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6日 · 根據 TASA颱風生成的關鍵資料在海面上但海洋上無法設置觀測站捕捉而衛星能大面積高頻率的觀測可補足氣象資料的缺口。 目前,台灣已有「福衛七號」蒐集南北緯 50 度之間包含溫度、壓力、水氣的大氣資料,但 少了風的資訊,而這正是獵 ...

  2. 2020年11月19日 · 2020-11-19. 分享本文.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中心副主任許晃雄。 孫文臨攝.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2020 年的颱風生成數量極少2021 年已發生缺水現象。 中研院研究發現,由於全球暖化的影響,未來颱風數量可能會更少。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注重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其研究員分享最新研究:全球暖化、離岸風電如何影響台灣未來的大氣環境。 (責任編輯:呂威逸) 本文經 環境資訊中心 授權,原發表時間 2020/11/19. 記者孫文臨報導. 輕颱閃電掃過台灣尾,氣象局發布今年首度陸上颱風警報,有不少民眾「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盼望它能帶來雨水,替缺水的西部地區解渴。

  3. 2023年10月6日 · 2023-10-06. 分享本文. 陳亭瑋|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在古希臘神話中海神波賽頓Poseidon有一子名為Triton」,人身魚尾擁有以海螺控制風浪的能力。 而臺灣研發、預計於今(2023)年升空的「獵風者衛星」(Triton)擁有從太空解讀海洋風浪的能力,也就因此而得名。 獵風者衛星為臺灣首顆自製的氣象衛星,也將成為今年度改制行政法人後的國家太空中心所迎來的第一個重大里程碑。 獵風者衛星作為臺灣太空產業的里程碑. 2021 年 5 月,臺灣《太空發展法》三讀通過,正式宣告「太空產業」成為臺灣「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中重要的一環。 剛剛於去年 11 月宣告全功能測試完畢的獵風者衛星,含酬載有 82% 是由臺灣研發製造。

  4. 2021年7月6日 · 如今年的旱象起源自去年度氣溫較高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海面上生成的颱風弱而生命期短也有研究指出去年度印度洋海溫破紀錄的確有可能會影響太平洋颱風生成而在氣候變遷的情境下印度洋的確是海溫升高速度最快的洋盆……此間的關係錯綜

  5. 2024年4月24日 · 蔡銘翰. 2024-04-24. 分享本文. 如果生活在台灣的你,最近覺得天氣不是熱到令人抓狂,就是冷到令人皮皮剉,同時還常常遇到超大暴雨跟狂風,那麼這其實並不是你的錯覺,因為台灣所身處的亞洲,近期正式成為了全世界「天災最多」的地區。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近日公開的《2023 年亞洲氣候狀況》報告,亞洲在過去的一年之間相較於世界上其他地區,經歷了更多的天氣相關災害,報告甚至還指出,天災的風險在未來只會持續上升,並且危及經濟發展與人身安全。

  6. 2019年11月1日 · 報橘. 「台灣鯨豚種數世界第一白海豚卻只剩 50 隻! 」——人類認為「還好」的噪音,恐成牠們的滅種兇器. 今周刊 2019-11-01.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立法院會於 11 月 1 日 三讀通過 《海洋基本法》,規定政府須在法案施行 1 年內,提出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對海洋事務提出政策方向,以及訂定海洋污染防治對策。 台灣是海島國家,但台灣的海洋文化底蘊還不夠深。 以鯨豚為例,台灣鯨魚、海豚種類雖高達 30 多種、是世界第一,但台灣的白海豚已僅剩 50 隻! 台灣如何在建設開發與海洋保育間,找到平衡點? (責任編輯:黃梅茹) 首圖來源: 今周刊 。 文/王君瑭.

  7. 2021年10月26日 · 颱風本身會影響大尺度的環流從而影響季風系統反之季風系統的情況本身也會影響颱風的生成。 臺灣剛好位在歐亞大陸與太平洋的交會點,海陸分布很複雜,處於多個系統的交會點,也就很容易受到遠方的氣候因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