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水庫名稱
    蓄水百分比(%)
    石門水庫
    31.48%
    新山水庫
    97.35%
    翡翠水庫
    59.80%
    寶山水庫
    40.73%

    資料更新日期 113-05-21 01:00

    • 自來水存放太久會孳生細菌。苗栗、台中及北彰化目前實施「供五停二」的節水措施,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毒理學專家招名威提醒:「若是儲存自來水,最好只存適量的水,且建議在3天內用完,因台灣停水多是間歇性停水,所以不用大量儲存。」
    • 裝水容器以「金屬材質」為佳 塑膠要選2、5號。另外,儲水的容器也有眉角,招名威建議:「以不鏽鋼等金屬容器為佳,這類材質比較安全,塑膠類容器若無法確保品質,就不建議使用。」
    • 停水時使用山泉水、地下水要正確消毒。有些民眾有使用山泉水的習慣,但看在專家眼中盡量要避免,招名威解釋:「因為山泉水容易有微生物、細菌、藻類、雜質,甚至可能有重金屬污染等問題。
    • 容器存放地點避開日照 以陰涼處為佳。看來短期時間缺水問題還不會解決,民眾所儲存的水最好放在照不到太陽的陰涼處,以免長青苔。瓶裝水的瓶子以PET為主難耐高溫,要避免放在陽台,大家一起在艱困時間度過缺水危機。
    • Q1:到底夏天要喝多少水才算足夠?該怎麼計算每日飲水量呢?
    • Q2:夏天喝水量要比其他季節喝得多嗎?喝冰水有幫助嗎?
    • Q3:中醫常說喝冰水不好?水溫幾度對人體比較健康呢?
    • Q4:身體出現哪些症狀代表該補水了?什麼時候是補水最佳時機?
    • Q5:喝水過少或過多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呢?哪些人需要多補充或控制喝水量呢?
    • Q6:不愛喝白開水,改喝茶或咖啡、或加味水也能算是水分的補充嗎?
    • Q7:除了喝水之外,多吃哪些食物也能補水呢?
    • Q8:運動後或勞動後該怎麼補水才比較好?
    • Q9:夏天容易流汗,需要特別喝運動飲料來補充電解質嗎?
    • Q10:怎麼挑選市售的運動飲料來補充電解質?

    其實飲水量足夠與否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根據年齡、健康狀況、性別、體重、活動量、工作性質的不同,水分攝取量也會有所差異。對一般健康成年人來說,遵從少量多次的飲水原則,將自己的體重乘以 30 毫升去計算,就是一天最基本所需的飲水建議量,例如一個體重 60 公斤的成年人,一天最少需要喝 1800 毫升的水。

    夏日天氣炎熱,排汗量增加導致體液流失速度加快,使得體內血液更濃稠,也更容易感到口渴,所以需要喝水散熱來避免中暑的情形發生,自然就會喝的比其他季節還多;加上高溫使得身體容易燥熱,夏天可以選擇較冰涼的水溫來幫助降溫,可以減少皮膚表面出汗的速度。

    其實適不適合喝冰水,與個人體質大有關係。喝冰水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活化脂肪細胞、幫助解渴與散熱,不儘可以提振精神、促進食欲、幫助消化,也可以幫助腸胃蠕動、緩解便秘及胃食道逆流。不過由於喝冰水會刺激副交感神經以及致使平滑肌收縮,對於氣管或腸胃敏感的族群,可能會導致咳嗽或腹瀉,喝溫水相對來說比較溫和。

    日常生活中如有以下 2 徵兆,表示自己的身體正在缺水,得快補出水分: 1. 尿液顏色變深:正常的尿液顏色應該是無色到淡黃色,但身體缺水時,尿液顏色會變深,排尿量也會下降。 1. 舌頭變得乾澀:缺乏水分時,舌頭會變得乾澀,並且舌苔明顯、顏色偏白,沒有缺水的舌頭看起來會是粉紅且濕潤的。 不過大多數人在感到口乾舌燥時才補水,其實身體已經在傳達缺水警報了!喝水以「少量多次」為基準,可在早上睡醒時、飯前、睡前補充適當水分為優。

