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5日 · 食衣住行變貴了,竟是遠方的俄烏戰爭造成的!. 一圖看懂:戰爭離你有多近.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在 2022 年 2 月 24 日,歐洲迎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爭。. 莫斯科時間清晨 5 點 50 分,俄國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

  2. 2017年1月19日 · 陳世哲 / 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特聘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特聘教授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博士。. 曾獲科技部傑出研究獎曾任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理事長組織與管理期刊總編輯科技部管理一學門召集人以及科技部人文 ...

  3. 宋世祥 / 國立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創辦臉書粉絲專頁「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近年於兩岸對創新領域研究工作者進行田野調查。. 面對2021,疫情恐難被「征服」!. 你的策略 ...

    • 迷思1:「需求金字塔」是馬斯洛提出的?
    • 迷思2:需求層級必須一層層進階?
    • 迷思3:生理需求未滿足不會想追求其他?
    • 迷思4:只要滿足需求,就會主動追求成長?
    • 迷思5:需求層次全部滿足,就不會再有其他欲望了嗎?

    在馬斯洛撰寫的論文或著作中,從未用金字塔圖或其他示意圖解釋需求層次理論,以圖表呈現的形式,皆是各領域專家、學者方便傳播的手法。 1. 金字塔型:以最廣為流傳的金字塔圖來說,其實是管理顧問查爾斯.麥克德米德(Charles McDermid)在 1960 年代於《Business Horizons》提出,用來闡述企業策略應滿足員工的需求,以此激勵人心。 麥克德米德認為,企業想要以最低成本激發員工的最大動力,就得先評估員工正處於什麼層次的需求,調整對應的福利措施,而金字塔展現的層級概念,恰好符合戰後美國社會提倡的資本主義,迅速為管理界接受。 2. 俄羅斯娃娃型:《顛峰心態》提及,英國人本心理治療學家約翰.羅文(John Rowen)認為,俄羅斯娃娃更貼近需求層次理論的階層概念,每一個娃娃都包覆了...

    如果以金字塔說明需求層次理論,容易落入闖關打怪的思考陷阱,誤以為一種需求獲得完全滿足後,另一種需求才會出現。 馬斯洛強調,人性的發展是漸進式的,不是一個需求滿足了才會進展到下一個層級。應該是假設基本需求 A 得到 10% 的滿足,需求 B 這時不一定會出現,而當 A 得到 25%,需求 B 可能浮現 5%,以此類推。隨著層級上升,愈高階的需求愈難達到,人們也會因為處在不同的工作、環境、生活狀況,又退回上一層的需求。 馬斯洛舉例,一個正常人的需求層級組成可能是 85% 的生理、70% 的安全、50% 的愛、40% 的自尊、10% 的自我實現,依據個人的心理狀態差異,比例並不固定。

    根據馬斯洛的研究,大部分的基本需求都是按照生理、安全、愛與歸屬、自尊、自我實現排列,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說,有些人會為了保有自尊,寧可失去工作,不為五斗米折腰就是這個意思;經歷半年多沒有生活費的日子,或許就願意放下自尊,重返職場也不一定。又例如,有人會從與他人建立友誼(愛與歸屬),獲取努力的勇氣,有人則是尋求別人的讚美(自尊),補給前進的能量。 換句話說,滿足基本需求的序列會因文化、環境、個人等因素,而有變化,就算同屬一個社會或同一個人,我們在成長的同時,重視的需求也會因性格和經驗的結合,改變優先順序。

    即使需求層次的排序會不斷變動,所有的需求背後都能歸納2大類別:匱乏(deficiency)與成長(growth)。 馬斯洛主張,想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也就是追求更好的自己、更美好的生活,得先滿足匱乏,才有餘裕追求成長型需求。 馬斯洛認為,食物、安全、愛與歸屬和自尊是維持生命必須的要素,當這些需求缺乏滿足,我們會啟動防衛機制來脫離痛苦,甚至不惜傷害他人。唯有滿足了匱乏動機,才不會受到恐懼、焦慮、懷疑支配,進而衍生出成長動機,亦即自我實現,幫助我們探索人生,學會如何善待自己與他人,享受生命的樂趣和喜悅。

    距離馬斯洛首度發表需求層次理論 16 年後,他將人的需求從 5 個層次,擴展為 8 階段模型,依序為生理、安全、愛與歸屬、自尊、認知(cognitive needs)、美感(aesthetic needs)、自我實現、自我超越(transcendence)。 人首先會尋求基本需求(生理、安全、愛與歸屬、自尊)的滿足,生理得到安全感之後,動機強度逐步下降,轉向成長需求(認知、美感、自我實現、自我超越),也就是心靈的充實。 馬斯洛假定人天生有好奇心,對未知會產生分析、理解的衝動,認知需求在嬰幼兒晚期和兒童期最明顯。 從人類史上來看,也有不少人冒著風險或生命危險,堅持挖掘真相、創造改變。早期如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不畏教堂勢力,憑藉對宇宙的好奇心,研究並提...

  4. 2010年9月22日 · 李家倫解釋,在每個流程中,無論是千分之一、百萬分之一的失敗機率,六標準差都希望找出背後的量化關係,以將未知的風險轉換為已知,以供決策者做出正確判斷。. 而這樣的科學性,適足以彌補類似豐田所遭遇因為成長太快,經營管理、品質體制卻跟不上 ...

  5. 2018年6月26日 · 這是關於兩位天才心理學家的故事──2002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 ‧ 康納曼(Daniel Kahneman),以及他長年合作的夥伴阿莫斯 ‧ 特莫斯基(Amos Tversky)。. 他們都著迷於人們決策背後的心理狀態與思考方式,在多項共同研究的主題中,不斷挑戰經濟學家的 ...

  6. 2015年12月2日 · 麥肯錫顧問教你批判思考:從「質疑自己」開始. 2. 麥肯錫專業養成術:議題思考,就是找到真正問題的過程.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疫後行銷怎麼做?. TGiLive洪獻聰拋「D2L」策略,掌握實體OMO經營是關鍵!. 數位轉型是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