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7月10日 · 因為在時間的斷層中,往往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黑暗故事。 在臺灣漢族文化的刻板印象中總認為歷史中的原住民文化是草莽」、「野蠻」,但這樣的想像只是站在漢族中心主義的立場上以偏頗的觀點來評價原住民。 事實上,「文明」跟「野蠻」之間的界線又該如何去評斷呢? 在我們討論臺灣原住民有「出草」的殘忍習俗時,回顧漢人過往的習俗,我們也驚訝地發現,原來漢族也有「食人」這樣的殘酷習俗。 臺灣漢人,自古以來,有食用「番肉」的習俗,而且還有許多料理方法,如「番膏」、「番鞭」、「番下水」等等。 胡傳,胡適的父親,在一八九二年來臺灣任官,在埔里地區,發現竟然有人販賣人肉。 原來是當地漢人,一旦看到原住民,便會爭相捕殺,並且切取人肉來食用,甚至販賣。 「番肉」價格非常高昂,據說每兩賣二十文,買者爭先恐後。

    • 蕃人的教化
    • 樟腦戰爭
    • 推薦閱讀

    瓦旦.燮促等待日方「回應」的日子,想必受到極大的煎熬,才會讓一位曾經統帥北大嵙崁泰雅族的大頭目,在短短一年的「等待」之中死去。很可能燮促之死對日本人而言,比一隻動物的死亡還不重要。 日本早期對原住民是極為貶抑的。除了安井勝次視蕃人為「飛禽走獸」之外,也是法學背景出身的臺灣總督府參事官持地六三郎,也在1902年的〈關於蕃政問題意見書〉裡主張:「只見蕃地而不見蕃人」、「國家對此叛逆狀態的生蕃擁有討伐權,其生殺予奪,都在我國家處分權的範圍之內」,主張蕃人為類似禽獸的劣等人,面對原住民傳統領域,必須完全以經濟觀點視之,必須要清除「蕃害」。 法學家岡松参太郎也主張「日本帝國與生蕃之間不具國法上的關係,只有國際法上的關係」,認為蕃人並不應該像漢人一樣定位為日本國內的居民,進而主張蕃地是「敵國的領土」,而...

    人的新自由主義化相仿,日人對臺灣的山野土地,也絕不會以「荒地」視之。在瓦旦.燮促等待「回歸故土」期間,日本早已將大豹社的傳統領域轉給「三井合名會社」(以下簡稱三井)來砍伐樟樹。 早在殖民初期,扮演臺灣蕃地行政重要角色的有田正盛,便已主張,臺灣所有的林野地,除非農民具有明確的地契,否則應全部納為官有林野。這就是所謂的「無主地國有」政策。這個政策所針對的,就是樟腦的利益。 有田甚至認為,臺灣的樟樹可以經受得起一百年的輪流砍植、每年可產出六百萬公斤的樟腦,因此力主開發隘勇線,建立交通要道。如此可知,樟腦的龐大利益,殖民政府早有所悉:1895年6月領臺後,臺灣總督府自然會掌握這個(按:樟樹)龐大利益。 9月,民政局長水野遵在《臺灣行政一斑》的〈殖產〉裡,即強調:培養富源第一項是「樟腦之製造」,並認為...

    致覺得原住民很野蠻的人:你知道你的祖先有「吃番肉」的習俗嗎? 不公義的事情一直發出巨大聲響,只是我們沒聽見——花蓮原住民被無良企業侵占土地的故事 【亞泥案懶人包】花蓮原住民 40 年的血淚,為大家介紹官商勾結下的「土地轉移大法」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橫斷記》由遠足文化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LordcolusCC licensed。)

  2. 2017年2月8日 · 洗腦統治的祖師爺是他──鄭成功消滅荷蘭的殖民文化卻為原住民帶來更無情的漢文化霸權. Mata Taiwan 2017-02-08.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鄭成功趕走了荷蘭人的殖民卻同時帶來更強勢的漢人政權明鄭在台灣的教育屯墾政治制度都使原住民受到更嚴重的文化霸凌。 無法習慣這種新文化霸權的平埔原住民,只能開始逃入深山,以隔絕自己被漢文化迫害。 (責任編輯:蔡沛宇) 1662 年,尼德蘭人投降於鄭氏軍隊。 (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 Public Domains ) 文/ Po-Wei Chen (西拉雅族人,研究 17 世紀尼德蘭在福爾摩沙與福爾摩沙民族的歷史、文化、政治、法理等脈絡的自由研究者。

  3. 2017年2月9日 · 我們須注意原住民人口向來不多清朝統治末年頂多十餘萬而漢人已達兩百八十萬從人口結構來說原住民婚齡女性人數有限況且多數部族和漢人沒接觸有接觸的也不可能全部嫁給漢人因此娶到平埔某的漢人占人口比例應不高

  4. 2016年8月8日 · 蔡英文在8/1日代表政府對原住民道歉理由包括原住民過去400年來承受的痛苦和不平等。 然而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網友搞不清楚蔡英文為何道歉。 為此,原住民青年陣線在 臉書 上po出懶人包,透過7張圖告訴大家原住民的主張。 不料,有網友對於懶人包內容提出質疑,「那為何大考要給原住民加分? 」原住民青年陣線回應:「主流教育都是按照你們的文化知識邏輯,對原住民學生公平? 沒關係啦我們也不想要加分,我們比較想要把教育的主體論述還給我們,我們給漢人加分啦」。 原住民可以加總分的35%,假設一個原住民生大學指考6科400分,加分完就變成540分,許多人認為這樣的「甜頭」不公平──當初加分政策的動機是希望能透過加分,解除原住民先天教育資源的劣勢,讓他們能更輕鬆獲得在「異族」世界生活所需的工具。

  5. 2019年3月21日 · 鄉部落傳統美食#1. 搗薑黃麻糬. 圖片來源: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股份有限公司。 「搗麻糬」是台東部落原住民傳統美食中許多人熟知的一部份,而 布農人聚集的永康部落十分好客,在迎接朋友到來時,都會搬出杵臼來「搗薑黃麻糬」 。 在加入養生薑黃的原因,是因為吃太多糯米可能會造成對胃的負擔,所以特地放進薑黃幫助消化,來花東部落走一趟,不僅能體驗搗麻糬的樂趣,還能吃得溫暖又飽足。 鄉部落傳統美食#2. 搖搖飯. 圖片來源: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股份有限公司。 閩南人有所謂的「大鍋飯」,一次就能餵飽整家人,而排灣族也有類似的東西就叫做「搖搖飯」,有什麼食材就加什麼,有米有菜、南瓜、芋頭⋯⋯等等食材都能一起煮,家人圍坐在爐火旁、拿湯匙刮著自己面前的飯來吃,溫馨又療癒。

  6. 2021年1月20日 · 報橘. 「沒有語言後,你是誰? 」—— 專訪白紫老師:一位鄒族族人,同時也是母親與老師. 徐子捷 2021-01-20. 近年來政府透過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原住民族教育法等各項作為讓原住民族語言能永續且健全地發展。 另外,透過跨部會合作落實語言與文化平權,促進國家多元文化發展,豐富國家文化的內涵。 圖片來源: 總統府 flickr,CC Licensed。 教育部在 1 月 9 日召開課審大會,決議國中教育階段本土語文課程(閩南語、客語及原住民族語),在七、八年級每週必修一節,九年級則列為選修的彈性課程,預計 111 學年度實施。 因應立法院在 2018 年時通過《 國家語言發展法 》,教育部原先的草案規劃為,國中每週必修一節本土語文,但在課程審議時爭議不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