    喝水量過少,容易出現脫水、便秘、排泄問題,特別是夏天容易流汗,加速身體水分減少、血液變得濃稠,容易有中風危險,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需要注意水分的補充。因為老人對於的口渴的感知變弱、不易表達口渴的需求,很容易出現脫水狀況;小孩活動量大、疲勞感知度低,常常在能量與水分耗盡時,突然出現「斷電」的情形。 針對飲水過多的情況,在正常的身體狀況下,所謂的水中毒(即低滲透壓性低血鈉),得每日飲水到 10 公升以上,確實不容易發生。不過還是得提醒腎功能不好或洗腎病人,因為腎臟腎絲球過濾功能變差,排水效果變差,攝取水的分量就要特別小心,除此之外擁有心臟疾病、嚴重水腫,經醫師診治需「限水」的病患,也同樣需要留意。

    由於喝冰飲比喝冰水感覺更清涼,很多人都會選擇用飲料代替水分,也有人習慣用咖啡、茶、加味水來代替白開水。由於茶和咖啡都有利尿作用,會刺激腎臟排尿,讓身體水分流失,所以即使有喝茶、喝咖啡,還是要得補回水分。 許多人喜歡在開水中多加一片檸檬增添風味,幫助增加水分攝取,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太酸或太濃,長期喝反而會對身體造成負擔;有些人也會選擇喝一杯手搖無糖茶,但如果太常飲用恐會影響人體鈣質與鐵的吸收,飲品並不能取代白開水,平常還是要攝取足夠的白開水。

    水對人體很重要,但是人們卻很難可以喝到足夠的水,所以除了喝水可以補充水分外,水也是可以用「吃」的。瓜類蔬果組成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水分,且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建議可以多吃西瓜、哈密瓜、香瓜等含水量高的瓜類水果,它們都具有退火消暑、去水腫的功效;若覺得水果太甜,也可以食用小黃瓜、冬瓜、絲瓜、苦瓜等蔬菜。

    當長時間或劇烈運動、勞動後,最好先喝一點水就好或漱口,等脈博心跳數恢復正常,再補充約 150 毫升的水分,而且每次補水,之間的間隔至少要 10 分鐘。 或者,也可以採取再運動中少量多次的飲水方法,每 15~20 分鐘喝約 150~200 毫升的水,總喝水量不超過每小時 600 毫升,這樣喝水能夠保持人體水分平衡,又不會因為喝水增加胃腸和心臟的負荷。

    根據國健署資訊,除非每天進行 2~3 小時的劇烈運動造成大量流汗(超過 2000 毫升以上),否則補充白開水是最好的選擇,且只要透過均衡飲食即可攝取運動時流失的電解質;市面上的運動飲料多添加糖分及人工香料,飲用反而容易攝取過多的熱量。

    通常市面上販售運動飲料有 3 種,可分為「高滲透壓」、「低滲透壓」,及「等滲透壓」,主要差別在於飲料中的電解質和糖類的比例不同。對於從事劇烈、長時間運動的人來說,肝醣消耗較多、排汗量也大,很適合喝運動飲料補充。高強度運動者適合喝高滲透壓的舒跑、寶礦力等,滿足較多的糖分供應;而中低強度運動建議飲用等滲透壓的 FIN、ion water 等補給飲料為佳。 文/王彤榆、賴以玲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水要喝多少才夠?營養師教你在這 6 大時間點補水 夏天吃什麼食物能補水又消水腫?營養師最推瓜類! 每天都需要喝水 但運動時的補水你有補對嗎?

  2. 2022年6月22日 · 所以不管是男人或女人都不要忘記隨時補充水分。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正確的補水方式:主動、每次少量、多次飲用. 千萬不要再用主觀的方式來判斷自己需不需要補充水分很多人都會等到口渴才喝水此時身體早就處於缺水狀態口渴時才猛灌水其實無法真正被身體吸收利用反而會頻頻跑廁所直接以尿液排除營養師建議一次喝水量大約抓 200 至 300 毫升,分少量多次飲用才是最好的方式。 一天到底要喝多少水才夠? 根據年齡、健康狀況、性別、體重、活動量、工作性質的不同,水分攝取量也會有所不同,對一般健康成年人來說,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自己的體重乘以 30 毫升去計算,就是一天最基本所需要的飲水建議量。 補水最佳時機點.

