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15日 · 抗藍光鏡片又分為兩種「吸收型」跟「反射型」的種類,其中吸收型是直接使用黃色鏡片過濾藍光,雖然抗藍光效果好,但看到的畫面也會蓋上一層黃色濾鏡,對於需要確認色彩的設計師、攝影師等人員來說就不太適合,而且可能會讓視線變暗,從而導致眼睛看加疲倦。 而「反射型」鏡片則沒有色差問題,但是抗藍光效果稍微遜色,就算配戴也要注意用眼時間,並不是帶了抗藍光眼鏡就能無節制的用眼。 適度用眼最重要. Source: Unsplash. 王孟祺醫師強調,抗藍光眼鏡並不適合長期配戴,而是針對有工作需求的人,在工作期間配戴即可。 想要保護雙眼最實際的方法,還是適度用眼、非必要少用 3C 產品,尤其忌諱在黑暗中盯著發亮的手機螢幕,是非常傷害眼睛的一種行為。

  2. 2021年9月27日 · 日期:2021 年 9 月 27 日 作者: 王芊淩.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智慧型手錶、手環都能監測生理數值,許多身體變化都會被穿戴裝置記錄下來,只是不少民眾也有疑惑,這些數值到底準不準確? 真的可以做為參考嗎? 心血管中心醫師解釋:「雖然會有些數值會有誤差值,但對於臨床還是很好的參考數據之一,若對數值有異常覺得疑慮,建議進一步與醫師進行評估。 智慧手錶、手環準嗎? 有無醫療認證是關鍵. 市面流行的穿戴行動裝置,許多生理數值都能透過智慧手錶、手環被記錄下來,舉凡心跳、心電圖、血氧濃度,到進階的熱量消耗、呼吸訓練、運動強度、睡眠品質、心律變異度、血壓高低、心律不整等。 現在穿戴裝置的流行,民眾透過生理數值更了解身體健康狀況,只是智慧型手錶、手環為什麼能能夠達監測人體的生理變化?

  3. 2019年2月13日 · 日期:2019 年 2 月 13 日 作者: 盧映慈. 隱形眼鏡是許多人不可或缺的配備,但在眼科醫師的角度來說,並不建議「長期配戴」。 德美診所院長王司宏就認為,「透氧度再好的隱形眼鏡,也只是讓眼睛比較舒服而已,並沒有保護效果。 隱形眼鏡的危險. 王司宏說,隱形眼鏡會干擾眼睛內氧氣的接收、養分的運輸跟廢物的代謝,而且眼睛要接觸到外面的空氣、水份,甚至是灰塵的刺激,才會有足夠的敏感度,「淚水也只有這樣才會正常分泌,所以我們一般都知道戴隱形眼鏡會造成乾眼,其實就是因為敏感度下降。

  4. 2023年10月6日 · 王馨儀將角膜塑型片「正確配戴法」拆解為 3 個步驟,詳情如下: 步驟一:晚上入睡前應配戴角膜塑型片。 配戴前將鏡片凹面朝上,並在此滴 1 至 2 滴玻尿酸濕潤液(人工淚液),並充足睡眠 6 至 8 小時,切忌晚睡,便可增加角膜濕潤度、減少異物感。 步驟二:白天起床、上學前脫片。 脫片前滴 1 滴玻尿酸濕潤液(人工淚液)在眼睛上,用手輕推下眼皮確認鏡片可滑動後再摘下鏡片。 王馨儀提醒,眼睛太乾會使角膜塑型片吸附在眼球上,若強行拔除會使眼睛疼痛。 因此養成滴濕潤液再拔鏡片的習慣會更加舒適。 步驟三:每天脫片後馬上搓洗清潔鏡片避免感染。 王馨儀觀察,高年級的大孩子基本上都獨立自主,少了家長監督較容易對清潔比較馬虎,常常脫片後會清潔就先放著,等待下一次配戴再清洗。

  5. 2022年3月16日 · 台灣學童近視率居高不下! 根據國民健康署針對兒童近視盛行率進行調查,發現國小一年級近視盛行率為 17.9%,到了國小六年級卻高達 62%,學童的近視率已不容小覷,超過一半的學童未上國中,就已經罹患近視。 正處於成長階段的學童,特別是幼稚園大班到小學中低年級,是近視度數增加的高危險群。 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中的研究指出,2020 年疫情爆發後 6 歲學童近視率比前 1 年增加了 3 倍多,且 6 至 8 歲學童平均近視度數都有明顯增加。 怡視光眼科院長吳怡頡醫師提到,兒童近視問題嚴峻之所以一直被提醒,主因為:近視開始的年紀越小,度數增加越快,近視度數平均會以每年 100 度的速度增加,若不及早預防、矯治,很容易發展成「高度近視」。 高度近視問題多,併發症可能致失明.

  6. 2023年12月15日 · 化學治療. 優點:化療藥物可透過口服、靜脈 / 肌肉 / 皮下注射的方式,讓藥物到達全身,殺死癌細胞。 侷限:全身所有細胞都有可能會受化療藥影響,可能會出現白血球 / 血小板下降、發燒、心臟毒性、感染等副作用。 生物製劑.

  7. 2021年12月17日 · 其實國民健康署有提供的 7 次免費的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只要上健保署網站查詢特約醫事機構,選擇「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就可以查詢附近有提供相關服務的醫療院所,再來只要像平常一樣上醫院網站、選擇「兒科」來掛號就可以了。 檢查項目有哪些? 生長評估(身高、體重、頭圍) 身體檢查(聽力、視力、口腔檢查、營養狀況評估等) 發展評估 ( 粗大動作 、 精細動作 、語言、社交、情緒、認知功能,包含自閉症篩檢等) 嬰幼兒照顧衛教資訊. 除了身體檢查之外,也包含許多發展、心理層面的檢查,這可以讓爸媽及早知道孩子的狀況,如果有必要早療介入的話,也能在 3 歲前的療育黃金期就開始。 檢查時要攜帶什麼? 這項檢查必須要攜 帶《兒童健康手冊》、健保卡,並負擔門診掛號費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