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2日 · 2024-04-22.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Google Maps. 震撼|聯電退出聯詠董事會! 背後可能是來自台積電中系廠商的競爭壓力?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台灣半導體業界迎來重大變革。 台灣 IC 設計產業巨頭聯詠(3034)宣布將於 5 月 31 日舉行股東常會,並進行董事會的全面改選董事。 然而聯詠公告的 8 席董事候選人名單全為自然人,大股東暨現任法人董事聯電(2303)未入列,震撼業界。 這是聯詠自 1997 年從聯電分割獨立後,聯電首度退出聯詠董事會。 此舉不僅令人意外,更是聯詠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 聯電退出聯詠董事會! 聯詠不再是「聯家軍」「聯電大金雞」了嗎? 聯詠長期被外界歸類為「聯家軍」,更是聯電集團的「大金雞」。

    • 聯電換了一個腦袋,王石公開 400 天密謀計畫
    • 追求投資報酬率,不一定要是市場老大
    • 瞄準先進製程,爭取具戰略價值客戶為目標

    「聯電的客戶群縮小,但先進製程每個世代,產能的投資成本愈來愈高。」他分析。如果把聯電和台積電比喻成戰艦。在先進製程的戰爭中,聯電這條戰艦愈來愈小,台積電愈來愈大。過去 18 年,每當台積電這條大船換上口徑更大的大炮,聯電也努力要做同樣的事,期待靠技術領先,擴大規模;但 18 年過去了,這件事卻一直沒有發生。 追趕策略讓聯電長期處於劣勢。「一旦客戶群變小,技術和資源就變少,你持續投入,但是推出的時間會比人家晚。」經常出現的狀況是,聯電趕上台積電最新製程時,這項新製程也過了價格最高的黃金時期,開始降價;同樣投入先進製程,聯電就要花更多時間,才能把投資在研發和建置產能的錢收回來。 就以 28 奈米為例,曾是晶圓代工產業最賺錢的服務,聯電是少數緊追在台積電之後開發出28奈米製程的公司;但只要聯電一追...

    如果現金流改善,聯電會再投入 7 奈米技術嗎?接受《財訊》採訪時王石堅定地表示,「不做!」因為他算過,聯電的規模,做 7 奈米沒有效益,中芯、格羅方德,背後有中國政府和阿布達比的資金支持,聯電沒有富爸爸,繼續追先進製程並不理性。 但是,不參與先進製程競爭,未來聯電該如何成長?王石的選擇,是回過頭來,把資源投在聯電擅長的市場上,把規模比他更小的公司擠出去! 王石分析,現在全球晶圓代工的市場規模約為 600 到 700 億美元,最先進的製程佔去其中 100 多億美元市場,像 FINFET 的市場年成長率達 29%。但較為成熟的製程,市場規模也有 500 億美元,這 500 億美元市場,每年仍在緩慢成長,「未來也會到 600 億美元。」 他發現,在這個市場裡,聯電的優勢就很明顯了,「聯電的研發資金...

    「聯電要在成熟製程做出影響力。」這是洪嘉聰的盤算,例如,聯電宣布併購日本三重縣富士通的 12 吋廠,併購之後,全世界 90、65 和 40 奈米的產能,聯電擁有 22%。買下這個廠後,聯電在12奈米以上製程的全球市占率就會突破 10%。 換句話說,未來全世界電子公司需要這些半導體技術,就必須把聯電當成重要的合作夥伴,聯電因此可以擁有更穩定的客戶關係,改善投資回報率。 根據《財訊》報導,當別人只看到傳統製程微縮的商機時,王石卻認為,下一步,還可以在現有的邏輯製程上,加上耐高電壓的製程、加上嵌入式記憶體的技術,就像堆積木一樣,每增加一項新技術,產品的價值就會提高。近期8吋晶圓廠的產能供不應求,就是因為有很多成熟製程的新應用出現。 「這個領域不缺成長題材。」王石說明,「嵌入式記憶體,RF-SOI ...

  2. 2023年7月19日 · 從表一及表二我們可以看出 2018~2023 Q1 台積電的營收成長均高過同業聯電如果與三星半導體部門比較台積電仍然高過於三星台積電的優勢競爭力就是強大的研發能力為了把自身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就需要投入相當的研發費用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4年4月11日 · 台積電子是第一家專門從事晶圓代工的公司這是他們成功的原因之一然而台灣的晶圓代工廠不僅台積電一家另一家聯華電子United Microelectronics後文簡稱聯電也在 1996 年時把晶片設計部門獨立出來專注於晶圓代工製造規模與台積電相近在市場上排行老二。 聯電也在新竹科學園區裡,入駐原因是園區內的電力網具有優先權,有利於每日高達 500 百萬瓦的用電量。 此時多數微晶片公司仍然由自家的晶圓廠生產自家設計的晶片,尤其是最新設計的晶片,但是製造晶片的高成本和複雜性,使得遠溯自 1960 年代的垂直整合模式愈來愈難經營。 純晶圓代工廠證明產品值得信賴,能夠高度依循錯綜複雜的設計規格來量產晶片,於是代工模式成為日益誘人的選項。 把重要工作交由一座有眾多天然災害的小島,明智嗎?

  5. 2023年10月19日 · CNBC 報導指出台積電營收淨利優於美國分析師機構路孚特Refinitiv )估計的 5403.9 億元與 1914.3 億元,代表半導體業有逐步復甦的趨勢。 與 2022 年同期相比,2023 年第三季營收減少 10.8%、淨利減少 25%,主要是受到消費型電子產品的需求下滑,客戶進入庫存調整期而減少下單。 然而,毛利率為 54.3%,營業利益率為 41.7%,皆優於市場預期,每股盈餘(EPS)則為 8.14 元。 延伸閱讀: 台積電放棄進駐龍潭園區三期! 擴建為何引發爭議? 三方立場一次看.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在法說會上表示,客戶對於 3 奈米及 5 奈米製程晶片的需求強勁,貢獻台積電第三季主要營收,不過營收成長部分,依然受到客戶持續調整庫存而抵消。 台積電法說會重點 1:

  6. 2021年7月14日 · 台積電年初宣布今年資本支出達 250280 億美元為了解決晶片短缺日益嚴重的問題日前也宣布未來 3 年將投入 1000 億美元大舉擴產。 反觀位居老二的三星,即使在「整體半導體業務」的投資大於台積電,但若不擴大對晶圓代工的投資,恐將難以維持在晶片市場的地位。 2.專業技術領先先進製程領先全球台積電在高階晶片10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保持絕對領先更展現優異的生產製造能力 7 奈米、5奈米晶片都是全球第一家量產廠商,卓越的製程技術降低晶片功耗,讓晶片效能更佳。

  7. 2022年11月8日 · 2022-11-08. 數位時代 邱品蓉. 蔡仁譯攝. 台積電將遇危機? 美晶片禁令上路,22 間台企恐受影響! 下一步怎麼走?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台企能在複雜地緣政治下生存,並創造出強大的半導體產業供應鏈,運氣、努力各有其成分在。 一位資深半導體產業大老感嘆的告訴《數位時代》記者:「台灣今天的半導體產業這麼強,其實跟中樂透一樣。 半導體是如今大國爭相競逐的目標,再先進的科技發展倘若沒有半導體,也難以落地。 在這樣的情況下,手握先進製程技術的護國神山台積電,即便再不願涉入政治紛爭,也必須時時刻刻在布局時,審視地緣政治帶來的風險。 李淳建議,企業「不要再想著good old days(過去的美好日子)。 」必須及早思考,該如何應對半導體邁向區域化供應鏈的趨勢。 台積電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