    • 大腦變靈活。水是維持腦部正常功能運作的關鍵之一,它與大腦記憶力、情緒、視覺專注力是有相關的,因為血裡有高達90%是水,而血水承載氧氣進入大腦,只要一缺水,就會缺血,導致腦缺氧。
    • 血管更健康。多喝水可以幫助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減少血栓、高血壓以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 抗老顯年輕。水可以活化細胞、加速身體代謝以及排毒。而且肌膚的彈性也要靠水分來支撐,所以每天喝足夠的水分,就能有助於修復皮膚更顯年輕。
    • 緩解關節疼痛。關節之間的連接點是軟骨,而軟骨主要是由水、膠原蛋白、蛋白聚糖等成分組成。軟骨水分充足時,才能提供關節潤滑、緩衝的作用,更能承受體重和運動帶來的衝擊。
  3. 2020年3月19日 · 到底要多少細菌才會對人體產生風險? 邱家琪解釋道:「直接飲用瓶裝水除了細菌也會將口腔裡殘餘的糖或養分帶進去細菌就能繁殖不過這些糖或養分最終會消耗殆盡細菌不會無止境生長下去除非你再次直接飲用她表示雖然我們的口腔有大量細菌但大部份屬於安全的共生菌只有小部份具致病性而且身體的免疫系統可抵禦病原菌的入侵。 邱家琪指出,飲用瓶裝水致病有3個要件:身體組織(如:口腔、消化道上的黏膜等)受傷,或者身體狀態不佳,免疫力下降,以及足夠的病原菌,種種因素組合起來,人體才會生病。 媒體指出,香港理工大學食物安全及科技研究中心副總監黃家興博士補充說:「除了致病性較高的細菌,一般而言,菌數必須到每毫升10萬,才會有一定的風險。 低溫環境抑制細菌生長! 環保瓶更要每天洗.

  4. 2021年5月21日 · 雖然天氣冷是對心血管系統的傷害較大,但也不能輕忽天氣熱的傷害,人體血管擴張加上流汗,若沒有補充足夠水分,容易讓血液變得較濃稠,提高冠狀動脈堵塞及心肌梗塞的風險;若嚴重脫水,會導致電解質失衡,嚴重可能出現休克。 心臟病或高血壓患者更不能輕忽過大溫差對心臟造成的負擔,當從戶外炎熱環境快速進到冷氣房,或是覺得很熱的時候突然喝大量冰水,都會導致原本擴張的血管遇冷收縮,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 少量、多次、慢慢喝 保養心血管. 因此,儘管天氣炎熱,還是建議心臟病或高血壓患者務必記得 補充足夠水分,避免一次狂飲大量,以「少量、多次、慢慢喝」 ,讓身體去適應水分補充時電解質和溫度的變化,減少對心臟的負擔。 3 大飲品 取代含糖飲品更護心.

  5. 2020年8月27日 · 減壓病就是俗稱的「潛水夫病」,成因是身體周遭壓力增減劇烈,讓原本溶解於血液中的氣體還來不及呼出體外,就直接膨脹轉為氣泡,嚴重可能會阻塞血管、血流,造成體內器官功能受損,輕者會出現肌肉關節疼痛等,重則肢體麻痺、甚至會喪命。 減壓病造成全身都在冒泡,透過高壓氧艙治療. 潛水造成減壓病的主因: 1.潛水深度太深. 2.待的時間太久. 3.回到水面又太快. 曾有轉院過來的案例,就是因為潛水減壓問題,導致身體裡面的組織或血管冒泡,而且病情已經惡化到「全身都在冒泡」,導致全身系統病變,已經是非常嚴重的減壓病,若沒有接受專業治療有可能因此喪命。 目前治療方式是進入高壓艙以高壓氧治療,能讓這些不應存在體內的氣泡縮小,再經由呼吸排除,以減輕血管內或組織中氣泡所造成的傷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