 140,287. 王建煊打造理想長照機構「天使居」:終身照顧無子、獨身長者,如何在台遍地開花? 無論有錢、沒錢,膝下無子的長者都能安心頤養天年,該有多好? 這是前監察院長王建煊與夫人蘇法昭心中的老人理想國。 他們心中第一座理想的長照機構「天使居」,在一筆鉅額捐款到來之下,即將於明年初動土、2022年落成;接下來,王建煊還要讓它遍地開花。 長照機構經營不易,他的夢想,能實現嗎? 2020-10-15. .文 / 羅真.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陳弘璋. 字級. 收藏. 分享. 台灣2年前邁入高齡社會,預計2025年進展至超高齡社會,到時候,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老人,而這其中,很多人沒有子女。

  7. 1999年6月1日 · 1999-06-01. .文 / 吳迎春. .出處 / 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字級. 收藏. 分享. 五月份,衛生署再度證實,「惡性腫瘤」17年來一直在台灣人民的死因中排名第一。 即使是青年人口,惡性腫瘤的死亡率都已經排名第二,死亡人數遠遠超過排名第三與第四的因素(自殺、他殺),表示台灣因為癌症死亡的人口年齡越來越輕。 平均每18分鐘,台灣就有一個人死於癌症。 每四個死亡的人中,就有一個人會死於癌症。 大家都焦慮地問:「為什麼這些毒瘤世紀末會在台灣快速增長? (污染物質與癌症之間的直接因果關係,很難證明。 圖片來源:戴重芳) 得癌症,只能怪自己? 醫學界紛紛提出各種「個人」應該負責的原因。 為了防癌,專家建議:每個人都應該多吃蔬果、多運動、少吃油脂、少抽菸、少吃檳榔……。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