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21日 · 在廣東深圳工廠內作業的勞工。 (攝影/REUTERS/Bobby Yip/達志影像) 【精選書摘】 本文為《尋租中國:台商、廣東模式與全球資本主義》部分章節書摘,經台大出版中心授權刊登,文章標題、內文小標經《報導者》編輯所改編。 作者吳介民多年深入廣東出口加工區進行田野研究,從農民工、台商、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多層次互動的角度,研究廣東世界工廠崛起與陷入當下危機的底蘊。 《尋租中國》針對中國與全球資本主義連結的模式,提出完整的解釋。 在中國發展過程中,台商作為「中間人」,在中國與全球資本主義之間搭橋,協助中國與世界接軌 ;中國政府牢牢掌握這個機運,藉著全球價值鏈的移入,順勢將中國打造為世界工廠,汲取豐厚的經濟剩餘,從廣東賺取第一桶金。 這桶美金作為「原始積累」,迂迴造成「中國崛起」。

  2. 2021年7月13日 · 林宗弘/中共百年黨慶,台商「燈火樓台」?. 中共建黨百年,各地政府和企業舉辦慶祝活動,圖為7月1日上海外灘的燈光秀。. (攝影/AFP/Hector RETAMAL). 三個代表 改革開放 演講內容. 馬雲被迫退出阿里巴巴集團經營 滴滴出行App被勒令下架.

  3.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教授吳聰敏長期以來對台灣經濟學教科書的在地化貢獻厥偉退休後除了埋首台灣經濟四百年的研究寫作也持續在課堂上執教。 (攝影/楊子磊) 不同年代的價格管制之手. 除了爬梳台灣經濟史之外,《台灣經濟四百年關於戰後的章節經常能看見吳聰敏對政府管制干預市場的批評。 比方說,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為維持軍公人員的糧食供應、以及(當時仍在大陸的)中央政府的需求,因而對農民實施「稻米徵購」,規定稻農除了自用數量外,其餘稻獲皆需以固定價格由政府收購。 但政府收購價格遠低於市場行情,導致稻農不願上繳,進而市場上出現的「米荒」現象,也埋下228事件的成因。

  4. 2023年9月12日 · 書評. 孔德維/觀照「大國」綺夢:「天朝」以外的中國政治想像──讀《忽必烈的獵豹》 中國的大國論述在2012年習近平掌權後廣為官方傳頌。 卜正民(Timothy James Brook)的作品《忽必烈的獵豹》(Great State: China and the World)爬梳從「大元」到今天中國的「大國」政治想像,與中國在世界史的角色。 圖為北京一名男孩在公園把玩紫禁城模型。 (攝影/Getty Images/Feng Li) 請容我從兩件在中學發生的小事說起: 大概在香港中學的七年級,我在民生書院的中國歷史課隨意地講了「大清」一詞,我那位學識遠超公開考試需要的老師反問「為什麼單單『大清』是『大』? 」我大概是從當年在香港播出的中國歷史劇聽過這個詞,所以說了出來,沒有細想。

  5. 2020年2月17日 · 隨著2月10日中國復工指令響起,1.7億中國勞工在 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或新冠肺炎) 疫情未獲有效控制、 超過80座城市封城或封閉式管理 的狀況下,設法 返回工作崗位 。 在此同時,超過40萬名以上的台商、台幹陷入是否返工的難題。 有人選擇辭職,更多人輾轉回到公司、工廠,卻隨即面對員工不齊、供應鏈停擺,被迫暫緩開工的窘境。 近10年在中國工資、環保、企業競爭等因素影響下逐漸失去優勢的台商,會在此波疫情中受到什麼衝擊? 他們將如何思考下一步的布局? 2月6日傍晚,韋裕(化名)拖著行李,搭上飛往深圳機場的班機。 他是東莞一家電子廠的專案管理經理,原本早該在5天前就回到公司,但台灣飛中、港、澳的航班因武漢肺炎疫情大規模取消,他的機票被改了兩次。

  6. 2021年9月28日 · 1871年當下的時空早已被亙古通今的落山風吹散,所謂的真相也永遠埋在恆春半島的地土之下。 如今,行經琉球人登陸的九鵬海灘,以及後來埋葬的統領埔,都已是一片天高日廣。 除去紀念公園和碑文之外,整個恆春半島已經難以揣想事件裡的對峙和悲傷。 起初,觸動作者寫作動機的「牡丹社事件 愛與和平 世紀大和解」活動,以及作者後續開始追索事件真相的企圖,在我看來,似乎總是隔著一層霧般的薄幕,我可以明白,卻難以共感。 殺戮和死亡的真相是如此難以確證,但是,真相真的重要嗎? 我是指,對誰來說重要呢? 重要的,確實是真相本身嗎? 書中記述到另一位受難者的後人野原耕榮,在年少時聽聞事件過往,他並不感到生氣,看見父親參與協調遺族事務時,他也沒有生氣。

  7. COVID-19. NGO. 白紙運動. 走向了尾聲。 這波因反對清零防疫與極端封控而爆發的社會抗爭,一度在工人、市民和學生間跨區域自發連動,甚至成為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以來最大規模的公民行動。 但在中國政府宣布解除防疫限制之後,秋後算帳的國家維穩系統卻開始大舉拘捕參與示威者,試圖抹去抗爭在各地留下的政治痕跡,讓白紙抗議成為歷年來煙消雲散的社會運動之一。 但為什麼白紙引爆的抗議潮,竟在短時間內迅速褪去? 除了中國政府打壓政治空間的常態困境外,我們該如何理解和反思這場運動浪潮的革命性和局限性? 作者左玥身為一個長期在中國境內從事NGO和基層工作的行動者,分析拆解了白紙抗議潮中的「三股平行運動」,釐清這三種力量的互動和張力,試圖替中國未來可能的下一場群眾運動,提供一些實踐性的組織反思。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