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16日 · 台塑生醫的減碼行徑令人費解,儘管公司對外聲稱是為了投資另一檔生技股「台康生技(6589)」而預先作準備,但這期間仍引發市場諸多聯想,如今聯亞EUA審查未通過,更讓投資市場開始傳出不同聲音。 聯亞藥股價腰斬引發熱議,但台塑生醫大動作出脫持股更是受到矚目,不少網友認為這一波舉動根本是神操作,紛紛指出「台塑都跑了你還不跑嗎? 」、「你以為台塑狂賣是假訊號阿? 」、「台塑帶頭跑,絕對不是沒猜到吧」。 圖/攝影 唐紹航. 活動4/30截止📣訂閱《今周刊》,加碼贈【全聯購物金$1000元】 續訂加贈4期💁投資腦袋 放大荷包 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讓錢滾動起來💰立即購>>. 聯亞 6562 台塑 EUA 台康 6589.

  2. 2023年7月20日 · 生技股股價處在相對低基期配合多重利多題材法人強勢回頭加碼助攻生技股大漲不墜股王保瑞6472股價不斷創歷史新高繼週三7/19漲停衝上887元之後週四7/20最高攻上960元大漲逾8%,收盤來到955元上漲68元有望成為下一檔新科準千金」,觀察外資近1個月買超近3900張

  3. 2024年3月8日 · 台北股市在市場資金盤中強拉包括台積電 (2330-TW)、聯發科 (2454-TW) 等大型電子股集中市場加權股價指數一度站上2萬大關但市場出現已出現警訊市場專家指出台股可能會產生高檔獲利了結籌碼鬆動的壓力操作應偏向保守。 證券分析師黃漢成說,集中市場走勢爲典型的「拉積盤」,在台積電等電子權值股拉高股價並藉以大大墊高指數同時,中小型股卻不來勁。 目前台股集中市場加權股價指數2萬點的整數關卡在前,投資人風險可能偏高可能操作宜偏向保守,不要追高。 在市場的警訊方面,黃漢成說,估計大型權值股大漲貢獻不少,扣除這些點數之下,等於大盤是下跌的,而且還有個股是以跌停作收,顯示台股可能出現大震盪,而且風險程度遠高於可能的價差獲利。

  4. 2021年4月20日 · shutterstock. 2021-04-20 10:22. +A -A. 加入收藏. 根據最新一期《財訊》雙週刊報導,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4月初決定豪砸50億元入股台康生技,既成全了他在「政策、商業、股市、情義」方面的考量,也肩負著外界兩個大大的期待。 今年2月台大癌醫的質子治療系統吊裝典禮上,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宣告:「從現在起,我已經是生技醫療產業的一分子。 」一個多月後,他馬上展現霸氣,決定以個人的投資公司注資台康生技50億元,預計拿下18.56%股權成為最大股東。 根據《財訊》報導,多年來,郭台銘樹大招風,任何一個舉動都有極端的評價,即使是做慈善,捐贈250億元推動的台大癌症醫院,前後磨合10多年,但冷眼看笑話的並不少。

  5. 2021年1月26日 · 這一次歷史會不會重演呢? 我們能否再藉此題材,買進防疫概念股,再賺一波呢? 首先從飆股上漲的原理來談飆股要形成的條件有兩大重點: 第一,恐慌心理影響 追價買氣旺盛. 2020年防疫概念股暴漲,最重要原因是 大家不知道肺炎疫情的嚴重程度及影響層面 ,因此人心惶惶,恐慌心理來到最高點。 在缺乏安全感下,相關產品如清潔用品、口罩、額溫槍、疫苗、篩檢試劑、原料藥等,全都被搶翻,股價也跟著一路狂飆, 這種恐慌心態造成相關個股買氣旺盛,符合飆股的第一個條件 。 到了2021年,儘管最近疫情緊張,但我們有了許多國外的防疫參考經驗,對於對抗疫情方法、處理配套都有因應SOP,不會像去年一樣手忙腳亂。 因此恐慌心態帶動的追買力道會大幅下降。 在買氣不足下,防疫概念股只能形成小漲,很難再次陷入瘋狂。

  6. 2023年11月28日 · 2024富邦財經趨勢論壇於週二11/28登場在投資人最關心的台股展望部分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預估在企業獲利重回正軌庫存去化結束後明年台股指數區間預估將落在15000點到18600點建議投資可聚焦AI創新低碳綠能低基期與醫療保健等產業週二論壇的一開始,先由台北富邦商業銀行總經理郭倍廷揭開序幕,他打趣說:「過去幾年市場只有大動盪或是普通大的動盪,談到影響市場的變數,包括俄烏戰爭、以巴戰爭…等,大概有10多個」,對投資人來說,佈局金融市場相當不容易。 不過,在今年已經繳出約2成報酬率的台股,富邦投顧認為在明年可望有進一步的表現,預估台股區間上移到15000點到18600點間。 外銷訂單回升、庫存修正結束 台股股價淨值比可望上移.

  7. 2024年3月8日 · 兆豐金、合庫金...買了一堆太貴的金融股,該向下攤平還是改買高股息ETF? 存股達人2案例算給你聽. 圖片僅示意. 小車X存股實驗. 台股. 歐陽蓉. 2024-03-08 09:15. +A -A. 加入收藏. 2022年3、4月金融股價格屢創新高,若是這一年才開始存金融股的朋友,經過價格一路修正,多半會遇到一個問題:我買了一堆太貴的金融股該怎麼辦? 資金該繼續投入拉低均價? 還是要改買其他殖利率較好的高股息ETF呢? 以兆豐金(2886)、合庫金(5880)為例,前者2022年4月攀上45.4元,後者4月創了31.5元的高價。 如果初入股市便套在高點的朋友,持有均價這麼高,不趁相對低點買一些拉低均價似乎有點可惜,但應沒有限制地不斷往下買,抑或買到什麼程度該停止?