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8年9月2日 ·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可怕有人回憶患病親屬前後的變化不禁潸然淚下還有人看到長輩患病擔憂阿茲海默症會遺傳專家指出基因引起的病例占總數不到10%但子女與父母生活方式相近部分不良習慣會增加患病機率阿茲海默症不由單一因素造成從飲食運動及休息三方面做改變仍被認為是防治該病最有效的手段。...

    • 漁民捕獲罕見的深海皇帶魚,恐有大地震?
    • 新聞年年報的「蚯蚓」上街,真的是地震警訊嗎?
    • 遍地開花的地震預測粉專和社團
    • ​地震預測行不行?還差得遠呢!

    說到在坊間訛傳的地震謠言,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盛行於日本、臺灣的「地震魚」傳說。 在亞熱帶海域中,漁民將「皇帶魚」暱稱為地震魚,由於皇帶魚身型較為扁平,生活於深海中,魚形特殊且捕獲量稀少,因此流傳著,是因為海底的地形改變,才驚擾了棲息在深海的皇帶魚,並因此游上淺水讓人們得以看見。 因此,民間盛傳,若漁民捕撈到這種極為稀罕的深海魚類,就是大型地震即將發生的警兆。 然而,日本科學家認真蒐集了目擊深海魚類的相關新聞和學術報告,他們想知道,這種看似異常的動物行為,究竟有沒有機會拿來當作災前的預警,抑或只是無稽之談? 可惜的是,科學家認為,地震魚與地震並沒有明顯的關聯。當日本媒體報導捕撈深海魚的 10 天內,均沒有發生規模大於 6 的地震,規模 7 的地震前後,甚至完全沒有深海魚出現的紀錄! 所...

    ​當街道上出現一大群蚯蚓時,密密麻麻的畫面,不只讓人嚇一跳,也往往讓人感到困惑:為何牠們接連地湧向地表?難道,這真的是動物們在向我們預警天災嗎?動物們看似不尋常的行為,總是能引發人們的好奇與不安情緒。 如此怵目驚心的畫面,也經常成為新聞界的熱門素材,每年幾乎都會看到類似的標題:「蚯蚓大軍又出沒 網友憂:要地震了嗎」,甚至直接將蚯蚓與剛發生的地震連結起來,發布成快訊「昨突竄大量蚯蚓!台東今早地牛翻身…最大震度4級」,讓人留下蚯蚓預言成功的錯覺。 然而,這些蚯蚓大軍,真的與即將來臨的天災有直接關聯嗎? 蚯蚓與地震有關的傳聞,被學者認為起源於 1999 年的 921 大地震後,在此前,臺灣少有流傳地震與蚯蚓之間的相關報導。 雖然曾有日本學者研究模擬出,與地震相關的電流有機會刺激蚯蚓離開洞穴,但在現...

    這座每天發生超過 100 次地震的小島上,擁有破萬成員的地震討論臉書社團、隨處可見的地震預測粉專或 IG 帳號,似乎並不奇怪。 國內有許多「憂國憂民」的神通大師,這些號稱能夠預測地震的奇妙人士,有些人會用身體感應,有人熱愛分析雲層畫面,有的人甚至號稱自行建製科學儀器,購買到比氣象署更精密的機械,偵測到更準確的地震。 然而,若認真想一想就會發現,臺灣地震頻率極高,約 2 天多就會發生 1 次規模 4.0 至 5.0 的地震, 2 星期多就可能出現一次規模 5.0 至 6.0 的地震,若是有心想要捏造地震預言,真的不難。 在學界,一個真正的地震預測必須包含地震三要素:明確的時間、 地點和規模,預測結果也必須來自學界認可的觀測資料。然而這些坊間貼文的預測資訊不僅空泛,也並未交代統計數據或訊號來源。...

    由於地底的環境太過複雜未知,即使科學家們已經致力於研究地震前兆和地震之間的關聯,目前地球科學界,仍然無法發展出成熟的地震預測技術。 與其奢望能提前 3 天知道地震的預告,不如日常就做好各種地震災害的防範,購買符合防震規範的家宅、固定好家具,做好防震防災演練。在國家級警報響起來時,熟練地執行避震保命三步驟「趴下、掩護、穩住」,才是身為臺灣人最關鍵的保命之策。

  3. 2022年4月27日 · 大部分老年期才出現的阿茲海默症則屬於零星個案只有將龐大病患族群都加在一起做分析才能找出一些存在於更廣泛的人口當中風險卻相對小的基因變異另外也有的基因變異已被證實會增加老年期的阿茲海默症風險但這樣的基因變異卻不能跟是否一定會得失智症劃上等號。 至於其他類型的失智症,也有類似現象。 對大部分人而言,失智症的確具有部分遺傳性,但基因只能算是先天是否容易生病的體質。 體質經過後天環境的影響,會不會走到生病階段卻不是絕對的。 這麼說來,失智症是可預防的嗎? 是的, 就算爸媽在年紀大了被診斷失智症,子女並不一定會在日後也得失智症。 近來權威性國際科學期刊就推估,失智症裡40%的風險,是受12種後天可控制因素影響。 12種可被改善的失智症風險因素如下: 聽力缺損. 早年教育程度不足. 抽菸.

  4. 2023年10月25日 · 阿茲海默症是退化型失智症的一種發生是漸進的10是早發型跟染色體基因突變生成不正常的早老蛋白一號早老蛋白二號以及類澱粉前驅蛋白等三種遺傳基因有關 90 %是晚發型與環境污染生活習性新陳代謝及脂蛋白ε 4 ( AP ε 4

  5. 3 天前 · 阿茲海默症患者多數沒有上述的體染色體遺傳稱為偶發型阿茲海默症但有些基因或環境因素仍可能是罹患此病的危險因子。 最著名的基因危險因子是 載脂蛋白 E(APOE)的ε4 等位基因 [47] [48] ,約有40%到80%的病患帶有至少一個APOEε4等位基因 [48] ,其中異型 ...

  6. 2023年4月21日 · 1.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在1907年由一位德國精神病專家愛羅斯阿茲海默Alois Alzheimer發表了老年癡呆症的病例後來便以其名來命名此疾病。 當β型澱粉樣蛋白(β-amyloid peptide在腦內過度沉積會使腦神經中的免疫細胞微小膠細胞」(Microglia及傳訊調節細胞星狀細胞 」(Astrocyte)活化,造成發炎反應,最終引起腦神經細胞壞死,引發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常見症狀為記憶力衰退、出現幻覺、判斷力下降,到了病程後期,患者還可能出現身體僵硬、手抖、走路不穩等帕金森氏症的症狀。 2. 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