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4日 · 在那些關鍵時間點,李明哲的第一人稱視角是什麼樣子? 又如何看待外界的討論? 在他無法對外發聲的5年時間裡,他體會到中國司法以「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為名的精神酷刑,面臨認罪與否的抉擇壓力,經歷如同「模擬法庭」、照既定腳本走的公開審判,也因國際聲援而成為獄中焦點,甚至一度因此改善了同區獄友的勞動條件——這些對他而言,都使他更了解獨裁政權的思維和治理技術,以及身處自由社會的人們應該如何思考和應對。 「如果我從此不講話,那麼中國關押李明哲的目的就達成了。 」回到台灣的李明哲重獲自由,同時又感到他此刻的人生屬於更多人——他舉辦講座、推動人權教育,希望用自己被消失期間的「所學」,讓台灣人更了解自身的歷史與必須直面的中國政權。

  2. 2024年4月22日 · 學運當時還是法律系生的郭皓仁,在畢業5年後,才經手318運動相關案件,他是如何從一個完全不關心學運的菜鳥法律人,變成追訴警察暴力的義務律師?. 《報導者》是由「財團法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成立的非營利網路媒體,致力於公共領域的深度報導及調查 ...

  3. 2024年4月23日 · 首先論述的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許家馨開宗明義表示:「死刑存廢是兩種價值體系的衝突,沒有哪一種必然優越,也沒有邏輯上的必然性,不適合由鈞庭(憲法法庭)進行終局的決斷。 」許家馨認為死刑存廢應由立法機關透過民主審議機制,審慎評估與討論,且保有開放性空間,若非如此,當面臨戰爭或內亂等極端狀況時,國家將難以在無政府狀態之下有自保的手段;再者,「死刑存廢在兩種價值系統衝突的縫隙處,而且這個縫隙還塞滿了火藥,比如人性尊嚴或者殘酷刑罰這樣(牽涉到主觀感受和文化價值)的概念⋯⋯沒有辦法透過解釋就可以得到跨越價值系統讓公眾理性可以廣泛接受的結論。

  4. 2024年4月25日 · 立即支持. 這集,聽《少年報導者》特約記者涵文採訪17歲抗癌男孩嘉源的觀察,以及社工孟茹遇上嘉源這個「最難個案」,如何為病人、家長和醫療團隊找到一條最有利的路?

  5. 2024年4月28日 · 本文為 《中國滲透:揭開中共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隱形攻勢》 第6章書摘,經今周刊出版授權刊登,文章標題、內文小標經《報導者》編輯改寫。. 「中共的方法是透過顛覆、滲透、收購媒體、媒體戰、心理戰、法律戰來分裂和征服我們。. 」曾在政治大學 ...

  6. 2024年4月23日 · 身中前男友26刀的茱莉亞,是2023年義大利第102個被男人殺死的女人。 茱莉亞姊姊指控,這是厭女謀殺(femicide),殺她的不是怪物,而是正常的父權之子。 在右派女總理政府統治下,義大利各地湧起萬人遊行,呼喊改變、挑戰男性暴力理所當然的文化。 2024.1.3. Podcast. 2024總統大選倒數兩週,《報導者》近日以「總統10問」接連專訪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 除了談內政,如勞保年金改革、能源政策,也回應備受矚目的兩岸關係論述及過去曾經發生的施政爭議。 2023.12.27. 政治社會.

  7. 2024年4月23日 · 醫療健康. 今年新國會第一會期,藍白兩黨接連將《人工生殖法》修法列作優先法案,力拼放寬人工生殖委託者身分限制,甚至開放代理孕母。 為什麼修法在此刻發生? 正反意見有哪些? 國際趨勢又是如何? 2024.3.26. Podcast. 一名等待出養的一歲多男童,2023年12月在安置於保母家期間疑遭虐待致死,事件時隔3月才在社群媒體上爆出。 這集,跟記者一起了解兒虐案背後,台灣「層層外包」的收出養與保母管理制度。 2024.3.25. 國際兩岸. 2024年1月,香港壁屋懲教所一名少年犯遭懲教人員和其他收容人性虐待的案件,首次開庭審理。 香港少年犯會遇到哪些不當對待? 改善處遇又為何如此困難? 《基本法》23條通過後,監所人權倡議會有影響嗎?

  1. 相關搜尋

    t-ara雅凜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