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0月29日 · 節目以過去選秀會的歷史畫面開場包括被各球團同時選中的野茂英雄」,以及大物選手如松井秀喜」、「松坂大輔當時參加選秀的生澀模樣主角則是今年選秀會預測熱門人選的故事

  2. 2021年7月21日 · 曾文誠/那年天空很希臘──我曾置身與錯身的台灣奧運棒球夢. 2004年曾文誠前往雅典奧運採訪棒球賽事,目睹陳金鋒全壘打的經典時刻,也經歷中華隊意外出局的失落。. (照片提供/曾文誠). 記得那時天好藍好藍,一片白雲都沒有的藍,還有,記得陳金鋒那 ...

    • 建構「紅葉神話」的開端
    • 第一時間報導正確、賽後才膨風的「世界冠軍對手」
    • 把玩笑當真的「以石為球,以木為棍」
    • 冒名、超齡的時代背景
    • 一年之差,差了一世
    • 不准孩子再碰棒球
    • 傳播棒球火種的人

    825「抗日成功」的隔天,《聯合報》大篇幅報導這場勝利,那是第一次,台灣的棒球將全國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也是第一次,讓大家發現,原來台灣的棒球是能與國外球隊互別苗頭。 「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之下,不要說頭版,體育新聞要放到比較前面的版面都很困難。但是紅葉打贏關西聯隊後,媒體不但用了非常大的篇幅報導,照片還放到頭版,這是過去不可能看到的。那場比賽是第一次,」研究台灣棒球史的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教授盂峻瑋形容,當時媒體的報導方式賦予了這場比賽歷史定位,成了堆砌紅葉傳奇的幫手。 堆磚的不只有媒體。 伴隨著贏球,紅葉國小被全台灣看見了,他們的營養午餐有了著落、教科書也免費供應,而且也再一次獲得時任救國團主任蔣經國接見;一筆又一筆的捐款被送到紅葉國小,終於可以採購更多的球具;甚至連當時的台東縣政府都決定,...

    關西少棒聯隊被灌水成世界少棒冠軍和歌山隊,是這段神話中最不可思議的一段。當紅葉以7:0大勝關西聯隊的那天凌晨,正港的和歌山少棒隊才剛在美國威廉波特擊敗美國維吉尼亞州里奇蒙的少棒隊,拿下冠軍。 不過,搜尋當年日本隊來訪前夕的報導,主要媒體並沒有出現「世界少棒冠軍和歌山少棒隊」的字眼,在《聯合報》另一篇報導中甚至明確指出,這支來訪的日本隊是「二隊」而非「一隊」,主要任務是要先來測試台灣的棒球實力。 那「世界少棒冠軍和歌山少棒隊」是怎麼來的? 「這個說法是後來才出現的,當然也是因為後來和歌山隊在當年的威廉波特贏了。但至少在紅葉打贏關西聯隊之前,並沒有這樣的敘述。」盂峻瑋的說法與當時的報導記載不謀而合。 後來我們都清楚,威廉波特少棒賽屬於國際的大型少棒夏令營,即使奪冠,也根本稱不上「世界冠軍」,但該...

    另一個被戳破的神話,是「以石為球,以木為棍」中打磨出來的「紅葉精神」。 但其實最早的報導中,寫到他們經費有限,球棒手套只能一個一個買,「手套買的是便宜貨,很小,很薄」,顯見仍是使用球具練習。邱春光也向我們證實,「以前練習時都有球棒跟手套,也有球,但是因為量很少,大家就輪流用。有時候想打球,還是會去削竹棒來用,球棒太少捨不得用。」雖然陽春,然而當時的紅葉小將們確實是拿著校長四處張羅來的球具,在充滿泥濘的球場上,扎扎實實的做好每一次練習。 既然有球具可用,那麼「以石為球,以木為棍」的神話又是如何誕生的呢?這在另外一篇報導中可見端倪。 台灣早年都是使用軟式棒球,然而國際比賽則採用硬式棒球,事實上,紅葉與關西聯隊友誼賽中,打的也是軟式棒球,此點也成為日軍認為會栽在紅葉少棒手裡的主因,還曾針對此事抗議...

