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21日 · 童年是塑造人格的重要時期如何好好教導孩子讓他們能夠成長為一個健康快樂的人? 可以參考由哈佛醫學博士Daniel J. Siegel提出,有助於小孩大腦發育的8件事。 (責任編輯:陳致加) 文/媽媽經編輯部. 研究發現人的大腦在25歲以前都不算成熟,但很多父母都忘了去考量孩子的大腦發展程度。 每位父母都想養出一個健康又快樂的孩子,於是,美國兒童全腦教育專家Daniel J. Siegel以「腦科學」的角度,整合上下腦、左右腦、記憶、自我與他人,提出8件有助於孩子大腦發育的事: 一、當孩子哭鬧時,給他們一個擁抱. 「別哭! 好好講! 這完全是錯誤的示範。 3歲以前的孩子,是由負責情感的「右腦」佔主導地位,他們還未習得用語言來表達想法的能力。

  2. 2015年3月17日 · 洗腦夏令營. 或許是深怕我們兄弟倆對於上人的業力還感受不夠,每逢暑假,父母便會自動自發的幫我和老弟倆報名慈濟 「快樂兒童精進班」, 雖然那時候的我連「精進」二字的涵義都不懂,也不確定這個地方是否真的「快樂」。 每逢周末,當別的同學們紛紛打開 Gameboy 連線對戰,或是在籃球場上盡情揮灑汗水的同時,我和我弟就得被乖乖送往慈濟的地方分會會館,穿上米白、深綠相間、胸口還有個大大慈濟標誌的「制服」,學習一些到現在為止還令我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們要學習師公上人成立慈濟時,不怕苦、不怕難的精神! 「吃飯時,要以碗就口、挺直背脊,才是有規矩的乖小孩! 「多餘的壓歲錢,要存起來給師公上人蓋學校!

  3. 2016年5月31日 · 1980 年出生的陳潔皓童年經歷許多創傷後來他以陳三郎之名參與多場社會運動他撰寫不再沉默這本書紀錄自己過去希望告訴所有童年曾遭創傷的倖存者只要勇敢去追尋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 回憶:苦難的開始. 我三歲的時候被四個人性侵。 我被迫和性侵我的人住在一起三年,直到五歲,才脫離他們掌控。 我決定要面對這些黑暗的回憶。 我要站在我成長的土地上,擊敗我的過去。 無論它多恐怖、多荒謬、多不堪,我要凝視著它,正面迎戰它。 遺棄. 三歲時,媽媽帶我到奶媽家,並告知我,他們要搬到新家。 當時陪著我的,只有一個娃娃和一個奶嘴。 然後媽媽就留我一個人在那個家庭,度過了三年。 剛住到奶媽家時,我並沒有那麼害怕他們。

  4. 2017年9月6日 · 1. 父母太忙沒時間照顧. 2. 父母會因為小孩沒做好某件事情而大發雷霆. 所以他們才會用乖巧的行為安撫父母的情緒,然而,這樣壓抑的情緒雖然能讓小孩短暫的順從父母,長期下來卻容易過度壓抑。 他們不知道其實自己「壞」的一面能被接受. 好小孩會藏著許多秘密,他們會說很多別人想聽的話,但是壓抑自己真正的想法,直到最後承受不住一次爆發。 好孩子的問題在於他們不曉得自己「壞的一面」其實可以被包容。 他們沒辦法像其他比較頑皮的小孩一樣,在不斷犯錯過後,仍然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愛著的。 在職場上,「大好人」也會遇到許多問題。 因為在小時候他們總是循規蹈矩,從不惹事,所以在踏入職場時,也以不招惹他人為主。 可是在職場上,循規到舉的人通常不會太出色。

  5. 2019年3月7日 · 人們回憶時很容易過度美化某些片段例如許多人對童年的印象都是糖果玩樂無憂無慮而不自覺忽略生病被大人責罰等不快樂的事因此懷念童年成為一種在感受到壓力時的普遍情緒。 即使這些記憶並不完全正確,但懷舊情感有強大的撫慰功能,能幫助我們度過低潮。 5. 它可以改變你的壞習慣. 2017 年的一項 研究 發現, 懷舊可以改變大腦的成癮模式 。 那些讓人對吸菸前的健康生活感到懷舊的公益廣告,比強調吸菸危害的公益廣告更能降低吸菸者的抽菸慾望。 研究員的解釋是:懷舊是一種「對過去的肯定」,它們會引發積極情感、刺激大腦的獎勵系統,並推動我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參考資料: bustle , doyouremember , ted.com 。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6. 2015年9月4日 · 1. 女孩萊莉出生時,最先出現的情緒是哪一個? 你覺得每個人出生時最先出現的情緒都一樣嗎? 2. 樂樂、憂憂、驚驚、怒怒、 厭厭,這五種情緒各有什麼特色? 他們有共同的工作和使命嗎? 3. 故事中總是情緒透過萊莉感受到外在事物後,操控控制台,萊莉才有下一步動作。 而記憶又都帶有情緒。 你認為我們總是情緒先於行動、記憶總是帶有情緒嗎? 4. 萊莉有什麼樣的「島」和她的核心記憶相呼應呢? 你覺得屬於你的核心記憶可能是什麼? 你的核心記憶又會創造出什麼「島」,帶給你什麼影響呢? 5. 你喜歡萊莉的「幻想樂園」嗎? 你的幻想樂園會有什麼呢? 或者,你也有過幻想的朋友嗎? 他是否被你遺忘了呢? 6. 你覺得「抽象化」是什麼樣的過程? 會像小彬彬、樂樂和憂憂那樣變成扁平的嗎? 變扁平代表什麼呢? 7.

  7. 2019年6月14日 · 「人生沒那麼困難,是你讓人生變得複雜了,其實,人生非常單純。 日本哲學心理作家岸見一郎、古賀史健的著作《 被討厭的勇氣 》近幾年在亞洲刮起炫風,直到現在還是有很高的討論熱度。 其中提到的幾個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很值得我們參考。 1.心理創傷可能只是藉口. 「因為童年時不被父母疼愛,我現在才這麼沒自信。 」「因為我個性內向不善交友,所以到現在一直沒談戀愛。 」我們經常以「因果論」來解釋自己現在不幸的狀況:因為過去有這樣的心理創傷,或因為某個先天的特質,導致現在我們有悲慘的人生。 然而,阿德勒對於因果論卻不以為然,所有不幸應用「目的論」來解釋:「我之所以沒自信,是因為我想讓自己沒自信,好讓我可以把一切挫敗怪罪於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