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15日 · 大眾對於COVID-19疫苗施打順序的3個常見問題. 隨著疫情發展疫苗排序不斷滾動式調整接種單位應變不及所導致的混亂與不便在在引發民眾對疫苗施打決策的不信任這衍生出幾個嚴肅的問題必須思考問題1為什麼需要遵守疫苗施打的優先排序犧牲小我可以換來什麼首先在人人自危的情況下假如有機會先打為什麼有必要堅守疫苗施打的優先順位讓排序在前面的人先打呢? 5月8日諾富特飯店群聚感染之後,病毒迅速傳播的教訓,提醒我們兩件事: 一者,由於這波流行的變種病毒的高傳染力,只要台灣有人還有感染的風險,就沒有任何人可以高枕無憂。

  2. 2021年12月14日 · 本文檢視了國內外幾種提升疫苗覆蓋率常見手段的在倫理法律上的適當性雖然施打疫苗能保護當事人健康也符合人們不傳染他人的倫理義務但由於疫苗仍有風險牽涉到民眾的身體自主權因此強制施打疫苗必須受到合憲與倫理較高的檢驗標準

  3. 2022年1月20日 · 事實上早在2021年5月疫苗供應尚且不充足的時候蓋洛普就曾發表一項針對全球117個國家地區30萬人的 調查顯示 ,即便在疫苗免費接種下只有68%的成年人同意接種29%的人仍表示會拒絕。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2021年3到5月針對 15國的調查也發現 ,英國和以色列對疫苗信任的比率超過80%但韓國和日本信任比率僅有47% ,不同國家對不同疫苗品牌的信任度也有不同。 這些調查和研究者,顯示出疫苗猶豫的原因複雜,研究者都希望提出公眾對疫苗的憂慮狀況,促使政府單位更即時、且有所依據下做出準備和因應。 台灣疫苗猶豫族群的困惑與心聲.

  4. 2021年6月17日 · 疫苗決策的複雜性讓施打順序很難有標準解答如何在專家角度之外把一般民眾第一線人員的觀點納入如何公開透明以科學和說理服人建立民眾信任感已經大幅展開疫苗施打的英國美國已建立可問責的體制他們的經驗或可提供台灣啟發

    • 一波三折的疫苗採購引發論戰
    • 疫苗在社群媒體上的藍綠爭議
    • 疫苗作為政治認同的象徵
    • 結語

    從5月15日後國內疫情升溫,確診與死亡人數節節攀升。「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一詞從去年(2020)熱門但未有切身感覺的議題,一躍成為近在咫尺的迫切危機。此波COVID-19疫情的傳染速度超乎預期,讓國人對新冠疫苗的關注度大增,特別同期間看到從去年底受疫情嚴重肆虐的國家,開始大規模施打疫苗後,疫情有下降趨勢,部分國家開始解封,因而感受落差巨大。 去年底國內東洋藥品想取得由德國新興生技公司BioNTech(簡稱BNT)與輝瑞藥廠(Pfizer)合作研製之BNT疫苗的授權代理,最終破局一事最近又浮上檯面。由於BNT疫苗保護力高達95%,與莫德納疫苗並列為目前防護效力最高的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 mRNA)疫苗,相對之下AZ疫苗效力約80%,因此出現許多批評...

    我們使用Facebook數據洞察工具CrowdTangle的粉絲專頁趨勢看板,搭配自寫之爬蟲程式,就5月22日至31日間,5,194個粉絲專頁上共40,264篇粉專貼文提到「疫苗」的貼文進行分析比對,標註社團之藍綠黨派屬性並分析其貼文之正負情緒比(PN值),共得出701篇來自泛藍社群的貼文及1,725篇泛綠社群的貼文。 整體來說粉絲頁對於「疫苗」這個議題的討論正負情緒起伏大致相同(表1),但會隨著粉絲頁的藍綠立場而呈現差異。表2則顯示偏綠的粉絲頁對疫苗的正向討論明顯比較多,而泛藍在莫德納運抵台灣當日的正面情緒貼文略增,但旋即恢復主打疫苗議題,情緒轉為負面。 對於莫德納疫苗,我們使用「Moderna」、「莫德納」、「默德納」等不同名稱擷取貼文,可從表3發現,直至5月28日第一批莫德納疫苗抵台前...

    我們使用自建之線上網路問卷平台於5月29日至30日間對全台年滿18歲的公民實施線上自願樣本調查(opt-in online surveys),共收集到1,040位有效樣本的回應,居住地涵蓋全台縣市(除台東縣以外),雖然各縣市樣本數未能完全反映縣市人口所占全國的比例,但也能初步窺探台灣民意的走向。 本次調查的部分結果,對比去年底所進行的類似調查(有效樣本918人),發現民眾對個人防疫措施的看法在過去半年間有極大的改變。 首先,隨著疫情的惡化,回答「願意」(49.5%)及「非常願意」(40%)接種疫苗的民眾較去年底大幅增加了,其中尤以「非常願意」者增加幅度最高(表9),顯見台灣民眾對疫苗愈來愈有急迫心態。 同時,調查結果亦顯示,民眾在眾多疫苗中最偏好接種的是莫德納疫苗,其次則為近期引發熱議的BN...

    疫苗獲取政策的本質,在於取得有效的反疫藥劑,對尚未染疫的民眾施打,防堵疫情擴散。無奈台灣當前藍綠對立的政治氛圍,使疫苗的研發與採購沾染濃厚的政治色彩,前面所示的調查結果顯示,即便台灣民眾因染疫風險增加而提高疫苗接種意願,他們對於疫苗生產國的偏好較半年前有著顯著的差異,而對疫苗廠牌的偏好則依黨派立場而有所不同。在國產疫苗仍存有不確定性的前提下,對國產疫苗原有諸多期盼的民眾轉為偏好經實測驗證的外國疫苗,實為一種避險的合理行為。相反的,儘管莫德納的效用獲得藍綠兩派民眾的普遍認可,但在黨派立場的大旗下,民眾對疫苗廠牌的偏好卻呈現出藍-BNT/綠-莫德納的分野,在講求科學防疫的當下,此現象絕非吾人所樂見。

  5. 2022年3月29日 · 全台近8成的民眾接種COVID-19疫苗也在短時間內出現不少接種後疑似不良反應的個案而通報個案中有約2成逾4千件提出疫苗受害救濟申請在疫情全球蔓延的緊急狀況下這支疫苗罕見在未正式上巿時即先以緊急授權的EUA方式施打對其可能副作用和傷害了解有限衛福部修訂了 更改判定條件,致使從審議排程、救濟權益到基金分配,引發連串骨牌效應。 【變調的疫苗救濟制度】系列報導. 1986年,桃園一名男童口服小兒麻痺疫苗後出現類小兒麻痺症狀,雖無法證明是否為疫苗所引起,但疫苗廠與家屬達成和解,因而催生出台灣預防接種救濟制度。

  6.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高端二期解盲食藥署也公布國產疫苗EUA標準但怎麼和AZPK」? 多位專家揭開數據幕後及未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