    「紅葉魔手胡武漢犀利的球路讓來訪的日本隊一籌莫展」,這是看著紅葉成長的那一代人對於紅葉之戰的其中一個記憶片段。但不久之後隨著訴訟,不堪的真相被揭開了──原來那個讓全台灣陷入瘋狂的抗日英雄不是胡武漢,本名叫做江萬行,真正的胡武漢是一個沒有打過棒球的紅葉國小學生。 再往下查,歷史之戰出賽的13人,僅有4人以本名出賽,其餘9人都是冒名頂替。而且其中有5人低報為12歲。 50年後,我們詢問當事人,他們並沒有反駁。「當時人不夠但又要組成球隊,所以除了從其他學校借將,例如余宏開,就是找一些還留在村子裡的紅葉校友或是超齡的學生,以符合資格學生的名字出賽,」邱春光是少數用本名出賽的選手,談起這件事仍然感慨,仍有些不平。「我們後來知道,那時候各個學校都有類似的情況,但是我們打得比較好,就被拿出來說。」這席話是...

    神話,不是他們編造;但謊話,他們卻共同賠上一生的代價。 但是為了台灣前進威廉波特開路的紅葉小將,有長達20年的時間,沉默神隱,甚至部落裡也不准孩子打棒球。那一場勝利沒有帶著他們起飛,反而讓他們失去了打球的機會,有些人背負著「作弊」標籤抑鬱而終。 在金龍少棒揚威國際時,紅葉少棒成了外人不敢「碰」的一群選手,這不只讓他們失去了打球的機會,排山倒海的批評與質疑,對年紀小小的他們何以沉重。 「有時候被人認出來了,就只能想辦法跟他們解釋,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胡明澄說,即便後來少數幾個人在升學的同時還持續有在打棒球,但都不敢提起自己曾經是「紅葉少棒」的過去。 他們看到台灣的三級棒球蓬勃發展,以為打了這樣的一場比賽之後,他們的未來可能就可以一路國中,甚至高中打上去。他們一直在等,最終卻一再失望,後來...

    曾效力義大犀牛隊的余賢明與中信鯨的邱俊文,是唯二繼續打球的紅葉第二代。他們兩人的父親一起打下了那場歷史之役,後來卻走上截然不同的生命經歷,也使得余賢明與邱俊文兩人的棒球路,大不相同。 「我比較幸運啦!因為我父親那時年紀比較小,才能參加金龍少棒,延續了棒球生命,甚至還一度有機會打職棒。即便後來離開了球場,他也想把自己的棒球技術傳承給自己的兒子。」余賢明的父親余宏開,是當年13名球員中,唯一一個搭上了那班帶著台灣三級棒球起飛的班機。 被網羅到金龍國小的余宏開,一路從少棒打到陸光棒球隊,後來是因為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養家,才離開球場,回到台東當監所管理員。但即便如此,並不能阻止余宏開對棒球的熱愛。 「我父親那時候為了要教我們打球,甚至在工作之餘一肩扛下紅葉國小棒球隊的教練,我跟我弟的棒球基礎都是他教...

    如今,紅葉多凋零,釐清傳播與時代謬誤,應給紅葉少棒與當年戰仗對台灣棒球帶來的實際影響,一個公允的定位。 「我們一直在堆柴,但都沒有人看到。不過紅葉贏了那場比賽後,就像一把火,讓原本的木柴熊熊燃燒。」長年耕耘台東基層棒球的台東大學棒球隊總教練高克武這樣形容紅葉之戰。 「我們以前打球時都沒有受到那麼大的關注,看球的觀眾也不多,但是紅葉打贏那場比賽之後,確實明顯感受到棒球愈來愈熱,也愈來愈多人想要學棒球,不只少棒,甚至青少棒到成棒的球隊都冒出來了。以那時候台東的狀況,新成立的少棒隊超過60隊,到處都缺教練,結果就是我們馬蘭的這批球員開始去各個學校指導、傳授正統的棒球知識與訓練。」 高克武直言,自己也算是紅葉之役的「受益者」,因為從那時候開始,馬蘭的球員成了台東的明星,後來即便他們到了空軍棒球隊打球...

