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22日 · 孩子會說謊其實有兩種狀況一是 在三歲左右這個時候的孩子比較容易發生的是想像和現實不分」 ,通常這裡面會帶著孩子的願望例如他很想去遊樂園他很想去動物園……,所以他會幻想家裡有人帶他去這些地方玩會跟幼稚園的同學說我昨天去迪士尼樂園」,但是只有一天最近的迪士尼樂園在香港當然不可能當天來回而這主要是因為 三到五歲正是孩子發展想像力的階段他們很會編故事有時候虛實不符 ,會讓人覺得是在說謊。 另外一種則是屬於「趨利避害」,主要是想要逃避處罰,或是想要達到一個目的 ,大家可能都聽過「說一個謊,後面要用更多的謊來圓第一個謊」,葉啟斌說,孩子也一樣,因為怕麻煩、怕被處罰,所以會編理由,或是用過度簡約的解釋來塘塞大人的問題,然後就一個謊接一個謊說下去了。

  2. 2018年1月29日 · 生活報橘. 【引以為戒】很會利用別人、情緒勒索…… “Spoiled Child” 長大後的 6 種「壞掉」面貌. 愛心理 2018-01-29. Photo via Pexels. 《VO》導讀:不久前 VO 出了一篇《 常覺得空虛、怕麻煩別人…… 兒童時期情感受傷的人長大後的 10 種面貌 》,獲得熱烈迴響。 情感被忽視的小孩長大後人際關係方面容易有一些問題,但「被寵壞」的小孩也是。 (責任編輯:李恬芳) “Spoiling doesn’t prepare your children for anything but heartache later in life.” – Laying Down the Law. 寵壞你的孩子並沒有任何幫助,只是造成未來的心痛而已。

    • 被罵的人智商比較低,腦部結構也改變了
    • 破口大罵損害孩子大腦,事後彌補也沒用
    • 夫妻關係也一樣,1件壞事要用5件好事彌補

    在〈虐童與腦部損傷〉(child abuse and brain damage)一文中,提及Teicher教授在一項針對554名大學生的研究中,他和團隊同事們已經發現造成青少年焦慮、抑鬱和大腦結構差異的證據。團隊利用彌散張量成像(DTI)技術分析了年輕人的大腦,小時候常常遭受父母言語暴力的人,言語智商(verbal IQ)只有112分,比正常人的124分還要低。 後來,Teicher 帶領團隊掃描了21個18-25歲成年人的大腦,這些人的左側顳上回(superior temporal gyrus)的灰質體積,增值達到14%。顳葉顳上迴區域和人的言語智商有關,接收到家長越多謾罵、嘲弄或污辱言論,這個區域的增加體積越大。 這種受測者曾經被大聲吼叫,或者得到以下貶低的言論,「你是愚蠢的」、「你永遠...

    有時候,家長也不是故意的,孩子怎樣都勸不聽、說不動,孺子不可教也,父母只好拉高分貝,咆嘯出聲。而且很多人認為,誰沒有被爸媽、老師、老闆罵過?罵過之後再來安撫孩子,帶孩子去吃冰淇淋就好了。不料,專家破除這種補償心理的迷思,弗羅里達州立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羅伊·鮑邁斯特就在一篇被引用逾5300次的論文中指出:壞事的力量比好事強大(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 例如,近年來YouTuber正夯,捧紅許多網路素人,但也衍生越來越多YouTuber的心理健康出問題,很多原因是來自於100則網友評論中,雖然有90則讚賞與支持的評論,但依然承受不了10則的酸民留言。這意味著好話與壞話並不能直接抵銷,並且,人類的大腦與生俱來就會更關注危險、消極的事物,這有助於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生存...

    想要有美好的感情關係嗎?那麼當你犯1次錯,就要做5件好事才能平衡錯誤。謾罵與羞辱,除了對小孩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在伴侶之間也是如此。1994年,著名的兩性關係學者、華盛頓大學榮譽教授約翰.M.戈特曼發表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指出想要經營美好的婚姻,夫婦之間積極和消極的互動比例要大於5:1。換句話說,今天夫妻吵架、對方做錯事,就要做五件好事才能縫合一件壞事的傷口。 連成人都不一定有把握能將破裂的傷痕修補起來,小孩如果在年幼時形成心理創傷,就很難彌補缺口了。結論就是,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就是要罵到乖」、「罵你是為了激勵你,為你好」⋯⋯長期接觸到這種負面言論的孩子,情商、智商都有可能「回不去了」。 (本文經合作夥伴 媽媽經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出處:〈忍不...

    • 當孩子哭鬧時,給他們一個擁抱。「別哭!好好講!」這完全是錯誤的示範。3歲以前的孩子,是由負責情感的「右腦」佔主導地位,他們還未習得用語言來表達想法的能力。
    • 複誦的力量。孩子:「我….把玩具…弄丟了…」大人複誦「你把玩具弄丟了呀…」如何引導孩子使用左腦?可以透過大人複誦的方式,讓孩子聽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是什麼事件導致這樣的情緒反應,更能了解自己。
    • 不跟恐怖份子談判。孩子發脾氣了,開始把桌上的東西掃到地上⋯⋯「我知道你現在很不高興,但是我不喜歡你現在的做法。如果你繼續發脾氣,我也不會答應你,而且之前說好的遊樂園也取消,因為你讓我覺得你不能控制你自己。」
    • 多用疑問句,少用祈使句。「今天要去露營,你今天想穿藍色還是黃色的裙子?」「週末的野餐和電影衝突了,你打算怎麼辦?」多給孩子「做選擇」的機會,而不是直接命命或給指令。
  3. 2016年5月31日 · 奶媽當下在奶爸及所有兒女面前,拉起衣服,露出乳房,說:「三歲還哭,以為自己還是小孩嗎?那麼要不要吸奶?」 我當時被嚇到,趕快從她身上跳下來,再找地方躲起來。 口交 我很怕奶媽、奶爸,所以有時候會躲到他們小孩的房間,不敢出來。

  4. 2021年2月24日 · 親子天下 2021-02-24. 圖片來源: unsplash. (本文經合作夥伴 親子天下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原文出處:〈 遇到愛狡辯的幼兒,該拿他怎麼辦?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專長幼兒行為的臨床心理師艾德林表示,如果孩子出現惱羞成怒的行為,其實是好現象。 因為這代表他已經知道錯了,只是認錯的方式跟大人想像、想要的不一樣。 大人可以用4個步驟,引導他們適當地表達與改錯。 (責任編輯:戴相文) 4歲的凱文,每次被父母指責做錯事時,明明知道自己做錯了,卻總是一再狡辯,或是大哭、尖叫。 他會說自己做錯了,以後不會再犯,但往往下次又歷史重演,甚至哭鬧地更厲害,彷彿惡性循環,叫爸媽不知如何是好。

  5. 2017年4月6日 · 實在沒有辦法直接下定論說謊言是不好的因為許多的謊言當中帶有美好的成分在能夠在這處處不美好的世界當中給予我們希望而生存或許社會上處處沒有溫情所以才希望活在一個溫情的假社群社會當中或許就是每個家長都希望別人讀課本而自己的小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