  3. 2021年8月7日 · 林玫君被遺忘的台灣奧運英雄──第一位挑戰者第一位參賽者第一位女選手和第一面獎牌. 1932年,張星賢(左2)在奧運選拔賽創造個人最佳紀錄,入選第10屆洛杉磯奧運會,成為台灣第一位進軍奧運的選手。. (照片提供/林玫君). 早在1910年代就有台灣 ...

  4. 2019年3月17日 · 兄弟對上誠泰,先是挨了觸身球、又遭到林英傑三振,憤怒的彭政閔在回到休息室一拳重擊在變電箱上,聲音之大,連當時在對面休息室的誠泰球員都為之震動。 當年也是誠泰一員的林恩宇至今記憶清晰,「那時候我們只有聽到對面傳來很大一聲,大家還在討論發生什麼事了,後來才知道恰恰打了變電箱。 恰恰的弟弟彭政欣那時是他的隊友,和林明憲坐在休息室的板凳上全程目睹這一幕。 「從小到大沒看過哥哥輸過,這是第一次,我哥輸了,」他說。 恰恰「輸了」什麼? 被球團減薪,一隻強力的右手幾乎折損了2年之久,還有,可能是最後一次的旅外機會。 爆打變電箱的前一年,他才寫下驚人的127支安打、0.376打擊率、18轟、26盜成績,國外球探緊盯,旅外機會的風聲不斷傳出。

  5. 2016年6月15日 · 2009年3月5日,日本首戰中國,我坐在本壘後方高層,直線俯瞰本壘板的位置。 賽前唱名時,雖然一朗還是獲得滿場掌聲,有過一次守備美技,可是整場比賽的打擊還是繳了白卷。 日本隊在前一屆WBC還能輕鬆扣倒中國,提前結束比賽,這屆卻陷入苦戰,只以4比1的些微分數贏得球賽。 賽後我搭電車返回池袋,在路旁小攤買章魚燒的時候,小攤老闆說一朗大概是不行了。 而當晚各電視新聞體育單元,幾乎一面倒預測隔天的日韓之戰,贏面不大。 3月6日,日本vs.韓國。 依然是本壘後方同一個座位,賽前王貞治監督開球之後,頂著打擊低迷壓力的ICHIRO站上打擊區時,在右外野加油團兩聲鼓響帶領之下,4萬名多觀眾高喊「ICHIRO」的聲音,如海浪一樣,一波一波,在密閉巨蛋空間裡,盤旋再盤旋。

  6. 2018年8月22日 · 1968年8月25日,是台灣棒球發展重要的座標——台東紅葉少棒7:0大勝來訪的日本關西少棒聯隊。 這場勝利瞬間讓台灣民族意識沸騰,不久後卻被掀出球員超齡、冒名頂替、把日本地方聯隊灌水成世界冠軍等醜聞,神話變調,自此「紅葉少棒」成各自表述的「歷史懸案」。 今年是這場歷史之役50週年。 50年的時間,夠不夠讓我們心平氣和再回首,還原這場「紅葉勝戰」的真實現場,把時代的悲劇留給歷史,讓球員揹負的污名洗淨? 前瞻遠望,我們又是否真的引領這片土地上的棒球孩子們,走出了「紅葉式悲情」的基底,單純、快樂享受運動,把棒球成為滋養生命熱情的養分,不再成為體制或戰績掛帥的犧牲打? 監製|楊惠君 記者|吳柏緯、張玟榕 封面攝影|林佑恩 攝影|林佑恩、余志偉 編輯|張詩芸、陳思樺 設計|黃禹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